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出游决策的影响研究论文

移动互联时代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出游决策的影响研究

华成钢1,白长虹1,2,韦鸣秋1

(1.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天津300350;2.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71)

[摘 要] 移动互联时代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及其应用程序深刻改变了旅游业,并建立了围绕游客多样化需求的旅游信息服务,使出游变得更加容易计划和方便管理,成为当今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制定旅游决策、协助旅游活动的首选服务。然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信息过载、技术过度设计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不仅直接地影响了旅游者的信息服务体验,而且对旅游者的出游意愿、决策制定等行为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综合考量出游意愿、决策质量等影响因素,整合了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的重要维度,通过对国内外专家进行咨询并预调研等方法,提出了技术感知易用性与内容感知有用性两个体验维度与使用倾向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以及出游意愿、决策质量之间关系的相关假设,构建了旅游信息服务体验与出游决策影响的结构模型。研究验证了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该服务的使用倾向态度以及感知行为控制的积极作用,证实了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对出游意愿和决策质量的正向影响,发现了旅游信息服务体验与旅游者出游意愿、决策质量的作用机理和相关关系等重要研究结论,并就未来相关研究、企业信息化战略和旅游信息服务开发改进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 移动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出游决策;决策质量;旅游App

引言

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使出游变得更加容易计划和方便管理,成为当今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制定旅游决策、协助旅游活动的首选服务[1],其服务体验不可避免地融入用户情绪的影响因素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旅游者的出游决策等行为。作为智能手机的核心应用,旅游信息服务的主要界面——移动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在目的地营销、管理以及服务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多种多样的旅游App 服务,如票务与住宿预订、交通信息、目的地推介以及电子导游等,直接带动了旅游信息服务市场的繁荣[2]。技术过度设计、网络信息过载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将在线旅游市场的竞争从技术产品竞争拉入服务体验竞争的新阶段。无论对于旅游者还是旅游企业,旅游信息服务都是极为关键的互动节点,其体验对服务采用、出游意愿及决策的影响极为重要,因此,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出游决策的影响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是让更多的学者对旅游信息服务体验的影响维度,以及该体验对出游决策质量的影响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分析当今信息化环境下旅游者对旅游信息服务的价值诉求和感知特点。研究对旅游企业的信息化产品运营和服务改进都具备参考和借鉴价值,对旅游企业信息化战略、营销策略制定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 移动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进展

我国旅游信息化服务最早可追溯到1987 年民航信息化系统的成立[3],从引进办公系统到建立官方网站、网络平台、手机应用,信息化进程时刻推动并体现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初,信息服务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深刻地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4],越来越多的旅游服务通过通讯技术、网络和卫星等工具来实现信息的发送、接受和处理[5],以互动、连接为核心功能的移动信息技术为中介[6],以生成移动信息服务媒介为主要手段,为顾客提供信息和体验价值[7],变革了旅游者行为和旅游业务的流程[8],完成顾客与服务提供者间的互动[9],产生了新型的信息服务——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作为移动旅游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智能手机的普及与旅游App 的崛起将旅游业信息服务水平推上了新阶段。智能终端成为游客访问互联网的主要方式,旅游App已成为旅游企业接触和了解顾客最重要的渠道[6]。为了使旅游活动更加顺利和方便管理,旅游者使用了大量的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产品,直接带动了在线旅游企业(online travel agency,OTA)市场的繁荣。智能手机及其App的移动性和即时性特点使游客能够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搜索信息或分享信息,推动消费者和信息媒介的关系转变,催生媒介价值、新型营销策略和价值创造模式[10]

游客对智能手机有明显的感知价值。Yoo等发现,将信息服务与便携性融为一体的智能手机被旅游者视为旅游产品之一,对旅游体验至关重要[11]。虽然旅游目的地网站和旅游App 产品的信息内容相似,但是Murphy 等研究发现,对于旅游决策而言,游客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高于电脑设备,这意味着智能手机及其旅游App 逐渐获得旅游者更多的青睐[12]。Wang 和Fesenmaier 认为游客通过使用智能手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目的地的真实性,从而推动潜在游客的出游意向并协助旅游决策[13]。Hyunhee 和Law 认为由于智能手机的介入,游客会在旅行前做更少的旅游计划,因为只要有互联网接入,游客便可通过信息技术轻松访问网络信息,从而即时制定决策,但是对于移动旅游信息服务是否会激发游客出游体验需要进一步研究[14]。Yoo 等认为由于旅游信息服务的介入,用户对决策制定的能力及体验有所增强[15]。但伴随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的丰富,移动信息服务的功能设计愈加复杂,使用智能手机及其应用程序需要更多的手势操作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如Alshehri等学者发出了“你足够智能使用智能手机吗?”(Are you smart enough for your smartphone?)的疑问,认为使用智能手机需要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和更复杂的思维模式[16]

基于上述混合臂高空作业车的作业特点,对工作斗调平控制系统的要求为:稳定性高、响应快速、精度高(参考高空作业车国家标准,规定该调平控制系统工作斗与水平面的夹角不超过5°)。

在旅游信息服务从台式机设备到移动终端设备、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转换过程当中,旅游信息服务的复杂化使得旅游者不得不在心理上和操作能力上逐步适应和熟悉这种信息环境[17]。作为出游决策制定的主要依据来源,移动信息服务体验所造成的心理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用户对出游决策质量的感知,如效率感知、信任感、满意度等。虽然同属旅游信息服务,旅游网站与旅游App 的使用体验差异却是很明显的,尤其是易用性体验的感知作为与旅游目的地网站的主要差异,对出游意愿和决策质量的影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旅游信息技术通过向游客提供旅游相关的信息服务从而支持决策行为,提升了游客的旅游决策质量。移动信息技术体验对出游决策质量的影响研究,不仅能对移动互联时代的旅游者信息行为和心理有新的补充,也对由于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型信息服务和“传统”信息服务对用户行为影响差异带来更多的理解。

1.2 旅游信息服务体验研究进展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信息依存度极高的产业,信息服务已经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个层面[18],旅游信息服务体验成为影响旅游决策和旅游体验的一项重要内容。Christian 和Päivi 等学者将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发送、接受和处理,从而完成顾客与服务提供者间互动的服务定义为信息服务[19]。本文采用并发展此定义,认为旅游信息服务是指通过旅游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搜索、使用与互动,从而完成游客与旅游服务提供者间互动的服务。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即为游客在使用旅游信息服务过程中的整体体验。

