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目前电力工程应用输电线路施工工艺过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施工工艺的控制现状,并提出了实践控制的方法对策,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只有在明确输电线路施工工艺实施局限的情况下,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工艺;杆塔;架线
0引言
电力工程,作为满足当前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对用电安全可靠需求的关键。其进行的输电线路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涉及地区的经济建设水平。然而,在施工实践过程中,工艺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施工工艺控制人员未结合实际建设条件密切相关。为此,工艺控制人员应对电力工程建设环境进行分析确定,以使工作措施的运用起到针对性与适用性的作用。这样一来,电力工程的输电线路建设,就能以可持续状态作用于实践,以推动整个电力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
1研究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工艺的现实意义
当前阶段,电力用户不断增加,使得电力工程涉及的施工范围不断增加。输电线路,作为电力工程中主要的施工环节,其是电网系统运行可靠性的保障。然而,由于输电线路的施工环节较多、工程勘察作业存在不全面以及线路架设方案不合理等问题,这就增加了输电线路施工质量的控制难度。此问题背景下,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而停电事故的频发会直接影响涉及地区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为此,相关建设者应从施工工艺角度出发,经对施工工艺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节点。这样一来,输电线路施工工艺控制人员就能采取最具针对性与适用性的措施方法进行控制,以推动电力行业的健康稳定性发展,最终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需求[1]。
2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工艺的控制现状
研究表明,电力工程中的输电线路施工包括:基础工程、架线、杆塔以及检修等。其中,杆塔是决定整个输电线路施工使用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着手开展地下深埋等施工时,需严格按照既定规范标准、实际建设环境以及工程开发要求,来保证工艺控制效果。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一些电力工程的杆塔设备仍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杆塔出现变形、倒塌等事故。
究其原因,杆塔设备所处的市场环境多元,即杆塔类型较多,不同杆塔优势局限差异较大。一旦输电线路建设者未保证杆塔设备运行使用的合理性与适用性,不仅会对电力输送速度造成影响,还会降低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稳定性。架线施工是指,将杆塔与架线结合起来。基于此施工工艺控制现状,施工人员需加大各个环节的配合协调工作力度,进而强化施工控制效果。
3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工艺控制策略
3.1施工基础工程控制
作为输电线路施工的基础工程,杆塔施工,因土质环境差异与电压杆塔等级不同,应采取多种基础形式进行应对。目前,常用的基础形式包括:板式基础、岩石基础;灌注基础以及挖孔基础等。其中板式基础,就是采用大开挖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基础工程形式主要作用于地下水要求不高与土质具备一定强度的电力施工环境,能够为保证基础坑开挖过程不出现塌方事故提供保障。岩石基础,则主要适用于裸露微风化、覆盖层较薄以及整体性较高的硬质岩石。该施工工艺的控制过程具有挖方与弃渣量少、材料运输量小,且不会对山区岩体与植被的完整性带来影响,是实现电力工程可持续建设目标的有效方法[2]。
灌注基础,主要作用于基础作用力大且地质条件不佳的河网环境与池塘环境,即通过钻孔灌注桩来提高施工工艺控制的便捷性与实际运行使用的安全性。挖孔基础,就是将侧壁摩阻力利用起来,以承受上拔荷载。如此,不仅提升了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杆塔的地耐力,还增强了基础结构下压的稳定性。当塔基出现浅表性垮塌机率得到了控制,施工只需做好混凝土护壁就能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稳定效果。
杆塔的科学合理配置,工艺控制人员应综合考虑输电线路受力特点、维修工作开展以及地区环境等多方因素,来提高措施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在确定杆塔型号时,相关人员应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即综合考虑输电线路施工建设的容量大小、运行环境以及荷载量大小等因素,来实现分解阻力与整体阻力形式的建设目标。值得注意的是,选型完成后,应保障杆塔外力的均衡度,以使杆塔结构自身的功能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3.2架线施工工艺控制
现阶段,电力工程的架线施工有两种方法,即无张力牵引架线与张拉架线。其中,后者应用最为广泛。即多以“一牵一、一牵二、一牵四”方法,进行导线的展放控制。具体的架线流程,空中展放初级引绳、初级引绳展放二级引绳、二级引绳展放三级引绳、、三级引绳展放导引钢丝绳等,最后,再进行附件的紧挂线。在施工实践控制,张力架线能够避免导线与地面摩擦受损,进而降低电晕损耗及其对无线电系统的干扰影响。在施工操作方面,由于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因此,可作用于跨越铁路、江河以及公路等复杂地形环境。
3.3接地装置的安装控制
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电阻率不同,因此,要想保证电力工程用电的安全性,需集合实际情况,提高人工接地装置与雷电防御接地装置安装的科学合理性。具体来说,施工工艺优化控制人员就是采用铁塔与钢筋混凝土自然接地方法,并按照工程建设要求对接地线路的埋设深度进行控制。此过程,应选择水平摆设的接地装置。对于水域较多或是人口密集区域,应将杆塔设置为闭合环形,以为用电的安全可靠性提供保障。值得注意的是,电阻率较高区域,应通过实地考察,采用外接地法强化电力工程的输电线路施工安全效果[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的输电线路施工,应根据建设环境,对杆塔进行设置。如工程地区流域较多且人工密集地区,需将杆塔进行闭合环形设置,以为用电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使输电线路的施工工艺效果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达到电力工程的建设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郑艺兵.浅谈电力工程中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检修[J].技术与市场,2018,25(11):174-175.
[2]袁小龙.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8):217.
[3]王义.输电线路在电力工程基础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浅谈[J].数字通信世界,2018(09):263.
论文作者:刘灵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杆塔论文; 线路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施工工艺论文; 基础论文; 环境论文; 方法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