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罗生门:论新闻真实构建法则的变迁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的罗生门:论新闻真实构建法则的变迁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的罗生门:论新闻真实构建法则的变迁

靳晓庆 (贵州大学 550025)

摘要: 历史上对真实的定义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主要存在阐释主义与实证主义两种范式。而在互联网时期,由于其信息呈现的新特点,大众真相观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真相重要性下降而开始向娱乐性低头,旧有的真实认识逻辑受到冲击同时新的逻辑正在建立,真相的不确定性提高比起客观更是一种视角。

关键词: 新闻真实;互联网;罗生门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模式的改变,造成了新闻事实的反转现象不断出现,新闻事实不再像大众传媒时期一样地确切,而是从非此即彼,走向了一个变动的事实或者说流动的新闻真实状态,这影响了信息的接受者对于新闻真实的信任度。对于受众而言,新闻真实似乎成为了一个伪命题,不断反转的新闻事实也使得媒体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在新媒体时代,探讨新闻真实是否存在,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真实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一、 前互联网时期真相的认识进程

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提出真相是被记住并流传下去的东西,柏拉图以为真相是存在于完美世界的东西,至于中世纪,真相为国王与教会的话语所把持。 在文艺复兴后,“人道主义”的思想被确立,真实的地位也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相信存在一种本质,并且这种本质可以被认识。启蒙运动时期,真相的哲学认识已变为:可以检验、复制并普遍使用的东西。马克思曾提出“有机的报纸运动”,这是一个从“相对真实”到“绝对真实”的过程。他的想法与约翰弥尔顿的“观点的自由市场”一脉相承。他们代表了一种观点,即“真实可考”。

戴维•温伯格将事实的近代历史区分为三个阶段,他认为在经典事实时期,事实相对稀缺,需要付出较大努力才能发现,并且用于证明理论,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时期,对于“事实”的确认,传统媒体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规范要求,如新闻的要素核实,书写的客观全面等以保证尽量贴近真实。而Graves,L.认为FactCheck.org、PolitiFact和Fact Checker的正式出现,确立了事实查验在全美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地位。即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事实文化”的重要性被再次强调。

另一方面,存在一种理论,将真实分为5个层面:“现实的真实”,“一般意识的真实”,“存在真实”,“精神真实”和“超验真实”。在这里,客观真实可以由理性作为工具而被完全认知的观点受到质疑。

尼采的“视角主义”认为“没有事实,只有阐释”。独立于视角的客观真相不过是由于人们共享视角造成的一种幻象,事实取决于需求,再进一步的,也决定了将眼中的事实转化为知识的路径。理性认识压抑了人的某种本能,其带来的真相是片面的,是不完整的。《道德谱系学》解释道:“我们越是知道更多的眼睛、不同的眼睛是如何打量同一个问题的,那么对此问题我们的‘概念’以及我们的‘客观性’就越是会完整得多。”可以说,这种观点认为客观不过是各类主观认识的集合,人(一个完整的人包括理性与感性两个面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却往往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正如叔本华所言“世界是我的再现”。客观真实难以被完全描绘,真实中永远有“我”的存在。

二、新媒体逻辑下的真实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要素的组合与筛选,和版面与时长的限制相关,而互联网平台信息储存与呈现规模则趋向无限的增长。选择“意见领袖”作为“黑箱”,控制输入流量,是社会分工带来的必然结果。现代社会大多数人们迷信科学,相信人类总是可以认知万物的。事实是但随着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曾经在某一圈层中合理的价值标准放在更大的范围内并不能够实现完美的解释。信息的呈现早已发生了变化,但人们对于真实呈现的要求却还是从前的模样,容错机制在受众的逻辑中鲜见至极,曾经专业权威的公信力失效屡见不鲜。“把关人”主体已不限于传统媒体,而在不同价值的引领下对事实的判断实在难以统一。

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中相当一部分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在信息的传播上,碎片化的内容有着天然的优势。社交媒体在信息制作上也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而与书写一段完整的文章或一本书籍不同,这里对逻辑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之低。这样的互联网传播方式给受众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满足,这种痛快自在梦幻般的现实下,信息的接受与发布无法阻挡地越来越碎片。

当今社会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的时候都会着重考虑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用的技术能力。随着社会国际化进程发展的需要,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他们掌握专业技能,还需要他们能够使用英语对外进行交际。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要加强学生使用英语对外进行沟通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各种真实工作场景,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各种问题。“实践出真知”,这种任务型教学模式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实际生活中用英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水平。

(一)信息加速流通下的新闻真实:娱乐至死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改善环境,人人行动。倡导低碳环保的新风尚,传播环保正能量,自觉做清洁空气蓝天行动的传播者、实践者,担起清洁空气的社会责任。