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用于与旅行有关的服务已经达到饱和[20],服务开始从“产品主导逻辑”向“顾客参与的价值共创”创新[9],在线旅游市场的竞争从技术产品竞争进入服务体验竞争的新阶段。目前,对旅游信息服务体验的研究主要存在以用户价值感知为主题的信息技术相关研究中,技术接受模型成为解释信息技术使用体验的重要理论依据[21],其中,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成为最常用的研究维度[22-24],是信息技术服务体验评价的重要指标[25-27]。Kim等3位学者提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体验是游客对旅游信息技术使用倾向态度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影响用户通过移动设备采用相关服务的意图[28]。学者们进一步廓清了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体验维度,如Eriksson 和Strandvik 通过研究影响移动旅游服务的使用意愿的决定因素时,发现感知易用性体验是更为重要的因素,而信息内容对协助游客制定旅游计划和旅游企业营销更为重要[29]。No 和Kim 在对智能手机上的旅游信息服务的采用因素研究中发现,技术易用性体验是相对较弱的影响指标,但它无疑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意图,而在线旅游信息的内容有用性体验则直接产生对旅游信息服务的质量[30]。Bader 等[31]、Huang 等[32]学者对使用信息服务辅助制定旅游计划的研究中发现,信息技术的感知易用性体验是相对重要的因素。可见,虽然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和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是旅游信息服务体验维度已经得到了验证,然而对于两者中哪一个的影响更重要,则随着研究对象和研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在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出游决策的影响研究中两者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关注,本研究可对探索和深化理解易用性和有用性体验在移动互联旅游情景的认识有一定贡献。

由于人们总是更倾向于使用操作便捷的信息系统,易用性体验便一直都是信息服务体验的基础维度之一[33],易用性不足是许多网站走向失败的关键因素,因为即使信息内容质量很高,但操作繁琐的网站同样会被用户拒绝使用[34]。Perdue发现旅游目的地网站的感知易用性主要体现在网站导览系统(指易操作、菜单清晰)、技术创造力(指技术实现能力)以及可达性(指易搜索相关内容、界面呈现速度快)3 个维度[35]。然而,对比旅游目的地网站,旅游App 的操作则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人机互动。Legris等学者通过对12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主要理论工具的论文进行研究后发现,能够快速掌握使用方法、操作简单、人机互动简单、整体感受易用4 个维度是相对通用的易用性评价维度[36]。信息技术可达性同样是技术易用性体验的重要指标[37],Evans和King 将其定义为用户可以轻易搜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快速呈现在设备上的软件能力[38]。基于以上内容和旅游App 的特点,本文对旅游App 的技术感知易用性的体验评价从功能易学、操作易懂、人机易互动、信息搜索易实现和整体感知易用5 个维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决策的效果和效率是毋容置疑的,但前提是用户对该技术的采用,于是学者们开始研究用户对信息技术的采用行为。在持续数10年的研究中产生了许多的理论和模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和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Ajzen[47]将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加以延伸,提出了TPB 理论,为了扩大理论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变量,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解释个人行为决策过程的重要理论。Davis 根据TRA 理论和TPB 理论在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应用发展出TAM模型,用于分析使用倾向态度如何有意识地影响个体行为的理性行为(reasoned action)和人的行为经过大脑深思熟虑得出计划结果的计划行为(planned behavior)[48]。TAM 模型和TPB 理论在旅游研究当中以旅游网站[49]、智慧旅游系统[50]、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旅游信息服务[51]等方面的研究为主,利用TAM模型对旅游App的研究较少[52]。但是,通过在医学[53]、银行[54]、教育[55]等领域的相关App研究证实了TAM模型在智能手机App相关研究的适用性,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可见,TAM 模型及TPB 理论是适合本文研究情景的。然而,TAM模型注重从技术体验的角度判断技术采纳的结果,TPB模型注重用户经过深思熟虑对计划行为产生的影响。因此,对于旅游信息服务体验能否引发游客出游,以及如何产生对出游决策的影响等,单独的模型并不能解答此类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两个模型进行整合,并且丰富技术体验的前置因子,以及旅游信息行为的相关变量,对解释旅游信息服务体验以及出游意愿和决策质量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作用,对扩充相关理论的适用性有一定的价值。

内容有用性体验同样是信息服务体验的基础维度,因为信息内容被认为是旅游信息技术最重要的设计对象[39]。Molich和Nielsen发现,当电子界面呈现的时候,用户往往首先关注页面中心位置寻找文字信息内容,而且当用户使用移动网络时,文本内容则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因为文本下载速度要快于图片或图形等模块[40]。Vogt 和Fesenmaie 研究发现,旅游者信息搜集最主要的原因是选择目的地与规划到目的地的行程信息[41]。Gretzel等认为文本内容可以直接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并创造虚拟体验[42]。我国学者李莉和张捷通过对互联网信息评价对游客信息行为研究发现,游客的搜索过程一般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因而对文字内容、表达等有较多关注[21]。Doolin 等学者研究发现,如果在互联网上提供互动元素,会起到增强旅游虚拟体验的效果[43]。Hanna 和Millar 发现将文字内容结合图片、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对传递和塑造目的地形象更加有效,从而对出游意愿与出游决策有积极的正向影响[44]。Perdue 认为信息内容、视觉设计是影响旅游者制定出游计划的关键,通过描绘视觉效果强调地点感,从而显著影响旅游者前往目的地的意图和决策[35]。本文借用Kaplanidou和Vogt对旅游信息服务中信息内容的定义,即鼓励并支持用户进行旅游计划的功能性文本信息与激励性视觉信息的组合[45],对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进行测量。

综上所述,信息内容对游客的出游决策存在积极影响,而技术本身作为关键媒介和信息环境,其不同维度的体验也逐渐成为影响游客采纳态度、出游意愿、决策质量感知的重要因素,这尤其体现在出游决策的制定环节。由于旅游者与旅游服务提供商的时空间隔,信息服务成为这个阶段最为密集的服务方式,如目的地和住宿选择、出游路线的制定、产品购买等决策行为都需要通过此服务完成[32]。因此,本研究聚焦出游前旅游决策制定环节,结合相关理论,探索研究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体验是如何影响游客的出游决策质量的。本文采取李莉和张捷[21]、Garg[46]等研究的相关定义,认为出游决策质量是指,游客对出游决策的价值或主体感受的感知,包括决策的制定效率、满意度、信任度以及整体质量感知。

Kang等研究发现如果网络促销的方式简易,则会提升用户对在线促销服务的感知行为控制,进而促进其对相关服务的采用[65]。根据TPB理论和本文研究情景,通过感知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良好的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可使游客获得旅游计划和实际旅游行为的资源、能力与信心,激发了出游意愿,提升了出游决策质量。根据以上内容,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1.3 模型整合

事实上,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有很多,包括产品趋同,景点单一,不时出现“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一些村庄地域面积较小,粗制滥造,难以满足游客内心诉求;有的热门乡村,乡村旅游经营户多,存在盲目发展和过度投资问题。

在互联网自身及其产品快速更新的背景下,学者们不断对此模型进行修正和改进,提出了数10种新的理论或模型,其关注点往往聚焦对信息技术本身的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如可用性、质量、使用意愿等,对于新技术的体验和使用态度是否会影响除技术采用以外的信息行为,逐渐成为不同领域专家的关注焦点。在移动互联情境下,对旅游信息服务的体验是否会激发出游意愿、鼓励用户制定高质量的出游决策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确定了意愿激发和决策制定的体验类型和服务环节对制定营销策略和相关服务改进是十分关键的。

