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孝爱教育论文_李勇兵

浅谈如何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孝爱教育论文_李勇兵

李勇兵

(遂宁市船山区永兴小学 遂宁 629000)

【内容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与孝的教育和熏染,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学科教师都应该责无旁贷,语文教师结合教材选编的孝爱题材,对学生进行孝爱教育,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语文 孝爱 教育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国家越来越开放,文化越来越多元的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学生进行爱与孝的教育和熏染,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很多学科老师认为孝敬父母教育是家长的事,社会的事,学校里也只是品德课的事,好像跟其它学科关系不大。其实,每个学科都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语文课尤其应该积极开展孝爱教育。

人教版的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体现孝爱教育的课文,如第一册就有《在家里》和《借生日》两篇典型的孝爱题材课文,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篇课文的教学谈谈如何对初入学的孩子进行孝爱教育。

一、深研教材,明确目标

《在家里》编制在拼音教学结束后的第一个单元,虽然教学重心是以识字为主,但是图画和短文却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家、爱父母教育的绝佳素材。其学习目标除了识字、朗读课文外,还有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的品德教育。

《借生日》安排在第六单元,学生识字量大增,在校学习生活也将近一学期了,所以孝爱教育深度也提升了许多。课文述说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语言虽浅显,但体现了母女之间的互爱真情。

二、指导看图,初步感悟

课文中的插图对低年级学生非常重要,有利于从视觉感官吸引学生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家里》的插图描绘了一家人的和谐场面,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让学生知道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紧接着用“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导入,进入朗读课文环节。指导朗读“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可让学生感悟爸爸妈妈和“我”当时的心情:爸爸妈妈看到“我”这样懂事,心里很高兴;“我”觉得自己能为爸爸妈妈做点儿事,心里也很高兴。通过朗读感悟,再次让学生体会到孝爱可以让父母高兴,让家庭更加温暖。

三、朗读训练,深切领会

《借生日》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饱含着母女之间的真情实感,要在朗读中体会。要求学生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母女对话的含义。

第一次对话:体会小云疑惑、纳闷的心理,课前可以要求学生问问家长的生日,上课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小云的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学生从自己的了解中知道妈妈并非忘记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小云第二次说的话:“这个布熊是我送您的生日礼物,您总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借给您。”启发学生想象,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使学生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要通过朗读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让学生受到感染。

朗读课文时可采用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分角色朗读,还可以播放乐曲,活跃气氛。如,开始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课文读完后放《生日歌》。

四、注重实践,拓展延伸

《在家里》可利用课后练习来延伸。课后的“说一说”是学习内容的扩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图中的小朋友吗?你在家也是这么做的吗?”“除了这些事还做过哪些事?”如,洗碗、洗袜子、倒垃圾。也可以选一件事说具体些,例如,“我喜欢读故事书,放学一到家,就坐在椅子上看书。有时还把书里的故事讲给邻居家的妹妹听。”要鼓励学生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体会做事的快乐。

《借生日》的拓展可以更加充分。一是课前准备。上这篇课文前,建议学生问问家长的生日,可以用笔记下来,也可以直接记。二是课堂延伸。在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想象故事的结尾,妈妈会怎样夸小云,或者说你认为小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还可以布置个口语练习活动:请学生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同桌或别人听。三是课后拓展。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亲手做一份小礼物,可以是一幅画、一张贺卡、一件手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这样的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既有利于顺利完成知识点的传授,又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更是切实得到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孝爱教育,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更好地传承。

论文作者:李勇兵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6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孝爱教育论文_李勇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