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论文_李韬

跟痛症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论文_李韬

(南部县人民医院 637300)

摘要:目的 探讨跟痛症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实施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44例跟痛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骨刺切除、跖腱膜松懈、跟骨钻孔减压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VAS疼痛评分平均为(3.17±0.22)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90.61±5.73)分,与术前比较VAS疼痛评分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改善明显(P<0.05)。结论 跟痛症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用手术治疗效果非常好,可以减轻患者足部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跟痛症;关节镜;手术治疗

跟痛症是足跟及足跟周围疼痛疾病的统称,有多种原因,主要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本病多发于中年肥胖者,男性发生率相对较高。跟痛症大多数为慢性起病,通常还会伴有风湿、骨性关节炎等,主要临床表现为足跟底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足跟着地时疼痛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选取了44例跟痛症患者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44例跟痛症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26例,女18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年龄为(41.8±5.3)岁。类型:右侧足18例、左侧组21例、双侧足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行走困难,并且足跟部具有疼痛,影响到日常生活;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有短期的疗效,但还是会有疼痛症状;局部皮肤完好。

1.2手术方法

44例跟痛症患者均行腰麻,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患肢,足底用一针头在C臂透视下确定足跟根骨骨刺的位置,取患足外侧皮纹距离定位针前后约0.5cm处分别开0.5cm切口,钝性分离致跟骨骨刺处,放置关节镜及滑膜刨刀,可见跟骨处滑膜有轻度增生,脂肪层有轻度水肿,跟骨底部有1*0.5cm左右的骨性突出,放置磨钻将骨性突起磨去;松懈跖腱膜粘连严重的患者,可以将部分跖腱膜切断,同时松懈足底外侧神经;关节镜下观察骨性突出基本磨平后用射频消融周围筋膜,在跟骨内侧面垂直跟骨纵轴方向,利用电钻上克氏针钻孔,直接穿过侧骨的皮质,在钻孔后会有许多脂肪滴的血溢出,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后,放置橡皮进行引流,缝合切口,手术完成。术后护士给患者进行局部加压、消肿止痛等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促进康复;术后7天护士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负重行走锻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利用VAS疼痛评分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比较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疼痛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患者所有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VAS疼痛评分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均用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表示,并用t检验。

2结果

患者手术结束后,随访7个月,术前VAS疼痛评分平均为(7.02±0.59)分;术后VAS疼痛评分平均为(3.17±0.22)分,与术前VAS疼痛评分相比下降明显(P<0.05);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48.95±7.83)分,术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90.61±5.73)分,与术前比较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从结果可知,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跟痛症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

3讨论

跟痛症是由一系列疾病导致的足跟部疼痛症侯群,按照部位可以把跟部疼痛分为跟跖侧疼痛与跟后部疼痛。其中跟跖侧疼痛主要是由跖腱膜炎、跟脂肪垫炎、跟骨骨刺、跟骨骨膜炎等因素引起,而跟后部疼痛是由跟腱炎、跟腱滑囊炎等引起。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主要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但是因为治疗时不能确定哪一种治疗有明确的效果,所以通常要联合好几种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2-3]:①尽量避免跟部受到撞击性冲击的活动;②肥胖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体重;③坚持做跟腱、跖腱膜牵拉锻炼。因为跟腱挛缩是导致跖腱膜炎最常见的原因,适当的牵拉有利于消退炎症,促进康复。④纠正足部力线不良,使用跟骨垫可以减轻足跟部的冲击力量,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⑤当患者疼痛严重时,可以选择夜间夹板或石膏固定踝关节,预防跖腱膜发生挛缩,在早晨活动时引起剧烈疼痛。根据临床研究显示,有少数跟痛症病人在经过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佳,这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骨刺切除、跖腱膜附着处松懈或胫后神经跟下支切断术等,但是由于全部切断跖腱膜可能会对足功能有不好的影响,因此临床上一般推荐使用跖腱膜部分切断术。

临床上通常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手术方案,常用的方法有跟骨骨刺切除、跖腱膜松懈或切断、跟骨钻孔减压等,其中跟骨骨刺要尽可能进行彻底切除,而跖腱膜应避免完全切断,跟骨钻孔减压术相比前两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常被作为跟痛症手术的常规内容,但是在术中需要注意减压的彻底性,钻孔时要穿过对侧的皮质,并且孔数至少要超过5个[4]。

本文跟痛症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上文所述,跟痛症患者多数采用非手术疗法,但部分非手术疗法无效者需采取手术治疗,通过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而且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孙代同,徐林.慢性跟痛症的手术治疗[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8,41(02):157-158.

[2]刘浪.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20例跟痛症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7,41(12):1301.

[3]孙建民,孙良智,苏保辉,李忠,徐晓梅,刘美秀.微创治疗老年跟骨结节骨赘型跟痛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7):1572-1575.

[4]张云峰,段洪,袁晓峰,尹劲,杨旭铭,胡军.浅谈足跟痛症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9):95-96.

论文作者:李韬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  ;  ;  ;  ;  ;  ;  ;  

跟痛症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论文_李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