H5:游客的出游意向对其出游决策质量存在积极作用

H1a:游客的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对其使用倾向态度存在积极作用

全国层面,随着商品房销售面积、房价及房地产销售额的逐步提高,个人住房贷款余额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1.6万亿元逐步增长至2017年的21.9万亿元。如图7所示。

H2a:游客的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对其出游决策质量存在积极作用

H3a:游客的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对其出游意愿存在积极作用

H4:游客的技术感知易用性对内容感知有用性存在积极作用

信息内容是影响旅游者制定出游计划的关键功能,根据 Millar等[57]、Perdue[35]等的研究,旅游信息服务的内容对传递和塑造目的地形象有直接作用,会显著影响用户前往目的地的意愿和决策。我国学者程云行等认为消费者进行决策,即消费者要促进一个或若干个消费目标的实现,其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目的性[58]。可见,消费意愿推动着决策的制定。Gursoy和McCleary认为,当个体出游意愿发生时,即会意识到需要作出出游决策,而信息搜索行为就会随之发生[59]。出游决策的制定往往围绕着游客的出游意向目的地和活动进行筹划、选择和安排[50],而信息源[60]、信息搜索的内容[61]、策略[62]、动因[63]等对出游决策质量有直接的影响。结合以上内容和TAM模型的基本理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ESP,即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也就是专门用途英语,包括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医疗英语等。大概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开始兴起ESP教学。到目前为止,国外关于ESP的研究和教学已经非常成熟。而ESP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国内视野。刘润清先生在1996年就指出“将来英语学习的一个重大变化可能不再单单学习英语,而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以后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转引自刘润清2004:104)

H3b:游客的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对其出游意愿存在积极作用

H2b:游客的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对其出游决策质量存在积极作用

尽管2007年淮河洪水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今后要借鉴国内外洪水管理取得的成功经验,继续提高各级政府洪水管理意识,加强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要更加重视利益均衡,注重效果优化;要不断规范人类活动影响,更加重视防止人类对水的侵害;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促进洪水资源利用,实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

H1b:游客的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对其使用倾向态度存在积极作用

TAM 模型认为技术的使用倾向态度是由用户对技术体验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共同决定的,感知易用性通过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使用倾向态度,感知有用性起到中介调节作用。Kaplanidou和Vogt认为如果旅游网站的易用性强,则说明其使用便捷、技术水平较高,会增加旅游者对技术的积极情绪,进而积极促进出游意愿,从而激发游客的决策行为[45]。Head 发现感知易用性高的旅游信息技术可以使游客迅速判断软件主要功能、匹配个人信息需求,从而辅助游客进行优质的旅游决策[56]。结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和TAM模型的基本理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TPB 理论认为,个体对行为的态度与感知行为控制决定其行为意愿,个人对某项行为的态度愈积极,其行为意愿愈强。魏宝祥和孔闪闪通过回顾网络信息与旅游者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游客的信息参与意愿对出游决策有积极影响[17]。张初兵等发现旅游App 用户粘性(频率、时长、熟悉程度)与旅游产品购买意向有正向相关关系[64]。结合TAM 和TPB 理论及相关结论,本文认为,游客对移动信息技术的使用倾向态度,体现了其对相关技术和服务的信任程度,对出游意愿和决策质量都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根据以上内容,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6a:游客的使用倾向态度对其感知行为控制存在积极作用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情景,遵循“使用体验-采用态度-控制感知-出游意愿-决策影响”的分析逻辑,综合考量出游意愿、出游决策质量等旅游者行为的影响要素,整合了TAM 模型、TPB 理论的重要维度,通过对国内外专家进行咨询并预调研等方法,参照相关研究的评价指标,构建了旅游信息服务体验与出游决策质量结构方程模型,用以解释旅游者对当下热门旅游信息服务的体验维度以及旅游者对该服务的采用态度,并着重对游客的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及其出游意愿和出游决策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图1)。

计算各节假日网络关注度,并将其绘制成图2。从图2中可以看到,各节假日期间张家界客源市场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而且与非节假日期间的客源市场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假期,尤其是长假的影响下,部分省区的游客需求有突破式的增长,使张家界客源市场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H6c:游客的使用倾向态度对其出游意向存在积极作用

不锈钢阴极板自采用以来,被证明是一种可靠的阴极铜生产技术,阴极板在电解精炼中的使用寿命可超过15年,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固定资产,而不是一种耗材,但由于使用年限及机械碰撞等综合因素影响,阴极板的悬垂度将逐渐发生偏移[6-7]。

(10)矿区规划是一项涉及煤炭开采、运输、加工利用的综合性工程,与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等多个行业相关,方案规划与国家和行业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资源开发以及旅游开发等政策、规划是否协调一致也是制约规划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对验证旅游信息服务体验是否激发游客出游意愿,对探索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体验的组成维度,深化解释其对旅游者出游意愿和决策质量影响的作用机理,对补充网络信息对出游决策质量的影响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协助旅游企业信息化战略以及提升线上营销效果有一定帮助,对改进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由于熔渗温度不同,反应熔渗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的理论熔渗高度也不同,从而SiC理论含量不同。Yang等[16]在Washburn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得到了计算理论熔渗高度为:

H7a:游客的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对其感知行为控制存在积极作用

H7b:游客的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对其感知行为控制存在积极作用

H8a:游客的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出游意愿存在积极作用

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构思新颖的形象、寻求新的办法、解决各种新问题的创新意识,教师都要注意点拨、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如何抓识记、练技巧、听、读(输入),说、写(输出),让学生学会积极求异,敏锐洞察,丰富想像,完善语言,使学生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得以发展。

H8b:游客的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出游决策质量存在积极作用

H6b:游客的使用倾向态度对其出游决策质量存在积极作用

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问卷设计与调查

图1 旅游信息服务体验与出游决策质量结构方程模型
Fig.1 The SEM of touris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perience and decision qualities

研究从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使用者的角度,选择相关领域内影响力较强且得到广泛认可的成熟量表,设计出适合本文情境的题项。除样本人口社会学属性外,调查问卷主体部分包括内容感知有用性、技术感知易用性、感知行为控制、使用倾向态度、旅游意向、决策影响6个维度共23项指标。问卷第一题列举24 项热门旅游App,供受访者选择,并设置“其他”选项供填写任意答案,目的是测试受访者是否使用过相关旅游App,并设置在变量测量题目中以此App的具体使用体验进行作答。例如,受访者在第一题中选择“携程”一项,则其问项则显示为“针对旅游目的地的不同特点,携程旅游App提供的信息类别非常丰富”。这样既保证本文的研究对象不拘泥于某一个企业,也可使受访者关注点聚焦在旅游App 的体验上,同时保证问卷结果的真实有效。问卷采用5分制Likert量表测量,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问卷于2018 年5 月至7 月在问卷星、微信和微博等平台上发放和搜集,最终搜集851份,删除无效问卷以及有空白选项的问卷,共收获有效问卷798 份,回收率93.7%。在有效样本中,男性占50.4%,女性占49.6%,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年龄结构方面,20~30 岁占比 44.3%,30~40 岁占比26.3%,40~50 岁占比11.8%,50 岁以上占比17.6%,年龄分布合理;教育学位方面,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9.8%,本科学历占比44.1%,专科及函授教育占比23.0%,高中及以下占比13.1%,整体文化程度较高,分布较好。此次调研样本中,年轻人群体所占比例较大与移动旅游信息服务的使用者多为年轻人有关,也与目前使用旅游App较为频繁的年轻群体总体吻合[66]

