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性检测中的临床作用论文_李玉

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 云南祥云 672100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性检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50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组患者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心脏彩超进行心脏同步性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RT-3DE、STI、TDI等指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而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舒张末容量、射血分数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同步性检测中应用心脏彩超的效果显著,即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评判标准,因而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慢性心衰;心脏彩超;心脏同步性检测;临床作用

在临床心脏系统疾病中,心肌梗死较为常见。近几年由于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临床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逐渐增多,而其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和脑血管疾病【1】。针对此类患者,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其死亡率意义重大。目前在临床诊断心肌梗死方面,心脏彩超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具有较高准确率【2】。因此本文即对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性检测中的临床作用做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50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年龄为(57.23±4.15)岁。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43-74岁,平均年龄为(58.16±4.55)岁。两组基础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通过对两组患者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心脏彩超进行心脏同步性检测,即采用飞利浦CX50型超声系统,采用5S心脏探头,频率设置为2.5MHz。检查前指导所有患者采取左侧卧位,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所有操作,首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将体表心电图在精细状态下完成连接,判定标准结合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的相关标准,然后对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多普勒组织成像等心脏收缩非同步性指标进行检查。具体操作方法:检查体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采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心电图采用超声心动图仪进行连接配置,然后常规探查心尖部以及胸骨旁左缘。胸骨上、剑突下检查视具体条件而定。对所需要探查的切面的异常情况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急性测量和记录,然后测量心脏基本情况,对存在异常情况的占位性病变、大动脉扩张特性等相关异常检查参数,需实施定量检测,以保证检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最后通过对左心室收缩末容量、舒张末容量等进行检测后,将左心室射血分数计算出来。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多普勒组织成像(TDI)等指标评分以及左心室收缩末、舒张末容量、射血分数等指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指标评分对比

观察组RT-3DE、STI、TDI等指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心肌梗死是由心脏充盈及泵血功能受损所致,且发病原因而各种心脏功能性疾病,该病症会造成心脏组织或器官缺少关注,且还存在体循环、肺循环淤血等病理综合征【3】。有关研究表明,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慢性心衰,而最为常见的即为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这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关键因素。而在临床诊断此类患者时,主要采取多种超声检测技术如经胸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多普勒组织成像、三维超声心动图等,且能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性【4】。通过在心脏同步性检测中应用心脏超声,其能对患者是否具有急性心肌梗死加以准确判断,同时还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以及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5】。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RT-3DE、STI、TDI等指标以及左心室收缩末、舒张末容量、射血分数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因此可以看出,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同步性检测中应用心脏彩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同步性检测中应用心脏彩超的效果显著,即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评判标准,因而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程海君.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07):109-110.

[2]王晓鹏,秦晓毅,刘国焰.心脏彩超联合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24):104-106.

[3]刘竞芳.心脏彩超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23):3410-3412.

[4]杨海荣.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0):1467-1468.

[5]徐金珍,黎燕飞,陈子峰.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116.

作者简介:李玉(1973年8月)祥云,汉族,超声主管医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心超、心电图诊断工作。

论文作者:李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  ;  ;  ;  ;  ;  ;  ;  

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性检测中的临床作用论文_李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