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论文

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张晓庆

【摘要】 坚持人民立场,就要一心一意推动改革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就要用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许,让民族复兴的最大红利惠及每一位中华儿女。这需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着眼点来推动发展、以人民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来改善民生、以人民满意与否为标准来改进工作方式。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改革发展 社会民生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人民立场,就要一心一意推动改革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就要用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许,让民族复兴的最大红利惠及每一位中华儿女。

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着眼点来推动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当前,我们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进。这是我们党坚持人民立场,在完成了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问题的科学回答之后,正在书写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撸起袖子加油干”砥砺奋进的时代答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这一新判断,一方面表明了新时代人民的需要,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在质量上更为讲究、在格调上更为高端;另一方面反映了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生产力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真正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牢坚实的物质基础,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第一,党是人民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我们必须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改革进行到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要发挥好“火车头”作用,要以人民的意愿为意愿、以人民的期待为目标,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科学设计蓝图、积极推动发展。第三,在谋划和推动发展时,要具有战略意识、系统意识、时代意识、国际意识、互联网意识,要处理好人民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根本利益与直接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要在如何走出改革的困境、突破发展的瓶颈、解决人民的困难上,下足功夫、真抓实干。

祝国寺把一些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引入寺庙的做法,很有创意。记者注意到,这里不仅体现了中国浓郁的孝道文化,还融入了东川一些优秀的地方文化。寺庙的外墙上,连片地挂着阿旺草山的摄影作品,把寺庙装点成一个户外的摄影展厅。

[35][39][40] Jean A. Garrison, Making China Policy: from Nixon to G. W. Bush, Boulder, Col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5, p. 13, p. 14, p. 14.

以人民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来改善民生

坚持奋进有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最新愿望。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开阔视野、胸怀全局、更新观念。要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认识时代的特点、担负的使命、发展的要务,使我们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始终处在最新向度上。其次,在推动发展上,要认识到发展如逆水行舟,要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要一直保持昂扬的斗志,使我们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始终处在旺盛的创新创造中。再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驰而不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民的福利,人人有份。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和推进脱贫攻坚。要“扶真贫、真扶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制度、政策、措施以及人力、物力、财力,都要放眼所有贫困人群尤其是边远山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使我们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始终处在最温暖的关切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时强调,要“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紧紧依靠人民,用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方式,推进改革发展和社会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为了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切实体现在党员干部的行动中。

办好民生实事,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民生事业发展的风向标,就是要把一件件饱含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实事办好,让一个个民生大礼包惠及千家万户。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民生问题抓在手上,花大气力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实际、最为迫切的民生问题。

以人民满意与否为标准来改进工作方式

突出问题导向,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问题导向属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实践中,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深入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了解社情民意、做好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并问计于群众。要想办法、推举措,以此真正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

首先,构建事前控制机制。在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中,事前控制的水平反映了财务内控管理的前瞻性。加强事前控制,构建财务内控管理事前控制机制可以将内控工作前置,从而将通过内控管理将财务风险在萌芽的阶段消灭,提高财务内控管理对于风险的防范能力,使得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其中,预算管理可以作为财务内控管理事前控制机制当中的一种有效手段。

换位思考、转变姿态,让人民舒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成为一些办事机构的痼疾,一直为老百姓所痛恨。基层党组织和办事机构,是解决人民实际问题、化解社会各种矛盾的重要窗口,是党心、民心的“连心带”,是民生、国运的“高架桥”。老百姓来办事要的就是党员干部、国家公务人员的温和态度、热情接待、耐心解答、细心办理。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要有浓厚的人民情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做老百姓的知心人、说老百姓的知心话,要把老百姓的事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要把手中的权力用在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上,要懂得人民的真正需要,回应人民的真正需求。

保持定力、果敢作为,让人民放心。要有敢想、敢说、敢做的豪迈气概。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功成不必在我”的豪情壮志。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和持续发力的“闯劲”。要敢于“亮剑”于一切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要一以贯之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如一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用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为人民做大美味可口的“蛋糕”。要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妥善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公平合理地分好“蛋糕”,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有序推进、狠抓实效,让人民满意。“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干部是不是好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看人民满不满意、人民认不认可,最终都是由老百姓来评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民的事再难,也要办好;人民的需求再多,也要满足好。要让人民群众的关切,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一思一个正解,把智慧画在蓝图上;一步一个脚印,把责任写在大地上;一干一个实效,把传奇讲进故事里。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中图分类号】 D60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公民道德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注: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4BSH001)的研究成果】

责编/潘丽莉 美编/杨玲玲

标签:;  ;  ;  ;  ;  

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