2.2 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SPSS 24.0 进行共线性诊断以及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其中,信度用Cronbach’sα 系数进行检验,效度用利用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检验。其次,在AMOS 21.0中进行模型拟合度检验并验证本文各项假设。

3 数据分析及模型检验

3.1 共线性、信度、效度检验

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风险,本文首先通过SPSS 24.0对各变量进行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共线性诊断统计量容忍度(tolerance)均大于0.2,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5,在合理范围内,且不存在方差比例同时接近1 的常量,模型通过了多重共线性检验。KMO 和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0.925,χ ²近似值为 11078.602,Sig .=0.000,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利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得到6个因子,所有测量项因子载荷均大于0.5,总解释方差达到了74.719%,表明6 个公因子具有代表性,每个题项均落到对应的因素中,可进行后续分析。如表2所示,量表各维度的 Cronbach’sα 系数在 0.784~0.897 之间,表示样本可信度较高。且AVE值均大于0.5,C.R.值均大于0.7[72],表示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通过AVE检验区分效度,各个潜变量AVE值的均方根均大于其与其他潜变量的相关系数,说明本文所选取潜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效果较好。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相关要求,可以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表1 变量测量题项及其来源
Tab.1 Variable measurement items and its sources

3.2 模型拟合度检验

本文采用AMOS 21.0 软件对变量的测量进行结构方程分析。结构模型路径标准化路径系数如图2 所示,图中各椭圆形之间的路径关系构成了结构模型,它包含6 个潜变量,分别为内容感知有用性、技术感知易用性、感知行为控制、使用倾向态度、旅游意向和出游决策质量,潜变量之间的箭头表达了它们之间关系的相关假设。

本文使用AMOS 21.0对模型拟合度进行检验,模型拟合指数计算结果与理想值如下:卡方自由度比(CMIN/df )为 4.400(2.00~5.00 为 优[73]);GFI 为0.919(>0.9 为优[74]);AGFI 为 0.887(>0.8 为优[75]);CFI 为 0.949(>0.9 为优[76]);NFI 为 0.936(>0.9 为优[77]);RMSEA 为 0.065(<0.08 为优[78]);SRMR 为0.0534(<0.08为优[79]),说明本结构模型符合测量的标准,各指标测试良好,拟合度较高。

3.3 假设检验

如表3所示,所有通过假设的观察变量的标准化负荷取值介于0.08T~0.603,说明假设关系能够很好地解释相应的潜变量。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结构模型中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进行估计,结果如图2 显示。对前文提出的15 项假设进行验证,当T检验值的绝对值大于1.96,同时p 值小于0.05时,即可认定该假设路径的回归系数是显著的,模型假设检验的结果如表 3 所示。假设中 H2a、H3a、H6c、H8b 没有得到验证,其他路径系数满足标准,假设成立。

表2 量表的信度和收敛效度检验结果
Tab.2 The reliability and convergence validity of the scale test results

表3 路径检验表
Tab.3 Path check list

图2 结构模型路径标准化解
Fig.2 The standard test results of SEM

4 研究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体验与出游决策质量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证实了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体验整体上对出游决策质量存在正向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通过内容感知有用性、使用倾向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出游决策质量。本文还发现了用户的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该服务的使用倾向态度以及感知行为控制的积极作用,出游意愿受感知行为控制的积极影响,相关结论解释了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旅游者出游意愿、出游决策质量的作用机理和相关关系。研究发现:(1)影响游客是否采用某旅游App主要取决于其信息内容是否有用,而游客对某旅游App的控制能力感知则更侧重于其技术是否易用;(2)旅游App 用户对图片、视频等美学性内容的需求要高于传统的旅游网站,但用户对旅游App 的功能性文本信息、激励性视觉信息的价值感知大体相当;(3)对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的分析发现,人机易互动、整体感知易用、操作易懂、功能易学是较重要的影响指标,而信息搜索易实现的作用较弱;(4)研究证明了积极的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可以激发出游意愿,并为制定优质出游决策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是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5)研究发现感知行为控制对出游意愿存在正向作用;(6)出游意愿、使用倾向态度与出游决策质量存在正向相关关系。根据TPB理论的分析逻辑,结合研究发现,本文将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决策的影响机理总结为,游客对旅游App等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体验,有意识地影响着游客对相关服务的采用行为和控制行为(理性行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是否出游体验,并围绕出游意向得出计划结果,进而通过移动旅游信息服务提升出游决策的质量(计划行为)。

在对旅游信息服务的研究基础上,(1)本文首次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环境从台式机设备到移动终端设备、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用户对信息服务的认知和需求的变化,以及信息服务载体变化对用户态度、意愿和决策的影响;(2)本文探索了内容感知有用性与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的组成维度;(3)不仅验证了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技术采纳态度的积极作用,还是激发游客出游意愿的重要维度,并发现了旅游移动信息服务相关变量对用户出游决策质量的显著影响。对丰富新型旅游体验的组成内容,深化解释信息服务对旅游者出游意愿和决策影响的作用机理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

(1)研究首先验证了旅游者对移动旅游信息服务的内容感知有用性和技术感知易用性两种体验均对使用倾向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即旅游者通过移动旅游信息服务的使用体验,感知到内容有用、操作易用,则对其使用倾向态度越积极,对其控制能力的感知越强,同时验证了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和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是移动旅游信息服务采用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数据,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对使用倾向态度的影响要高于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而对感知行为控制而言,则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的影响略高于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这说明影响游客是否采用某旅游App 主要取决于其信息内容体验是否有用,而游客对某旅游App 的掌握能力感知则更侧重于其技术体验是否易用。

研究还发现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直接影响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并通过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的中介作用影响着用户的使用倾向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虽然这一结论符合TAM模型的基本理论,但有学者发现[80],技术感知易用性积极影响内容感知有用性这一假设并非总是成立,如Lee和Lehto[81]在网络信息学习的研究中发现,技术易用性对内容有用性并没有积极作用。虽然有更多的学者印证了这一假设,如Bhatiasevi 和Yoopetch[82]等,但是由于研究情景的差异化,导致相关结论的概括能力有限。本文验证了在移动互联情境下,旅游信息服务的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对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的正向作用,丰富了相关研究结论。笔者分析,技术实现是用户获取信息的基础,技术易用可以增强用户对信息内容的体验,这与技术易用性体验如搜索易实现对信息结果的呈现效率有一定关系,并且可推测技术易用性对内容展示效果和方式有一定促进作用,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进行验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Cu元素含量为1.98%的3号实验压铸件的硬度和抗拉强度相对于无添加Cu元素的1号试样分别提高了46.2%和30.5%,但伸长率降低了47.4%;而添加了0.32%的La元素的6号试样的硬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分别达到了108.8HB,311.55 MPa和8.75%,相比于无添加Cu元素的1号试样分别提高了61.2%,51.5%和63.9%.表明在Al-Si铝合金中同时添加1.98%的Cu和0.32%的La元素的压铸件的组织性能最佳.

