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探讨论文_方杰

(杭州市西溪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摘要】 目的:探讨3种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ETV(恩替卡韦)组、LAM(拉米夫定)组、ADV(阿德福韦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ETV组e抗原转阴率、Child-Pugh肝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LAM组与ADV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更加突出,可作为核苷类首选药物推广使用。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核苷类药物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197-02

乙型肝炎长期不愈且反复发作,伴随肝硬化后可引致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故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需加强抗病毒治疗。为对比3种常用核苷类药物的临床疗效,我院随机抽选120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收治的120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TV(恩替卡韦)组、LAM(拉米夫定)组、ADV(阿德福韦酯)组,各40例,ETV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44.50±7.79)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14.60±6.09)年;LAM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27±8.10)岁,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3.69±6.38)年;ADV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46.37±8.72)岁,病程5~18年,平均病程(14.76±6.47)年。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确诊后均行降酶、护肝、利胆等内科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ETV组服用恩替卡韦(生产企业: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19,规格:0.5mg*7s),餐前或餐后2h空腹口服,0.5mg/d。LAM服用拉米夫定(生产企业: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581,规格:100mg*14s),餐前或餐后2h空腹口服,0.1g/d。ADV组服用阿德福韦酯(生产企业: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651,规格:10mg*14s),餐前或餐后2h空腹口服,10mg/d。三组均治疗48周。

1.3 观察指标

(1)采用Child-Pugh肝硬化改良分级标准对三组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量化评估,评估指标包括临床生化指标、肝性脑病、腹水、总胆红素等,评分等级分为A级(5~6分)、B级(7~9分)、C级(≥10分),评分越高预后越差[1]。(2)治疗结束后留取各组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室送检,记录乙肝e抗原转阴率,(3)记录治疗期间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e抗原转阴率对比

表1 三组患者e抗原转阴率对比[n(%)]

 

注:*表示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

2.3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48周的药物治疗,尿常规、便常规及肾功能未见异常,ETV组有1例(2.5%)出现轻微皮疹,LAM组皮疹、恶心各1例(5.0%),ADV组呕吐、发热各1例(5.0%),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59岁人群的HBsAg携带率为7.18%,基于当前的人口基数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达两千余万例[2]。大量资料表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延缓肝纤维化进展,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核苷类药物被证实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HBV病毒,给予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也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3]。目前临床采用的核苷类药物包括ETV、LAM、ADV等,各药物的临床疗效不一,均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为进一步评价3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我院收集120例患者开展随机对照实验,结果发现ETV组治疗后e抗原转阴率最高,Child-Pugh评分最低,效果优于其他两组(P<0.05),而且三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在抗病毒疗效方面,ETV>LAM/ADV,ETV是2′-脱氧鸟嘌呤碳环类似物,对LAM及ADV耐药菌株均有效,因而抗病毒作用更加显著,药物敏感率更高[4]。

综上所述,核苷类药物是治疗乙肝病毒后肝硬化的理想药物,ETV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一旦开始治疗切忌短期内停药以免病毒复制反弹,且治疗的同时加强内科综合治疗,保证抗病毒效果更加彻底。

【参考文献】

[1]刀永良,李梦霞.三种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1):2848-2850.

[2]徐春雨.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165-166.

[3]何榆梅.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5):35-36.

[4]康桂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应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7,9(2):97-98.

论文作者:方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3种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探讨论文_方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