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论文_张丽明

离子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论文_张丽明

(杭州民生药业;浙江杭州311199)

摘要: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在药物研发领域中应用的分支,是对药物及其各种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及安全性评价等重要内容进行分析。而离子色谱是利用流动相与固定相中的离子进行可逆的离子交换,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色谱方法。基于此,文章就离子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离子色谱;药物分析;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O657文献标识码:A

1 离子色谱分析法概述

1.1 离子色谱的概念

离子色谱(IC)起源于1975年,是高效液相色谱(HPIC)的一种,其采用低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做柱填料,以低离子强度的溶液作流动相,采用电导检测来衡量并分析水体中的阴、阳离子的液相色谱方法。

离子色谱的主要对象为自来水、污水、工业废水、河水和酸雨等环境领域以及土壤、肥料等农业领域,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食品、生化、医药等其他领域。离子色谱法是中国国家标准(GB),美国标准检测法(ASTM)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检测方法(USEPA)等国内外标准方法。

在具体分析时,需在分离柱后面接一根抑制柱来对水质中电解质的背景导电率进行抑制。其不同于传统离子交换色谱柱,树脂交联度较高交换容量较低,且进样体积较小,淋洗液用柱塞泵即可输送,可在线自动实时电导检测淋出液。

1.2 离子色谱分析法

分离原理离子色谱的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有三种分离模式,分别是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C),离子排斥色谱(HPIEC)和离子对色谱(MPIC)。三种分离方式分别基于不同的分离机理,HPIC采用低容量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HPICE采用高容量的树脂,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排斥;MPIC则采用不含有离子交换基团的多孔树脂,分离机理主要基于吸附和离子对的形成。其中离子交换色谱适用于多种离子的分析,其应用也最广泛。主要是借助带电溶质分子与位于离子交换固定相上可交换的离子实施交换进而实现分离的目的。离子色谱分析法主要利用的是电荷间交互作用,依据带电分子中电荷存在的微小差异来分离分子,其分离容量较高,可有效分离亲水性阴、阳离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离子色谱分析法的基本作业流程

可先用高压输液泵把流动相以某一稳定流速输送至分析体系,途径进样器随流动相流入色谱柱,由于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特性在色谱柱中会进行分离,分离后会顺次进入检测器。在分析中对于抑制型离子色谱应装设一抑制系统于电导检测器前,即应用另一高压输液泵向抑制器输送再生液,在抑制器中可有效降低流动相背景电导,随后让流动物进入布设的电导池,在数据处理系统的作用下会处理、保存传输来的检测信号。对于无需抑制器与输送再生液高压泵的离子色谱仪来说,这样的色谱仪不仅结构更简单,而且价格也更便宜。

2 离子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1 离子色谱法在药物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张伟等人在研究中应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对人凝血因子珊中构椽酸离子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lonPacAS11-HC离子交换柱(4mm*250mm)和20mmo1/L的NaOH溶液为流动相,进行20min的等度洗脱后,在采用ASRS4mm阴离子抑制器和电导检测器对构椽酸离子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浓度在。0.1-0.2ug/ml间,对照品色谱峰面积与构椽酸离子浓度间为良好的线J性关系,r=0.9990,总平均回收率达97.80%,RSD为0.69%,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的检测限为0.2ug/ml。

2.2 离子色谱法在溶剂残留中的应用

任华忠和封家福等在研究中指出,注射用硫代硫酸钠的生产中需要加50%的硫酸溶液生成硫酸钙沉淀将钙离子去除,之后再加4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其PH值中和至7.0,但在生产过程中,会有硫酸根残留和烟硫酸盐产生的可能,而亚硫酸盐是注射剂中常用的一种抗氧化剂,摄人过多会引起腹泻、脱水及胃肠道紊乱等不良反应,同时亚硫酸盐还可以与蛋白质琉基结合引起可逆性反应,刺激消化道豁膜,诱发过敏反应,进一步引起免疫力的降低,而离子色谱法在淋洗条件选定以后,溶液中的共存离子互不干扰,检测生产工艺中引入的硫酸根和亚硫酸根具有可靠性,为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用药提供了保证。

2.3 酸的分析

随着离子色谱进一步发展,其在中、西药成分的分析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作用也逐渐凸现。

咖啡酰奎宁酸具有活血健脑、益气养阴等功效,用于瘀阻脑络引起的胸痹心痛等疾病,其是花红胶囊的主要成分,为加强花红胶囊的质量控制,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沈寿茂等采用离子色谱法,以ThermoBEHC18为色谱柱,以甲酸乙腈-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负离子检测的方法对花红胶囊中的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检测限为0.011μg?mL-1,符合中国药典项下规定,选择性好,此方法可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的质量控制。

3 展望

离子色谱能够解决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难以分析的问题,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在我国,随着离子色谱与其他色谱的联用技术、色谱柱效的提高、洗脱液种类的增加,离子色谱的应用范围将日益扩大,在药品中的杂质检查、药品生产的制药用水检测、中药材中有毒有害物质等安全性指标方面的检测具有独特优势,在药品研究开发,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将产生深远影响,可以弥补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对离子型药物进行分析时的不足。因此,离子色谱法将在药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离子色谱法具有很多优点,在药物分析中更是广泛应用,为保障良好的质量奠定了基础。此外,离子色谱法还可以与质谱仪、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联用,使检测范围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霍玉荣.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0):25-26.

[2]萧伟斌,蹇阳,李桦.二维液相色谱在药物和毒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分析化学,2014,42(12):1851-1858.

[3]冯雅斌,杜靓,温静.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5(01):60-63.

论文作者:张丽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  ;  ;  ;  ;  ;  ;  ;  

离子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论文_张丽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