(2)对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比功能性文本信息和激励性视觉信息的因素载荷量、复相关系数平方值等相关系数发现,功能性文本信息、激励性视觉信息与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的关系大体相当,侧面验证了游客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载体有直接的相关度。因为文本内容是旅游网站最重要的设计对象,所以游客对旅游App的图片、图形和视频等美学性内容的需求要远高于旅游目的地网站。Nielsen[83]认为,如果文本过多则会使游客感到枯燥,而过多的图片、视频会因为网络环境的好坏影响呈现时间,进而影响服务体验,因此,协调呈现界面的文本信息与视觉信息的平衡是保障内容有用性体验的重点,从而对内容制作人员提出了挑战。

此外,社交媒体的内容形式也不断发生着改变,如从博客时代的文字信息为主,到更加注重图片分享的朋友圈和微博,到以直播、抖音为代表的视频分享等形式的内容,功能性文本信息的功能逐渐减弱,激励性视觉信息得到不断丰富和增强。不同信息类型是否会对目的地形象、旅游者出游意愿和决策的产生不同的影响,激励性视觉信息是否对所有目的地类型的营销有积极作用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对旅游目的地利用新兴媒体形式和平台制定信息服务战略和营销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3)对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进行深入分析。对比技术感知易用性的观察变量的因素载荷量、复相关系数平方值等相关系数,研究发现,人机易互动、整体感知易用、操作易懂、功能易学是较重要的影响指标,而信息搜索易实现与技术易用性体验的关系较弱。然而,在旅游目的地网站的相关研究中,信息搜索能力通常是关键的评价标准,这与本文的结论不同。笔者认为这与移动互联技术用户的旅游信息搜索行为主要通过专业的搜索引擎或社交媒体进行,而旅游App 等信息平台主要提供预定、信息验证以及计划和决策制定的功能。而且,信息搜索是较为基本的信息服务,也是开发最为成熟的技术功能,都是造成游客对旅游信息搜索的价值感知较低的可能原因,需要未来研究进一步验证。

本文从易用性角度证实了人机互动对移动信息服务体验的重要作用,而旅游移动信息服务提供的互动功能还有多重维度,如现实旅游活动和虚拟社区的互动、旅游服务提供商与旅游者在线互动、线上虚拟社区的社交互动等。可见,互动是移动互联时代旅游者重要的信息行为,旅游App的互动性对提高用户满意、粘性与购买意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互动体验对出游意愿、决策质量和旅游体验的正向影响还没有得到验证,但明确了互动体验的类型、方式、程度等因素,对技术人员搭建相关技术平台的功能,根据具体旅游情景突出互动特性提升互动服务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4)研究证明了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可以激发游客出游意愿,提升出游决策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具有直接的显著影响,是相对重要的因素。因此,维护高质的旅游信息,不断生产新的内容是激发游客出游体验,提升用户决策质量的主要方式。而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对出游意愿和出游决策质量存在积极作用但并不显著,分别通过使用倾向态度间接影响出游出游决策质量,通过用户的感知行为控制间接影响出游意愿,这与原假设不符。笔者分析,首先,由于旅游App 客观存在过度设计的现象[84],可判断技术易用性体验的对用户的价值感知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国学者魏宝祥和孔闪闪[17]认为旅游者逐步在心理上适应和熟悉了这种信息环境,从而弱化了用户对技术易用性体验高与低的对比感知。其次,旅游App市场还存在软件功能同质化[85]的现象,相似的功能组成和操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操作能力,进而降低了技术感知易用性的感知。最后,由于本文鼓励游客以其熟悉的旅游App作为评价对象,用户的使用熟练程度与该用户的技术易用性感知有一定的联系,对本文结论有一定的影响。未来可设计实验进行研究以廓清技术技术感知易用性的重要性和作用机理。

(5)研究验证了感知行为控制对出游意愿的积极作用,这说明感知行为控制高的旅游信息服务产品,增加了旅游者对获取信息服务、资源以及解决突发问题能力的信心,会直接激发游客进行出游体验,有显著的营销效果。但是研究没有验证感知行为控制与出游决策质量的显著相关关系,这与假设不符。Alshehri等[16]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功能和设计日趋复杂,为了获取感知行为控制,用户需要付出更多的注意力、思考和操作能力。可见,感知行为控制不仅取决于技术易用性,还与个人能力息息相关,而由于本文调研对象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削弱了感知行为控制与出游决策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未来可针对不同游客群体进行研究,特别是老年人与年轻人旅游信息服务体验的对比研究,对丰富老年人对移动信息技术的内容类型、操作方式以及价值感知等偏好认识有重要的作用,对老年游客市场的无障碍信息服务设计和开发是十分有价值的。

在上文中本文分析了施工安全施工的主要引发因素,所以在预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规避,预警管理体系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建设:

在锡火法精炼中,采用真空炉部分替代机械结晶机,用于脱除粗锡中的铅和铋,实现四九锡的生产,通过生产实践验证是可行的。

(6)研究验证了出游意愿与出游决策质量的正向相关关系。说明在旅游情境下,出游意愿可以推动出游决策的制定,游客会围绕出游意向目的地搜集信息、制定出游决策,并且出游意愿越明确、越强烈,则制定的决策质量越高,在这个过程中,移动旅游信息服务的易用性体验和有用性体验对提升出游决策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还发现了使用倾向态度对出游决策质量的积极作用。由于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和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对使用倾向态度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使用倾向态度在体验与决策之间的影响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McKnight[86]认为,技术信任与用户使用倾向态度很相似,此外,技术信任还可以显著降低感知风险[87]。因此,使用倾向态度体现着用户对相关旅游信息服务所提供内容的信任程度,而信任则对决策的制定效率和质量感知有积极作用,然而,这一点还有待验证,未来可丰富此方面研究,增加技术信任等相关变量,验证其与旅游信息服务体验、使用倾向态度、出游决策质量的相关关系。

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采用了网络信息的经典分类方法,此类方法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但不能突出旅游目的地网络信息的特点,对本文研究结论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旅游目的地介绍往往更加生动有趣,如包含历史故事、风俗民情等,不喜欢使用过度严谨的数量介绍方法等。然而,根据信息内容特点的分类方法还鲜有研究,也是未来旅游信息服务研究应注意的主要内容,对内容特点的分类方法研究可更加深入地了解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和决策行为。此外,有研究发现重游游客对比首次访问的旅游者对信息搜索更具有目的性,他们会造访错过的关键景点以弥补缺憾,对重游游客的信息搜索行为研究,如搜索关键词和收藏行为等,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升旅游计划和目的地推广的效率。

