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朝花夕拾》为例浅谈名著导读课教学路径的建构论文_杨帆

以《朝花夕拾》为例浅谈名著导读课教学路径的建构论文_杨帆

辽宁省开原市民主教育集团里仁学校 1123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初中学生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等要求。同时教育部2016年出台了统编教材,从部编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来看,不仅突出了名著课的地位,对不同类型的名著课有具体的方式与方法的指导,而且还设置了专题探究、自主阅读推荐环节,对初中生名著阅读提出了具体详实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名著必然会越来越重要。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不爱读、没时间读、不知道怎么读的问题。不仅学生头疼,连部分语文教师也感到无奈,解决起来也颇为棘手。那么,研究名著教学路径已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迫切任务。下面笔者将以《朝花夕拾》的教学实践为例,试着谈一下名著导读课教学路径的建构。

一、找好切入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名著”,一定是经过时间淘洗的作品。对初中生而言,这就意味着迥异的社会环境、陌生的语言表达、古板的作者形象,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不愿读。这其中,鲁迅的文章可能是很多学生最不愿意主动阅读的。那么我们要怎么改变这种状态呢?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看一下鲁迅先生的照片:八字的胡须,根根直立的头发,不苟言笑的表情,手里还捏着一支被比喻为“投枪和匕首”的笔。那么鲁迅先生童年时、少年时是什么样呢?也和现在一样吗?是什么促使他变化呢?你从《朝花夕拾》中就会找到答案。先生除了强悍,其实也温软;先生除了冷峻刚烈,其实也幽默有趣。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和培养阅读的兴趣,是语文阅读的关键环节。只有抓住这个关键环节,才能让学生爱上读书、爱上语文课,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选读精彩部分,体验阅读乐趣

面对整本书,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本信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产生阅读兴趣,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呢?教学材料的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根据这本书的特点,选择典型的片段让学生一起阅读,体验阅读乐趣。如在《朝花夕拾》导读中,首先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读《阿长与〈山海经〉》,让孩子们认识一个既愚昧迷信、喜欢切切查查、虽经劝说但睡觉仍摆“大”字,又朴实善良、对孩子有着最真实无私的关爱的长妈妈。还可以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泥墙根一带的片段,感受他童年时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的乐趣。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这么多景物写得纷繁而不乱。在这些不同角度的材料中,教师可抓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语言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感受作品散发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传授阅读方法,构建整本书的阅读路径

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主要运用诸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方法,可不同的书籍对阅读技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阅读导读课上加以强调、加以点拨。《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其中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回忆性散文,再加上文集前的《小引》和最后的《后记》,共十二篇。如果一篇篇分开来讲,费时耗力,效果也不一定好。因为是回忆往事的文集,其中的部分人物、事件是互有穿插的,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将各篇章打通,串讲全书。

《朝花夕拾》前7篇写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在绍兴家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3篇叙述了他从家乡到南京,再到日本留学,而后又回国教书的经历。阅读《朝花夕拾》整本书,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从整体把握入手,指导学生抓住鲁迅先生生命历程中的关键点,通过概括、比较引导学生勾勒出整本书的相关情节和人物性情。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从鲁迅先生童年、青年、成年时期的关键经历入手,研究哪些篇章勾勒了他的成长轨迹和思想转折点。这样指导,有利于学生采用统摄全书的阅读方法进行思考。这样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夕拾的现实与思想的深邃,进而形成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

四、介绍相关信息,激发阅读兴趣

在导读课的最后环节,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它信息,如获奖情况、名人和媒体的评价,以及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使学生对本书的了解更加全面,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比如《朝花夕拾》导读课的最后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是鲁迅先生的唯一一部散文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面是名家对《朝花夕拾》的点评:

北京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中国鲁迅学会理事钱理群:《朝花夕拾》是鲁迅在民间话语空间的闲聊者的形象。

现代作家周作人:鲁迅的一卷《朝花夕拾》,真是古今少有的书,翻开来看时觉得惊喜,因为得未曾有;及至看完了,又不禁怅然,可惜这太少了。

以上教学活动让学生回归整体,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从而使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去阅读整本书。

名著阅读导读课的四个基本路径是以激趣为重点,以传授阅读方法、构建整本书的教学路径为难点。

总之,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教学路径要立足于学生有效泛读逐步向精读细读的转变,最终形成学生整体阅读的教学路径,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发展,真正地让名著提高学生的修养、审美能力,切实地提高写作能力,最终达到滋养人生的作用。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以《朝花夕拾》为例浅谈名著导读课教学路径的建构论文_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