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治疗与分析论文_秦璐璐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治疗与分析论文_秦璐璐

启东市人民医院 江苏/启东 226200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特点,寻找其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接受肺功能检查及其他检查得到确诊;均接受支气管扩张剂、氧疗、糖皮质激素或抗感染及正压通气等联合治疗。结果 95例患者好转,平均住院14 d。5例合并严重并发症者死亡。结论 早发现早治疗可减缓COPD发病进程,个体化联合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案。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联合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险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是一种常见而危害极大的疾病。本文总结经治的100例COPD,就其临床特性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100例, 年龄32~90岁, 中位年龄72.32岁。男54例, 女46例。住院天数4~34 d, 平均住院日13.79 d。

1.2 临床表现

全组均有咳嗽、咯痰、呼吸困难以及有COPD危险因素的接触史。其中合并肺心病20例, 合并冠心病19例, 合并自发性气胸7例, 合并肺冠心病7例,合并肺炎6例, 合并两种以上疾病

14例。

1.3 诊断标准

具有以下特点的患者考虑COPD诊断: 咳嗽、咯痰、呼吸困难以及有COPD危险因素的接触史。凡有逐渐加重的气急史, 肺功能检测RV/TLC增加, FEV1/FVC减低, MBC降低,气体分布不均;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诊断即可成立。COPD患者在稳定状态下出现持续的症状恶化,超出平时的正常变异, 并需要调整原治疗方案称为COPD急性加重 ( AECOPD)。该定义由于无界定时间, 在实际操作时难以掌握。因此近年一些作者又提出的定义为咳嗽、

咳痰、喘息、呼吸困难或胸闷症状有2个以上加重, 并持续3d以上。

2结果

本组患者均接受支气管扩张剂、氧疗、糖皮质激素或抗感染及正压通气等联合治疗。其中

95 例患者好转,平均住院14天。5例合并严重并发症者死亡。

3 讨论

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气流受限不能完全可逆, 并进行性发展; 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 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当慢性支气管炎或(和) 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 则成为COPD。咳嗽、咳痰可在气流受限发生前多年存在, 不是所有的咳嗽、咳痰都进展为COPD。1995年以来, 一致认为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评估气流受限的主要指标,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FEV1/FVC是COPD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 然而在COPD 轻、中、重度的具体标准划分上美、欧等有较大差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2001 年提出了新的分级标准。这一标准将无气流受限的、具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者定为 级 (高危) 。并规定FEV1占预计值%≥30%﹤80%为中度。低于30%为重度, 或﹤50%合并呼吸衰竭或/和心力衰竭为重度。这一分级较以往更合理, 当时我国也接受了这一分级标准。具体分级标准: 0级(高危)具有罹患的危险因素, 肺功能在正常范围, 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Ⅰ级(轻度) FEV1/FVC﹤70%, FEV1≥80%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Ⅱ级 (中度) FEV1/FVC﹤70%, 30%≤FEV1﹤80%预计值。ⅡA级: 50%≤FEV1﹤80%预计值;ⅡB级: 30%≤FEV1﹤50%预计值。Ⅲ级(重度)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 FEV1/FVC﹤70%, 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 伴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的临床征象。

COPD的治疗是一棘手的问题。根据COPD发病的每个环节,可以提出各种相应的对策。如针对嗜中性白细胞聚集的LTB4抑制剂,IL- 8抑制剂;针对COPD炎症过程的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磷酸二酷酶4抑制剂,核因子(NF- K均抑制剂;针对蛋白酶的嗜中性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组织蛋白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抗胰蛋白酶等;针对粘液大量产生的粘液调节剂(如速激肤拮抗剂);针对平滑机收缩的支气管扩张剂等。判断COPD药物治疗效果主要根据是:①临床症状、即咳嗽、咯痰、气短等改善情况;②阻止COPD患者FEV,下降过快;③ COPD急性加重的频次减少;④生命质量得到改善。按照这个标准,真正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的制剂十分有限!

支气管扩张剂是COPD病人短期治疗的主要药物,但它们不能改变COPD的进展。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COPD是近来的进展之一。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 salmeferal)与福莫特罗( formoteral)在支气管哮喘治疗取得效果后,近来也用于COPD。口服长效她激动剂班布特罗( bambmteral)是特布他林前体,对控制COPD气道痉挛有效。抗胆碱药物是对COPD应用颇广的支气管扩张剂,它阻断气道迷走神经张力,使缩窄的气道得到扩张,减少粘液产生。继异丙托澳铰之后,新近开发的曝托澳铰Tiotropium选择性作用于M1与M3毒草碱受体,疗效比异丙托澳铰改善,且作用时间延长达24 h以上,不良反应也不甚明显,是一种有前途的抗胆碱药。

急性加重患者在经过最佳的药物治疗和氧疗后,有呼吸性酸中毒pH < 7.3 5和(或)严重呼吸困难持续存在,应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所有患者在考虑机械通气前均应查动脉血气分析。NPPV的同时,如果pH < 7.25,应该做好插管准备。联合使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如4 ~8cm H20水平和压力支持通气PSV,如10 ~15cm H20水平是治疗COPD最有效的NPPV模式。患者如有NIPPV禁忌证,应考虑立即插管并收入监护病房。

参考文献:

[1]吴君宇.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路径的优化及其实施效果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2]曹照龙,何权瀛.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刊,2008,01:34-35.

[3]张会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D].山东大学,2010.

论文作者:秦璐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治疗与分析论文_秦璐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