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写话教学之法论文_高英

掌握写话教学之法论文_高英

高英(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教师就修学校 陕西 汉中 723000)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0-051-02

全国真语文之“双线统一”教学活动(汉中站)2018年9月18日—21日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举办,重温后,仍给我许多启发。聆听了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张赛琴的《学儿歌 编儿歌》示范课,浅谈个人的感悟。

一、关于“双线统一”

部编语文编排实行双线统一,即“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统一”。“语文要素”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主题”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

二、以《学儿歌 编儿歌》课例看“双线统一”的落实

“双线统一”明确了小学作文的任务:教学基本的习作知识和写作能力,培养最基础的写作素养。课标规定:一二年级写话,不是作文。一二年级应防止提高写作要求、难度。张赛琴老师执教的《学儿歌 编儿歌》示范课,是二年级学生的一节写话课。整节课做到了“化难为易、螺旋上升、激发兴趣、乐在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了“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课前互动:

师:(随手拿起一学生的铅笔,高高举起)你的铅笔好不好看?为什么?谁能说一说。

生1......(师总结)小小铅笔细又长;

生2...... 一支铅笔三个面;

生3...... 铅笔亮晶晶;

......

师:你认识我吗? (生齐声:张老师)

(一)学儿歌:

1、板书青蛙歌,学生填空、齐读。

青蛙歌

一只青蛙, 一张(嘴);

二只眼睛, 四条(腿);

呱 呱 呱

扑通一声跳下(水)。

第一次读儿歌:这首儿歌有几行?有几句?(一句一行);

第二次读儿歌:(生说师填空)正音 总结 押韵;

第三次读儿歌:分层 2层 样子/跳水动作。

2、熟读成诵后,试背“两只青蛙......

十只青蛙......”一群青蛙跳下水。

3、拓展

(1) “青蛙捉虫子......”。(强调每一句最后一个字要押韵)

板书: 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青蛙捉虫子

...... ( )。

(2)“青蛙唱歌了......”(师:特别需要注意什么?

生:最后一个字要押韵)

如: 一只青蛙......

两只青蛙......

生1:青蛙唱歌张开(嘴)

生2:唱起歌儿真(陶醉)

(二)编儿歌

1、将“青蛙歌”改成“小羊歌”(重点训练最后一个字要押韵)。

(1) 一只小羊,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咩咩咩...

上坡小草吃进(嘴)

(2)两只小羊,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咩咩咩...

(引导:两只打架的小羊,谁也不让谁?应该怎么说?)

生1:撞在一起掉下水;

生2:两角一撞掉下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两只小羊打架怎么说?(分角色:齐读前三句,点名让一名学生接后面一句话)

2、表演启发学生说“两羊打架最后一句儿歌”。

(引导:抵 两角抵住掉下水)

3、扮演其他动物说儿歌并表演。

组1:小狗歌 “一只......看见骨头流口(水)”;

组2:小猫歌 “一只......小猫跳舞真可(爱)”

(师生评价谁说的好,为什么?)

4、引导说“铅笔歌”

生:我的铅笔本领大;

能写字来能画画;

......

师随手从学生铅笔盒中拿起一支铅笔引导:

一支铅笔,三个面; (外表)

细细笔芯尖又尖; (内部)

唰唰唰... (声音)

写起字来顶呱呱 (作用)

(三)学生练习写儿歌

要求:四句押韵,多样性(小猫、小狗、小鸟、小牛......)

本节课,张老师分三步来组织教学活动。课标规定二年级写话目标:“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用阅读及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一是“学青蛙儿歌”。首先通过板书青蛙儿歌,让学生通过填空、齐读做到正音(嘴、腿、水);接着通过不同方式依次读三遍来感受儿歌的语境(押韵、分层),明白儿歌的意思及表述形式。然后熟读成诵,再试背“两只青蛙、十只青蛙”,从“青蛙歌”过渡到“青蛙捉虫子”、“青蛙唱歌了”。二是“编儿歌环节”。学生扎实掌握了知识点之后,再设计“编儿歌环节”。先命题为“小羊歌”,使学生思维跳跃,设计由浅入深的环节,巩固知识。再设计拓展“编其他动物儿歌并表演”。在完全掌握了知识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维、语言、肢体,提升综合学习的能力。三是“铅笔歌”难点突破。再次回归到“铅笔歌”,逐句分析指引铅笔歌的写作顺序是“外部—内部—声音—作用”,为学生自编儿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情感目标的落实:兴趣---感知---体会。一是课前互动激趣导入恰到好处。首先通过问学生自己的铅笔好不好看?为什么好看,说一说。设置问题难易适中,为本节课教学做好铺垫。学生熟悉自己的铅笔,人人都能回答该问题,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会把语言组织精准。接着张老师问学生“你认识我吗?”全体学生整齐的答道“你是张老师”。(大屏幕上有所显示)老师适时表扬全体学生善于观察,回答问题准确。二是在教学中将感知巧妙上升到感悟。首先是学习儿歌。板书“青蛙歌”。全体学生都很熟悉的儿歌,但张老师做到了突出重点,让学生填空(嘴)、(腿)、(水),然后再齐读儿歌,整体感知。再读三遍儿歌:第一次读儿歌指导得出(一句一行);第二次读儿歌正音总结要押韵;第三次读儿歌指导分层(分2层 样子/跳水动作)。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指导学生轻松学习儿歌。接着熟读成诵儿歌后,试背“两只青蛙”,指导青蛙跳水应该是“扑通跳下水”。再试背“十只青蛙”,指导跳水应该是“一群青蛙跳下水”。三是换儿歌“青蛙捉虫子(唱歌了)...”该过程体现了尊重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关键时刻老师及时引导,做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语言目标的落实:从最简单的问题问起并与课堂教学关系密切。螺旋上升教学设计,简单易答,学生会积极思考轻松作答。如:课前第一个大问题:问学生的铅笔好不好看?为什么?谁能说一说?第二个问题:你认识我吗?儿歌有几行?有几句?重点强调儿歌每一句最后一个字要押韵……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遇到答案不准确的时候,老师耐心纠正指导......

整节课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孩子,顺势而发展,实现了“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有机统一。

论文作者:高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掌握写话教学之法论文_高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