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论文_张小兰1,甄运寰2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论文_张小兰1,甄运寰2

张小兰1 甄运寰2

(1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0 )

(2贵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

【摘要】结直肠癌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将会引起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血及便秘交替等,晚期的患者可能会有体重减轻以及贫血等症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及判断临床的分期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LNM(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对该指标加强检测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有较大的帮助,并对临床的治疗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将以LNM为起点,分析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及意义。

【关键词】结直肠癌;恶性肿瘤;检测方法;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115-01

结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发病率已经居第三位[1]。近年来,随着我国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治疗方法得到不断提高,患者死亡率有所降低。临床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如果发生淋巴结转移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个数亦可判断临床分期、也可以根据相关指标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2]。因此,本文将以LNM为起点。

1.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LNM)

国外学者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中依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微转移以及孤立性肿瘤细胞两大类。孤立性肿瘤是指肿瘤细胞群<0.2mm,而微转移类多指0.2mm<d<2mm。但是,临床上不同检验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且难以准确的区分孤立性细胞与微转移情况。LNM是指通过常规的组织水平淋巴结的切片难以发现低于直径<2mm的单个转移瘤细胞或者瘤转移灶[3]。

2.LNM的检测方法

目前,对于LNM的检测临床上的方法相对较多,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均能完成结直肠癌LNM检测。(1)免疫学检测,常用的抗原有CK和CEA。CK20在肿瘤恶变、转移与细胞化生中均呈阳性表达;国内学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A水平。由此看出:免疫组织化学法用于LNM中使用相对较多[4];国外学者采用CK和CEA两种抗原进行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该方法亦存在诸多局限性,如:能否推断预后存在争议、操作标准化问题、抗体的选择与标本代表性问题等,均需要进一步分析与研究。(2)放射性免疫分析。是利用放射性离子的高放射性显示转移灶,是临床上前哨淋巴结定位中常用的方法。国外学者利用放射性免疫分析完成肺肿瘤细胞104个,结果表明:利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用于LNM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但是,该检测方法成本相对较高,并且试剂半衰期相对较短,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的危害,并且不利于普查的开展。(3)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是利用肿瘤细胞和荧光染色标记物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可以直接计数肿瘤细胞,从而将其进一步分离。(4)免疫学技术。(5)分子生物学技术。聚合酶链技术能得到很多片段对样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能节约时间和费用。但是,该检测方法容易产生假阴性及假阳性。

3.LNM检测的意义

(1)能评估患者预后。结直肠癌LNM与患者与的关系尚存在明显的争议。多数学者研究表明:LNM不仅能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亦可影响器官的远处转移,能作为评估患者复发、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国内学者对结直肠癌患者50例作为对象,完成患者LNM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入组患者中28.0%发生LNM,且多数患者预后较差。(2)精确的实现TNM分期,能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国外学者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患者再进行根治术治疗之后复发率与转移率达到30.0%~50.0%,5年死亡率超过30.0%。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淋巴结、血道发生微转移,导致患者无法及时诊断、治疗[5]。国内学者对结直肠癌患者70例作为对象,检测淋巴结1120枚,结果表明:在24例患者之中发生转移的淋巴结有130枚,并且其中有13例TNM的分期相对较高。所以,加强该类患者的LNM能对于实现肿瘤的分期意义重大,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3)指导术后辅助下化疗。目前,临床上对于结直肠癌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多数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为了巩固手术效果,降低临床死亡率,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术后化疗。加强结直肠癌患者LNM检测能评估患者预后,指导术后辅助化疗。

4.结语

综上所述,多数患者在癌症发病的早期没有典型的症状,难以发现,而确诊疾病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期或者晚期了。因此,积极开展LNM检测有助于实现肿瘤的精确分析,能准确评估患者预后,及时为制订针对性的治疗的方案。目前,当前临床上对于结直肠癌LNM研究相对较少,其检测技术、检测方法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谭杨波.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研究新进展[J].广西医学,2016,38(4):540-542.

[2]刘少平,张海,聂磊,等.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mRNA定量检测与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8):526-531.

[3]徐勇超,任莹坤,张占东,等.KISS-1在早期结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7):1846-1849.

[4]刘少平,胡亚华,张海,等.Tiam1mRNA定量检测与结直肠癌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9):988-992.

[5]李晨蔚,李凯敏,王子善,等.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LUNXmRNA的表达与微转移相关性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1):1452-1453.

作者简介:张小兰,女(1991.06-),民族:汉,籍贯:四川泸州,学历:研究生在读,从事工作方向:规培住院医师,肛肠外科工作。

论文作者:张小兰1,甄运寰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论文_张小兰1,甄运寰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