论审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作用_美学论文

论审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作用_美学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疏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社会成员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把政治教育、美育同疏导方针融合起来,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美育为手段,用疏导的方法,培育“四有”新人,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美育疏导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环节

(一)美育疏导的基本原则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不仅为美育疏导指明了方向,也是美育疏导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就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人民群众,让其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具有客观真理的属性。这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性的理论上的“真”,将导致社会实践过程中与目的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相符的“善”的结果。而真与善的统一,最鲜明地表现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力量、智慧、崇高的品质和伟大才能,是社会美中最灿烂、最壮美的内容及其体现。从美学角度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原则,包含和体现了美学中的真、善、美统一原则的内容,蕴含着真、善、美的内在魅力。因此,用其作为美育疏导的基本原则,是符合美育疏导内在要求的。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就是要塑造具有崇高政治理想和审美理想,坚持真理、勇于奉献、立志改革、不怕牺牲的人。真、善、美统一的美学原则,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美化人,完善人格。培养塑造高尚精神的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因而又是美育疏导的基本原则。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指树立从社会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代表群众中先进的思想、精神风貌,反映历史前进方向的人或事的美好形象,以此来感染、教育、引导群众,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荣辱观,培育具有勇敢创造精神、良好纪律意识、崇高道德风尚的民族群体。在美育疏导中,主体与客体必须实现情感上的沟通,形成主客观的一致,才能产生共鸣,实现教育功能,所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美育疏导的基本原则。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就是为人民大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用美好的艺术作品教育、鼓舞人民,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既包含着思想、生活内容的美,也包含着作者的审美评价、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它必然以其高尚的精神力量去撞击人的心扉,产生特有的精神、教育、认识和感化作用,这也正是美育疏导要达到的目的。

从美学角度剖视,上述基本原则包含和体现了美学原则的涵义和内容。而美学理论又是美育疏导原理形成的内核和源头。在美育疏导的具体实践中,通过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过程,造就完美的社会、完美的人。这正是美育疏导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美育疏导的重要环节

美育疏导,与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对现代教育中疏导观念的突破。它侧重用情感的力量去感化人,用美感的力量陶冶人,是全方位疏导,内在启动性疏导。在疏导中主体与客体心理相融,产生共振,发出共鸣。美育疏导既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又在自然而然中进行,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象与主体间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审美境界,人的性情在这样的境界中得到薰陶;人的意志力、品格力、道德力得到强化和提高;从而使教育、疏导过程具有更强的穿透性和渗透力,变外在灌输型教育为主,为内在的启动型教育为主。

美育疏导对于反马克思主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行,对于干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资产阶级审美倾向必须进行围堵,这是美育疏导中必须强调的另一个环节。对那些用不健康的思想、作品、表演来腐蚀人们灵魂的行为,对散布形形色色的剥削阶级腐朽没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精神污染”,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必须进行围堵。“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没有对资产阶级审美意识的堵截,就不可能保证无产阶级审美意识主渠道的畅通,保证无产阶级审美意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如前所述,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多种不健康的审美情趣之所以泛滥,从领导和管理的角度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不少意识形态领域管理部门领导无方,调控乏力,甚至熟视无睹,网开一面,以及某些业务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造成的。前一时期,无产阶级美学文化的主导地位遭到排挤,对“精神污染”现象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围堵的软弱无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忽视美育疏导,方法单调,流于说教,政工队伍作风上存在的一些粗、差、飘现象,不能不说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失误。这是全党必须正视的严峻现实。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美育疏导的途径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疏导,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应当贯穿于整个思想教育过程,渗透在一切施教活动中。美育疏导实施的具体途径与方法,应从个人、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环境等不同角度进行。

(一)重视自我意识微观机制的导向,用美的观念培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种外因作用于人,引起人的思想观念变化的行为,其最主要的是影响人的自我意识。使其在外因的诱导下,以内省的方式检查自我,校正自我,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政治原则和思想、道德规范,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人的自我意识有其运行的微观机制。美育疏导可以针对这种微观机制的主要环节,有意识地进行诱导、疏导,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自我意识运行的首要环节,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建立自己思想、行为方式的参照体系,以此来进行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美育疏导的任务就是根据对象的文化水平、觉悟程度、社会地位的不同,选择与之相近的、能够使其产生共鸣的美的形象、美的事物,对其施加影响,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施教者的思想导向,形成自己的品格。六十年代开展的学习雷锋活动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在于雷锋是普通一兵,他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他所做的事是平凡的,别人也能做到的。而就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充分体现出他崇高的人格美。正因为他平凡,所以人民大众能够接受他,把他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参照体系。

自我意识运行机制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自我意识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人的某种观念一旦形成,就往往按照固有的思维方式运行下去,这就产生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主观、片面,听不进不同意见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美育疏导的任务,就是去诱导、感染、启发教育对象,使其自觉放弃错误观念,建立新的思维模式。

自我意识运行机制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是人的内省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美育疏导的作用,就是在人的正确思想与错误观念的斗争过程中,以情感疏导的方式,不断增强正确思想一边的砝码,最终使人通过内省、驱除错误观念,完善人格。

(二)重视社会意识形态主旋律的形成,用美的形象鼓舞人。

所谓社会意识形态主旋律,就是指一个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我们这里仅指一个时代占据主流地位的审美思潮。

就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而言,现实存在的人,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体。对于进步的人类来说,作为自然生命,总是要不断地提高生产力,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作为社会生命,总是要消灭剥削和压迫,争取人的自由和解放;作为精神生命,总是要摆脱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追求精神活动的丰富和高尚。因此,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基于上述原则,在审美活动中,表现人类勇敢顽强、战胜困难、发展生产,表现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争取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表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表现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诚实劳动、美好生活等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学术理论、先进典型,我们都应当视为我们这个时代审美思潮的主旋律。

(三)重视社会生活领域美学文化的建设,用美的环境薰陶人

社会生活领域美学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人类的生活设施、生产设施、文化设施、意识形态氛围等方面的美学文化建设。

在生产设施的建设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应当尽可能地净化、美化生产环境,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生产氛围。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智能,尽可能地减少体力劳动强度,使劳动真正成为一种幸福,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劳动者在劳动中能够得到自我实现,产生愉悦的情感,美育疏导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文化设施的建设,能够为人的社会活动创造一种特定的环境、场合,使人产生情感的凝固效应,得到理念的升华。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一尊尊悄然静立在群山环抱之中的烈士雕塑,以其或安祥、或悲愤、或壮烈、或柔美的面容,向敬慕其英雄壮举的人们诉说着革命历程的艰辛,展现出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最和谐、完美的统一,体现出崇高的人格美。使人们受到深沉、直观、形象的教育。

总之,在意识形态氛围的美学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重视学校、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影剧院及娱乐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创造良好的美学氛围。应尽可能采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情景交融,以情动人;赤诚相见,以情感人;精雕细刻,艺术施教等审美形式。通过各种活动,形成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客观环境,使美育疏导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

标签:;  ;  

论审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作用_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