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确诊肾梗死的诊断价值与影像学分析论文_邓正义

湖北省巴东县绿葱坡镇卫生院

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肾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影像学分析,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肾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影像学检查;研究组采用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研究组通过采用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92%,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检查方法具有术前诊断准确率高、患者无创诊断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CT增强扫描;肾梗死;影像学分析;肾动脉狭窄;肾脏体积萎缩

肾梗死临床较为少见,目前对其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诊断方法研究文献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肾梗死的临床治疗,导致肾梗死患者贻误病情、漏诊几率较大,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不仅严重耽误患者病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医院以及科室社会形象,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某院通过运用CT增强扫描对肾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检查,不仅清晰地揭示了患者肾梗死病变部位情况,也为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取得了比较瞩目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肾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38岁至65岁,平均年龄(51.5±4.5)岁。致病原因主要为:结肠恶性肿瘤17例、肝癌8例、动脉硬化20例、不明原因5例。临床表现:病变侧腰痛、肾区叩痛、发热(37.5℃~38.5℃)。排除标准:①具有其他慢性疾病者;②尿频、尿急、尿痛者;③不同意此项研究内容者。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一般资料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影像学检查,空腹8h~12h以减少肠道气体及胆汁对肾梗死部位检查的影响。研究组采用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设备为GE HighSpeed NX/i螺旋CT,以5ml/s速率静脉注射Omnipaque300mg/100ml,而后行30s动脉期、60s静脉期及180s排泄期扫描,层厚10mm,床速15mm/s。采用5mm层厚/3mm层距行多平面及三维重建[2]。

1.3临床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临床观察指标为:肾周可见渗出性变化情况、肾脏体积变化情况、肾动脉管变化情况以及肾实质楔形低密度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诊断结果比对情况

研究组通过采用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92%,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显著,其具体比对情况详见表1所示。

2.2影像学分析

注:①肾脏病变部位高密度改变伴有血肿、内出血;②左肾筋膜增厚,粘连;③肾脏病变部位肾实质低密度强化;④肾脏体积增大,内有血肿;⑤右肾肾脏萎缩伴有血肿;⑥左肾肾脏萎缩伴有出血

2.2.1肾脏病变部位高密度改变

肾脏病变部位高密度改变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初期血肿密度较高,可明显高于正常的肾实质密度,当血肿形成之后表现为占位病变,肾梗死患者肾周病变部位局部隆起。

2.2.2肾筋膜增厚,粘连

患者肾周病变部位血肿逐渐消退后逐步接近肾实质密度正常值,此时为等密度期。影像学资料显示肾包膜增厚导致筋膜发生改变,从而形成了粘连现象[3]。

2.2.3肾脏病变部位肾实质低密度强化

肾病变部位严重变形,腹腔内部积血量较大,肾实质内密度明显不均匀,伴有较为严重的出血症状。

2.2.4肾脏体积增大

由于肾梗死病变部位伴有严重血肿,导致肾脏动脉正常血液输送功能丧失,积血无法及时排出,从而造成了肾脏体积增大。此时肾梗死患者肾脏病变部位被大量血肿所支撑,肾周明显突出,从表面上可以明显看出病变部位及大小,对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大。

2.2.5肾脏体积萎缩

由于肾梗死病变部位造成的肾脏体积萎缩,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病变肾脏体积明显小于正常肾脏,同时肾脏病变部位萎缩伴有出血,血液环绕着萎缩的肾脏部位。

2.3后期病理检查影像学资料分析

注:①增强后冠状面重建示双肾多发楔形及片状无强化区(箭头),主动脉内可见较大栓子形成的充盈缺损(箭头);②左肾可见楔形低强化区(箭头);③右肾周筋膜增厚(箭头),肾周间隙内少量渗出,增强后示右肾部分肾实质楔形无强化区。

3 讨论

3.1CT增强扫描诊断价值分析

肾梗死患者由于临床症状表现并不典型,同时受到检查方式不到位的影响,造成了肾梗死漏诊率较高,不仅患者自身的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临床治疗难度,从而导致医患纠纷时有发生,给医院以及科室临床治疗工作造成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传统影像学检查由于缺少密度对比,从而导致肾梗死病变部位往往难以在平扫检查中显示。肾动脉栓塞导致患者肾脏病变部位供血区域出现严重的肾实质缺血而呈现出了低关注状态,具体临床表现为低密度强化区域。由于肾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腹痛、腰痛,同时白细胞数量急剧增加,临床诊断如果不加以仔细辨别,往往会被诊断为炎症,从而导致漏诊现象发生。

CT增强扫描作为一种CT诊断方式,主要是应用造影剂从肾梗死患者静脉(一般为肘前静脉)注入血管内同时进行CT扫描。采用此种扫描方式可以显著提高CT诊断准确率,从而发现平扫(没有向血管内注药扫描)时未能够及时发现的病变部位,降低漏诊几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临床治疗依据。由于CT增强扫描具有诊断准确率高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了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确纵膈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以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瞩目的临床诊断效果,有效地增加了病灶的信息量,以便于对病灶定性分析甚至明确诊断[4]。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通过采用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92%,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较为显著。不仅准确的揭示了肾梗死患者病变部位指标变化情况如:肾周可见渗出性变化情况、肾脏体积变化情况、肾动脉管变化情况以及肾实质楔形低密度变化情况。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临床诊断工作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肾实质楔形低密度变化情况,更是常规影像学检查所不具有的优势,因此,CT增强扫描相较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值得在今后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使用[5]。

3.2影像学分析

通过CT增强扫描诊断肾梗死患者病变部位并与后期病理学检查影响资料进行比对可以清晰地得出以下结论:

(1)CT增强扫描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肾梗死部位病变情况,同时揭示患者病症发展程度,为分期手术治疗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科学依据。同时,病理学检查结果与CT增强扫描影像学诊断基本一致,说明CT增强扫描诊断真确率较高,能够满足目前肾梗死患者临床治疗需求,大幅降低了漏诊几率,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6]。

(2)造影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临床诊断工作进一步发展,由于其主要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具有无创微痛的特点,一般增强扫描用60%泛影葡胺1.5ml~2.0ml快速静脉注射,使血中含碘量维持一定水平,同时采用CT增强扫描对患者肾梗死病变部位实施诊断扫描,器官和病灶影像增强而显示更清楚,便于临床工作人员观察与诊断,影像学图象清晰,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出肾周病变部位以及肾实质密度变化情况,如图1中①和图2中③,有效地弥补了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法获取肾实质密度变化数据的缺陷,从而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推动了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7]。

3.3CT增强扫描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目前CT增强扫描广泛应用与临床诊断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诊断效果,不仅丰富了临床诊断手段,也为相应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不断是哪种诊断或治疗手段,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临床主治医生公正客观的看待此种诊断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而关于此方面辩证研究恰恰是国内研究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希望本次研究工作能够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重视,从而更加理性的去进行分析与研究[8]。

CT增强扫描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主要为造影剂所引起的肾梗死患者不良反应。由于造影剂属于一种离子型高渗透性液体,在行静脉注射时,可导致患者体内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发生明显异常,造成红细胞萎缩、变形、聚集或破裂,从而释放出大量的组织胺,引起患者心血管扩张、心肌收缩能力减弱,血压异常升高[9]。

其主要临床不良反应类型及症状分析如下:

(1)轻度不良反应

肾梗死患者由于造影剂引发的轻度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潮红、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轻度心悸或者局部风疹等。此种症状程度较轻,临床只要做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症状。轻度不良反应是临床较为常见现象,目前国内学者如杨海萍在2007年的临床研究中就已经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比较瞩目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研究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10]。

(2)中度不良反应

张宏家(2012)、陈宇(2013)、戴冬云(2014)针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引起的中度不良反应均做过相应研究,经过临床证实,造影剂所引起的中度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严重呕吐、全身遍布风疹块、轻度面部或者喉头部位水肿、胸部、腹部剧烈疼痛。上述几种表现多为一过性,肾梗死患者当时比较痛苦,过后情况会明显好转,不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但是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对症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从而引起其他严重反应[11]。目前我国学者对此方面研究都是从造影剂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角度去进行研究,没有结合患者自身病情去系统研究,因此,获得的研究成果局限性较大,成为研究的不足之一。

(3)重度不良反应

苏敏、王建洲、赵洪增等(2012)通过临床研究造影剂所引发的重度过敏反应并提出了相应的作用机制及护理体会心得,不仅丰富了临床护理内容,也为造影剂应用方向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其重度不良反应如下:除了兼具轻度、中度不良反应外,患者还会伴有休克、惊厥、重度后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一旦肾梗死患者发生上述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对患者展开紧急抢救,以挽救患者生命,确保患者转危为安。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目前严重影响CT增强扫描诊断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临床医护人员重点关注,也是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12]。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通过使用CT增强扫描,取得了比较准确的诊断资料,同时并无不良反应发生。但是,并不能排除脑梗死患者采用造影剂就不会发生不良反应现象,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本次研究所选择的样本数量较少有关,而没有检测到不良反应症状也是本次研究工作存在的一大不足,希望在今后其他专家学者能够引以为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医疗服务,提高肾梗死患者临床诊断真确率及降低由于造影剂所造成的不良发应发生率,推动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13]。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CT增强扫描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扫描,不仅清晰地揭示了肾梗死患者肾脏病变部位发展情况及程度,同时其所检测到的肾实质密度变化也是临床研究中所欠缺的方面,对患者临床诊断效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相较于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CT增强扫描具有明显的无创微痛、诊断确切、影像图片清晰直观的反映了病变部位大小及病症发展情况,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2%,明显优于对照组80%,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诊断效果。同时与后期病理学检查做比对,更是证实了CT增强扫描所具有的临床诊断价值,为肾梗死患者分期治疗工作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科学依据,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新祥,李云生,张敏青,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2(03):253-254.

[2]卢伟贤.43例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过敏反应观察及防治体会[J].中国药业,2013,12(11):104-105.

[3]齐琳,毛定飚,滑炎卿,等.多层螺旋CT诊断自发性肾动脉夹层并发肾梗死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12(06):901.

[4]杜诗霖.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2(21):151-152.

[5]周平.256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肾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3,12(22):2940-2941.

[6]雷伟,余日胜.肾损伤的影像学研究[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12(03):182-187.

[7]王向阳,周瑞锦,单磊,等.急性局灶性肾梗死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3,12(09):43-44.

[8]姜珏,许永波,周琦,等.超声造影和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脾脏良恶性病变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12(11):1104-1106.

[9]张鸽,孙利国,付振宇,等急性肾梗死的临床诊断(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12(03):231-233.

[10]高宇,范佳,钱丽娜.急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附2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2013:1.

[11]李奕龙.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2,12(01):117-119.

[12]农达知,潘广松.多层螺旋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急性损伤的诊断价值[J].广西医学,2014,12(01):124-125.

[13]Zhu Qing-Qiang,Wang Zhong-Qiu,Wu Jing-Tao,Wang Shou-An.[Assessment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and X-ray enterography for small intestinal Crohn disease].[J].Zhonghua wei chang wai ke za zhi =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13,16(5):443-447.

论文作者:邓正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  ;  ;  ;  ;  ;  ;  ;  

CT增强扫描确诊肾梗死的诊断价值与影像学分析论文_邓正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