本文提出了旅游信息服务体验与出游决策质量模型,对于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的一些重要影响没有得到验证。然而,通过已有的研究来看,易用性应是信息服务中重要的影响变量,未来可在此基础上,考虑改进和开发以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为中心的模型进行验证。对信息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也受年龄和时代的影响,可考虑年轻人与老年人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比研究。虽然专业的旅游平台依旧是目前旅游信息搜索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于旅游目的地营销方式和效果而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越来越受到青睐[88]。可见,用户间互动体验也应该成为重要的旅游信息服务体验维度,这在以旅游营销为主要功能的旅游App上难以体现,但是对旅游者决策的影响却十分重要,未来应得到补充研究。由于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内容的快速迭代和规模化,互联网信息规模已经超过了人类阅读能力的极限,信息过载使用户难以迅速而准确地获取需要的信息。新技术使人们与智能手机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困难,不仅形成了技术上的难题,复杂的操作更让一部分中老年用户头疼不已,这些移动信息服务最直接的体验对旅游者的影响都值得伴随技术进步、时代发展补充新的研究内容。

4.3 对策建议

旅游信息服务是提升出游决策质量的关键服务,其体验影响至关重要。有用、易用的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可以积极促进游客对相关技术产品的使用倾向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并激发出游意愿,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游客的出游决策质量。因此,旅游信息服务产品不能单纯追求功能全面和技术实现,更要注重其服务体验的开发。根据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在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设计方面,需协调激励性视觉信息与功能性文本信息的配比,避免枯燥的阅读体验和缓慢的呈现速度。(1)功能性文本信息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应注意挖掘目的地核心价值,提升文化品味,打造有深度、差异化的文化内容。鼓励游客留言、评论和互动,激发游客分享旅游体验,主动创造内容、分享内容,培育内容的自然生长。对游客的阅读、分享、评论和收藏进行大数据计算,主动向用户分发热点话题、故事内容、出行攻略。积累目的地与粉丝的互动数据,实现精准推荐,增强旅游信息服务的营销效果。(2)美学性信息往往包含互动性元素,对传递和塑造目的地形象更加有效。可结合旅游目的地不同类型,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虚拟体验内容,如通过数字手段增强文物的虚拟展示方式,提升游客的想象力和兴趣。使用网络流行的、用户喜爱的内容体裁如朋友圈照片、抖音短视频等,鼓励游客在带有标志物的目的地场景,创造个性化的激励性视觉信息内容,分享到个人社交平台。建立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平台和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对有关信息进行转发和评论,增强与已访游客和潜在游客的互动,提升重访和出游意愿。

在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设计方面,本文发现人机互动是用户关注的旅游信息服务重点。因此,(1)应围绕游客体验进行评估和改进人机互动功能的实现和设计。价值共创理论鼓励用户参与到产品生产和设计当中,旅游信息服务的设计也应倡导游客积极参与价值共创,与开发人员互动,鼓励游客参与旅游信息技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如设计过程应该包括游客对技术的可用性测试。此外,一些已可实现的App 功能如界面和频道入口可由用户自主删减和定制,在主流旅游App上还未见实现。(2)旅游信息服务还是游客参与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主要路径,根据地理信息主动为游客推送景区周边活动信息,鼓励用户参与旅游活动的互动也是增加互动功能的一种方式。(3)操作易懂、功能易学同样是影响技术感知易用性体验的重要维度,伴随信息技术设计的复杂化,用户对易用性的价值感知会更加显著,直接简明的功能设计值得技术开发人员的注意。(4)旅游信息服务往往涉及多类型的产品和多环节的服务,导致现有旅游App 的功能繁冗,操作复杂,因此,应细分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品牌化,针对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制作专属旅游信息产品,减少综合性软件产品的功能设置,避免过度设计,降低操作复杂性,提高旅游信息服务的单个服务模块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WANG D, PARK S, FESENMAIER D R.The role of smartphones in mediating the touristic experience[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2,51(4):371-387.

[2]LAW R, CHAN I C C, WANG L.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mobile technology use i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rketing&Management ,2018,27(6):626-648.

[3]YAN Deli, ZHANG Jian.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ourism informationization in China[J].Tourism Overview ,2013,4:16-19.[闫德利,张健.我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与动力机制[J].旅游纵览,2013,4:16-19.]

[4]BUHALIS D, LAW R.Progres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20 years on and 10 years after the Internetthe state of eTourism research [J]. Tourism Management , 2008,29(4):609-623.

[5]SPTIRIADIS M D.Sharing tourism experiences in social media: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set of suggested business strateg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7,29(1):179-225.

[6]LEUNG D, LAW R, HOOF van Hubert, et al.Social media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A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Travel&Tourism Marketing ,2013,30(1-2):3-22.

[7]JELASSI T, ENDERS A.Leveraging wireless technology for mobile advertising[C]//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Finland.2004:836-846.

[8]WANG D, ZHENG X, FESENMAIER D R.Smartphone use in everyday life and travel[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6,55(1):52-63.

[9]WANG Xiao, DU Jiangang, BAI Changhong.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ervice paradigm: From product dominant logic to customer- involved value co- cre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 , 2014, (11): 41-49.[王潇, 杜建刚, 白长虹.从“产品主导逻辑”到“顾客参与的价值共创”——看西方服务范式四十年来的理论演进[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1):41-49.]

[10]BELDONA S, LIN K W, YOO J.The roles of personal innovativeness and push vs.pull delivery methods in traveloriented location-based marketing services[J]. Journal of Hospitality&Tourism Technology ,2012,3(2):86-95.

[11]YOO J,YOON Y,CHOI M.Importance of positive reputation for Smartphone adoption[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nvergence .Jeju: IEEE, 2010:314-318.

[12]MURPHY H C, CHEN M M, Cossutta M.An investigation of multiple devices and information sources used in the hotel booking process[J].Tourism Management ,2016,52:44-51.

[13]WANG D, FESENMAIER D R.Transforming the travel experience: The use of smartphones for travel[M].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13,8:58-69.

[14]HYUNHEE K, LAW R.Smartphones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marketing:A: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2015,32(6):692-711.

[15]YOO C W, GOO J, HUANG C D, et al.Improving travel decision support satisfaction with smart tourism technologies:A framework of tourist elaboration likelihood and self-efficacy[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 2017, (10): 330-341.

[16]ALSHEHRI F, FREEMAN M, FREEMAN A E.Are you smart enough for your smart phone?A cognitive load comparison[C]//The 24th Australasi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ACIS) .RMIT University,2013:1-11.

[17]WEI Baoxiang, KONG Shanshan.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re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on the tourists'decision making:A domestic and abroad comparing perspective[J]. Human Geography , 2016, 31(5): 7-16;112.[魏宝祥, 孔闪闪.网络信息对旅游者决策影响研究——国内外研究比较的视角[J].人文地理,2016,31(5):7-16;112.]