我的老人们是第一代不识多少字的兵团人,但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中华传统美德,从我们刚懂事开始,他们就用这些美德教育要求我们。

信息加速流通的呈现方式导致了新的情况的出现。而正如斯蒂格勒所以为,事件和对事件的人为叙述是完全不同的,但如果事件与事件的叙述之间时距很短,那么人们根本无法区分真相本身和制造的真相。当事件“被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制作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都不再可能区分‘事件’和‘事件的输入’,或者区分事件的‘输入’和‘接收’或读取”。

(二)海量信息下的新闻真实:视角之争

实证主义的新闻真实观在传统媒体统治的时代被广泛传播与接受。而在新媒体时代,过去的信息发布权威弥散化,旧有的关于新闻真实的理论和操作被打断与扰乱。互联网加速了多样价值观的传播,由宗教、教育系统、大众传播体系构建起的过去的统一“视角”受到严重冲击,与此同时,新的协议还尚未达成。由此,现代性带来的自我中心主义由此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真实向阐释主义回归。

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依靠人际转发已成为了重要的扩散影响力的方式。新闻传播主体为了博取更多的转发,对于新闻故事性与可读性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李普曼在《幻影公众》一书中表示道:“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公共事务关他什么事,那几乎是他无法触及的。如果它们确实存在,那么,一定是在远离他生活的地方,被无从知晓的幕后力量掌控着。”传统媒体对于信息需求的引导力已大不如前,事实不作为新闻传播最重要的条件,有趣才有效,过去为主流文化所不齿的快感类新闻如今在互联网空间大肆传播。即媒体开始顺从部分受众提高了消息娱乐性的重要等级,新闻组织的逻辑悄然发生着改变。

不过,如果从尼采的立场出发,互联网却是带领我们不断接近“真实”。其提供的不仅仅是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更是观点视角的多样性。如果说,在传统媒介中呈现的事实不过是一种幻象,而信息总量的增加,其中包括来自各方基于不同立场的诉说,则存在着我们更加接近真相的一种可能性。

(三)碎片化信息下的新闻真实:逻辑变迁

本次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对消毒与灭菌的认知正确率最低,其次为院感传播知识认知。部分医务人员对消毒剂的分类、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消毒和灭菌方法的选择等院感相关知识了解甚少,手卫生和医院污物处理的认知正确率也较低。说明大多数医院医务人员只注重在医疗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院感防控,而与医疗业务操作无直接关联的院感环节容易被忽视,这些被忽视的环节常常是导致院感事件发生的诱因,加强这些环节的院感防控意识刻不容缓。

大众媒体其实本就是对传统文本的一次碎片化,人们交流需求的提高,要求更高效地交换信息,而互联网的出现更进一步满足了快速便捷的需求。互联网较之传统媒体时代,除了传统媒体拥抱新媒体的传播路径转向,也给用户们提供了更多的整理信息的逻辑选择:

第一,非线性、圈层、超链接的呈现方式也在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方式。所有信息以一种全新的逻辑摆在读者眼前,读者误将既定的道路当作了自我逻辑的推演,从而丧失了部分对所呈现出事实的质疑。互联网时代,一件事情不再有既定的“事实”给出,碎片化的信息成为主要的传播形式,存在大量的信息断层。根据以往经验,受众组织(甚至自我补充)相关信息以搭建“完整事实”,以人际网络为通道的信息传递,每个节点选择基于个体经验做出价值判断,在筛选加工后进行参与式传播。

再者,互联网的算法逻辑,同样影响受众对于事件的理解。碎片化信息的呈现不同于以往规律进行发布,理论上是以关系网络与时间轴为主要规则,也出现了以“受众偏好”为基准的新闻聚合类客户端,在算法的协助下,其进行个性化的议程设置。算法制定的操作权实则掌握在平台手中,它们打着为受众服务的旗号,隐秘地进行逻辑输出。至今,以Facebook为首的社交平台大鳄尚未公开其核心算法。

过去传统媒体对真相的解释权被下放,新的阐释格局正在建立,或者说会一直在建立的过程中,互联网这样一个大平台下,新的逻辑带来新的认识,使受众对世界有着新的整体认识。

参考文献:

[1][美]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M].胡泳,高美译.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2]Graves, L. Boundaries not drawn: Mapping the institutional roots of the global fact-checking movement[J].Journalism Studies,2016.

[3][法]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2.迷失方向[M].赵和平,印螺译.南京: 译 林出版社,2010.

[4][美]沃尔特•李普曼.幻影公众[M].林牧茵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标签:;  ;  ;  ;  

互联网背景下的罗生门:论新闻真实构建法则的变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