[18]LI Junyi, ZHANG Liu, SUN Jiulin, et al.Tourism information science:A research framework[J].Tourism Tribune , 2011, 26(6):72-79.[李君轶,张柳,孙九林,等.旅游信息科学:一个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11,26(6):72-79.]

[19]CHRISTIAN G, PäIVI V.Critical service logic: Making sense of value creation and cocreation[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13,41(2):133-150.

[20]XIANG Z, WANG D, O'LEARY J T, et al.Adapting to the internet: Trends in travelers use of the web for trip planning[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5,54(4):511-527.

[21]LI Li, ZHANG Jie.Impac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evaluation on tourists’information-related behavior and travel decisions[J].Tourism Tribune , 2013, 28(10):23-29.[李莉, 张捷.互联网信息评价对游客信息行为和出游决策的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13,28(10):23-29.]

[22]KOUFARIS M.Apply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flow theory to online consumer behavior [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2,13(2):205-223.

[23]LU Yaobin, XU Hongmei.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R&D Management ,2001,16(6):93-98.[鲁耀斌,徐红梅.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16(6):93-98.]

[24]HENDERSON R, DIVETT M J.Perceived usefulness, ease of use and electronic supermarket u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2003,59(3):383-395.93-98.]

[25]FANG X, HOLSAPPLE C W.An empirical study of web site navigation structures' impacts on web site usability[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7,43(2):476-491.

[26]LEE Y, KOZAR K A.Understanding of website usability:Specifying and measuring construc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12,52(2):450-463.

[27]GALLETTA D F, HENRY R M, MCCOY S, et al.When the wait isn't so bad: The interacting effects of website delay,familiarity, and breadth[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 2006,17(1):20-37.

[28]KIM D Y, PARK J, MORRISON A M.A model of traveler acceptance of mobile technolo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0,10(5):393-407.

[29]ERIKSSON N, STRANDVIK P.Possible determinants affecting the use of mobile tourism services[M]// e-Busines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9:61-73.

[30]NO E, KIM J K.Determinants of the adoption for travel information on smartphon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3,16(6):534-545.

[31]BADER A, BALDAUF M, LEINERT S, et al.Mobile tourism services and technology acceptance in a mature domestic tourism market:The case of Switzerland[M]//FUCHS M,RICCI F, CANTONI 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12.Vienna:Springer,2012:296-307.

[32]HUANG C D, GOO J, NAM K, et al.Smart tourism technologies in travel planning: The role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J].Information&Management ,2017,54(6):12-19.

[33]LANG Hongwen, LI Bo.Research on consumer behavior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based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 Science-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 2018, 20(1): 98-103.[郎宏文,李博.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的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8,20(1):98-103.]

[34]MCKINNEY V, YOON K, ZAHEDI F.The measurement of web-customer satisfaction: An expectation and disconfirmation approach [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 2002, 13(3) :296-315.

[35]PERDUE R.Internet site evaluations: The influence of behavioral experience,existing images and selected web site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 2001, 11(2):21-27.

[36]LEGRIS P, INGHAM J, COLLERETTE P.Why do people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3.40(3):191-204.

[37]SCHALLER M, CIALDINI R B.Happiness, sadness, and helping: A motivational integration[M]// Handbook of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New York:Guilford,1990:265-96.

[38]EVANS J R,KING V E.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ing and the world wide web:Planning,managing,and assessing website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9,28(4),343-358.

[39]JUNG H S, BAKER M.Assessing the market effectiveness of the world-wide web in national tourism offices[C]//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1998.Vienna:Springer,1998:39-48.

[40]MOLICH R, NIELSEN J.Improving a human- computer dialogue[J].Communications of the ,1990,33(33):338-348.

[41]VOGT C A, FESENMAIER D R.Expanding the functional information search mode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 2015,25(3):551-578.

[42]GRETZEL U,YUAN Y, FESENMAIER D R.Preparing for the new economy: Advertising strategies and change in destination marketing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0,39(2):146-156.

[43]DOOLIN B, BURGESS L, COOPER J.Evaluating the use of the web for tourism marketing:A case study from New Zealand.[J].Tourism Management ,2002,23(5):557-561.

[44]HANNA J R P,MILLAR R J.Promoting tourism on the internet[J].Tourism Management ,1997,18(7):469-470.

[45]KAPLANIDOU K, VOGT C.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destination travel intentions as a function of web site featur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6,45(2):204-216.

[46]GARG A.Travel risks vs tourist decision making: A tourist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Systems ,2015,8(1):1-9.

[47]AJZEN I.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M]//SSSP Springer Series in Social Psychology.Berlin:Springer,1985:11-39.

[48]DAVIS F D.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erly ,1989,13(3):319-340.

[49]CHANG G, CANEDAY L.Web-based GIS in tourism information search: Perceptions, tasks, and trip attribute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1,32(6):1435-1437.

[50]XU Feifei, HUANG Lei.Tourists’willingness to use smart tourist attractions system: An integrated model based on TAM and TTF[J]. Tourism Tribune , 2018, 33(8):108-117.[徐菲菲,黄磊.景区智慧旅游系统使用意愿研究——基于整合TAM 及TTF模型[J].旅游学刊,2018,33(8):108-117.]

[51]LIU Chunji, FENG Xuegang.A study on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information search before Chinese tourists 'outbound tours: Based on the model of TAM, TPB and DTPB[J]. Tourism Science , 2013, 27(2): 59-72; 94.[刘春济, 冯学钢.我国出境游客旅行前的信息搜索行为意向研究:基于TAM、TPB与DTPB模型[J].旅游科学,2013,27(2):59-72;94.]

[52]CHEN C C, TSAI J L.Determinants of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the personalized location-based mobile tourism application:An empirical study by integrating TAM with ISSM[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17,96(7):628-638.

[53]OR C K, KARSH B T.A systematic review of patient acceptance of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 2009,16(4):550-560.

[54]MUNOZ L F, LIEBANA C F.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banking: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extend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 Spanish Journal of Marketing ,2017,21(1):25-38.

[55]BRIZ P L, GARCIA F J.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Apps in med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 ,2015,39(11):1-5.

[56]HEAD A J.Web redemption and the promise of usability[J].Online Magazine ,1999,23(6):21-32.

[57]MILLAR R J, HANNA J R P, KEALY S M.A review of behavioral animation[J]. Computers & Graphics , 1999, 23(1):127-143.

[58]CHENG Yunxing, LI Yicai, SHI Gongyu.Marketing [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10:110-119.[程云行,李毅彩, 石功雨.市场营销学[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10-119.]

[59]GURSOY D, MCCLEARY K W.An integrative model of tourists’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31(2):353-373.

[60]SPARKS B, PAN G W.Chinese outbound tourists:Understanding their attitudes, constraints and use of information sources[J].Tourism Management ,2009,30(4):483-494.

[61]JUN S H, VOGT C A, MACKAY K J.Relationship between travel information search and travel product purchase inpretrip contexts[J].Journal of Travel Rearch ,2007,45(3):266-274.

[62]SNEPENGER D, MEGED K, SNELLING M, et al.Information search strategies by destination- naive tourists[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0,29(1):13-16.

[63]DEY B,SARMA M K.Information source usage among motivebased segments of travelers to newly emerging tourist destinations[J].Tourism Management ,2010,31(3):341-344.

[64]ZHANG Chubing, LI Yina, WU Bo, et al.Tourism App user stickiness and purchase inten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vity[J]. Tourism Tribune , 2017, 32(6): 109-118.[张 初兵,李义娜,吴波,等.旅游App 用户粘性与购买意向:互动性视角[J].旅游学刊,2017,32(6):109-118.]

[65]KANG H, HAHN M, FORTIN D R, et al.Effects of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on the consumer usage intention of e-coupons[J].Psychology&Marketing ,2010,23(10):841-864.

[66]LI Donghe, ZHANG Luxu.Model of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downloading and using tourism Apps based on 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Tourism Tribune ,2015,30(8):26-27.[李东和,张鹭旭.基于TAM 的旅游App 下载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学刊,2015,30(8):26-27.]

[67]AWAD N, RAGOWSKY A.Establishing trust in electronic commerce through online word of mouth: An examination across gender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8,24(4):101-121.

[68]TAYLOR S, TODD P A.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A test of competing model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995,6(2):144-176.

[69]TAYLOR S, TODD P A.Assessing IT usage: The role of prior experience[J].MIS Quarterly ,1995,19(4):561-570.

[70]FAKHARYAN M.The influence of online word of mouth communications on tourists’ attitudes toward Islamic destinations and travel intention: Evidence from Iran[J].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12,6(33):11-21.

[71]SANDERS G L, COURTNEY J.A field study of organizational influencing DSS success[J].MIS Quarterly ,1985.

[72]FORNELL C, LARCKER D F.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1,18(1):39-50.

[73]SCHUMACKER R E, LOMAX R G.A beginner ' s guide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Technometrics ,2004,47(4):522-532.

[74]KARL G, SIRBOM D.LISREL 8: User's reference guide[M]//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 Chicago: 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1996:378-379.

[75]ARPACI I, BALOGLU M.The impact of cultural collectivism on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joring undergraduate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 2016, 56(1):65-71.

[76]BENTLER P M.Comparative fit indexes in structural models[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0,107(2):238.

[77]BENTLER P M, BONETT D G.Significance tests and goodness of fit in th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s[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0,88(3):588-606.

[78]BROWNE M W, CUDECK R.Alternative ways of assessing model fit[J]. Sociological Methods & Research , 1992, 21(2): 230-258.

[79]HU L,BENTLER P M.Cutoff criteria for fit index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Conventional criteria versus new alternatives[J].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1999,6(1):1-55.

[80]HUSSAIN A, MKPOJIOGU E O C, YUSOF M M.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perceived enjoyment as drivers for the user acceptance of interactive mobile map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cience & Technology .AIP Publishing LLC,2016:243-289.

[81]LEE D Y, LEHTO M R.User acceptance of YouTube for procedural learning:An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Computers&Education ,2013,61:193-208.

[82]BHATIASEVI V,YOOPETCH C.The determinants of intention to use electronic booking among young users in Thailand[J].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2015,23:1-11.

[83]NIELSEN J. Advance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M].Norwood: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5,(5):33.

[84]HAN Lijing, LI Zhiping.Desig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tourism App—Yunnan tourism based on Android[J].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 2017, 13(29): 42-45;66.[韩黎晶,李志平.基于Android的智慧旅游App——云南旅游的设计与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9):42-45;66.]

[85]YAN Weihua.Design and analysis of tourism App interface based on user experience[J].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16,29(9): 96.[闫伟华.基于用户体验的旅游App 界面设计分析[J].艺术科技,2016,29(9):96.]

[86]MCKNIGHT D.Trus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5,(7):87-98.

[87]GRABNER K S.The role of consumers'trust in online-shopping[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2,39(1/2):43-50.

[88]TUSSYADIAH I, FESENMAIER D R.Interpreting tourist experiences from first-person stories: A foundation for mobile guides[C]//Proceedings of the Fifteen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Switzerland:St.Gallen,2007:10-18.

The Impact of Mobile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ience on Travel Decision Quality

HUA Chenggang1,BAI Changhong1,2,WEI Mingqiu1
(1.College of Tourism and Service Management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China ;2.Business School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China )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phones is pervasive and expending, whic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in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y—travel and tourism.The rise of smart tourism represented by applications has brought tourists a more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 experience, which have radically transformed tourists’information behaviors.As a result,destinations and tourism businesses are all developing travel apps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The popular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riven by rapid developments in their power, capabilities and features.However, these developments leads to problems like information overload, technology over design etc., created new and additional demands on users.Increased attention and more complex thought patterns are required to interact with such technology.This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ience of tourists, but also has a subtle influence on travel intention and tourism decision-making quality.Leading to significance impacts on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This study us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planned behavior theory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on tourists travel intentions and adoption behaviors in planning a trip by tourism apps.Furthermore,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ravel inten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as tourists search information on travel apps.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method, factors such as ease of use, content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etc.are evaluated in a proposed trave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perience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user experience resulted from using tourism apps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modern travelers.In this process, content usefulness is more important experience component than technology ease of use, which has more direct influence on tourists' travel intention and decision quality.Perceived technology ease of use impacts content usefulness to the extent that an application must be easy to use for tourists to use it and thus realize its usefulness.Both perceptions of content usefulness and technology ease of use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user's attitude towards use and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Tourists' attitudes toward the use and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will also positively influence their travel intention and travel decisions.Relevant conclusions can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ience impacts on tourists' willingness to travel and the quality of travel decision-making.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ience on decision- making.The experiences of mobile travel information service such as usage of tourism apps consciously affects the adoption and control behavior(rational behavior) on related services of tourists, who will then deliberately decide whether to seek travel experience.And draw the planning results from the travel inten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ravel decision (planed behavior) through the mobile travel information service.In the end of the study we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rs and propose how companies shall direct their information strategies and online marketing efforts.

Keywords: mobile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 travel 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ience; tourism decision-making;decision making quality;tourism App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06(2019)11-0051-15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19.11.010

引用格式: 华成钢, 白长虹, 韦鸣秋.移动互联时代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出游决策的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 2019, 34(11): 51-65.[HUA Chenggang, BAI Changhong, WEI Mingqiu.The impact of mobile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 experience on travel decision quality[J]. Tourism Tribune ,2019,34(11):51-65.]

[收稿日期] 2018-09-19;

[修订日期] 2018-11-15

[作者简介] 华成钢(1987—),男,内蒙古赤峰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体验与价值共创等,E-mail:hcg51@163.com;白长虹(1965—),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营销、服务营销与品牌管理等,E-mail:baichanghong@vip.sina.com,通讯作者;韦鸣秋(1989—),男,安徽淮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等,E-mail:waynewei015@163.com。

[责任编辑:刘 鲁;责任校对:王 婧]

标签:;  ;  ;  ;  ;  ;  ;  

移动互联时代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出游决策的影响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