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超导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探讨论文_景文君

景文君

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 463200

【摘 要】目的 对点超导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在本次研究汇总,随机选取了728例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人数为372人,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超导经皮给药方法对患儿进行肺炎的治疗;另一组患者人数为356例,为对照组,全部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包括抗炎和化痰等治疗方法。结果 在治疗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电超导经皮给药在治疗效果上同常规治疗方法相似,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即P<0.05,但电超导在对患儿的肺部啰音吸收方面的治疗效果要好一些。结论 通过电超导经皮给药治疗方法治疗患儿的肺炎,其治疗方法简单有效,且在治疗的过程中用药较为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机制。此外,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电超导;小儿肺炎;护理

对于小儿肺炎,其是我国儿童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类疾病,主要是患儿的呼吸道出现炎症所导致,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口服药物或者静脉注射药物,但这两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儿童的抵触。而电超导经皮给药是我院最新引进的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辅助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更加容易得到患儿的配合,下面对具体的研究进行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于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28例小儿肺炎患者,其中男性患儿人数为358例,女性患儿人数为370例,经诊断全部符合我国当前的小儿肺炎疾病患者。通过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得知,患儿的年龄集中在9个月到11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5.25岁,患儿的平均炳恒为3.4天。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得知,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和咳嗽以及细湿罗音等,且患儿中没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为352例,命名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超导经皮给药进行治疗,第二组患者人数为356例,全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治疗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其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常规的抗生素药物,然后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采用对应的治疗方法,像止咳和化痰等治疗方法。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其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电超导经皮给药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对于辅助治疗药物,其全部采用中药提取成分,然后将其贴在电极上,并将电极贴在患儿的肩胛位置,并对其进行通电治。疗,治疗时间大约在20到30分钟,治疗5到7天为一个疗程。

1.3 经皮给药护理

a 治疗前的护理

在对患儿进行经皮给药治疗之前,需要对患儿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不同的患儿年龄不同,因此,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开展之前需要护理人员将治疗过程详细的告知家长,并对该治疗方法的优势和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时间等详细的同家长进行叙述,从而得到家长的有效配合。另外,在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一些玩具等媒介同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然后是选择正确的穴位,穴位的选择对治疗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正确的穴位选择,然后用清水对患儿的穴位进行清洗,保证其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稳定的贴好电极。最后则是对仪器的检查,包括仪器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以及其地线是否接好等,若发现其中存在着问题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解决。

b 治疗中的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治疗使用的贴片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对其进行解决。然后是对患儿的治疗体位进行正确的选择,这样能够保证治疗的有效开展。然后将贴片固定在患儿的对应穴位上,并对其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将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明确的告知家长,并经常性的对患儿的贴片进行检查,防止由于患儿出现哭闹等原因造成电极的脱落,对患儿的皮肤造成烫伤。

c 治疗后的护理

在治疗完成之后,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治疗仪器进行电源的切断,并将电极从患儿身上移开,但中药贴片需要保留在患儿身上一定的时间,这样能够保证患儿对药物的充分吸收。然后观察患儿治疗位置处的皮肤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后需要及时将其报告医生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然后对患儿的各项生理特征进行仔细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分为3中疗效,第一是显效,指的是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通过胸片检测患者全部吸收;第二是有效,指的是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各项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且胸片显示吸收较好;最后是无效,指的是患者各项症状都没有明显的改善,胸片检测没有发现任何变化。

1.4 数据统计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临床数据记录采用的是SPSS19.0软件,而患者数据间的差异性采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明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其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患者(91.0%),即通过电超导经皮给药治疗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常规的治疗方法,下面是具体的统计数据: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统计

3 讨论

对于小儿肺炎,其是小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患儿感冒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所导致,加上气温变化等的影响。在中医理论中,认为通过经皮给药能够对患儿的经络进行疏通,然后通过行气等方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通过经皮给药治疗能够将中药贴片中的药物更加充分的渗透到患者的体内,实现对患者的高效治疗。而通过电超导经皮给药技术,其能够通过电致孔技术和现代离子导入技术等的有效结合将药物的渗透作用加强,从而提高了患者身体对药物的吸收效率。其在治疗的过程中药物利用率较高,是当前治疗小儿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苏琳. 用电超导经皮给药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4,20:201-202.

[2]冉振兵. 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6:80-81.

[3]胡超芬.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 护理研究,2008,32:2958.

论文作者:景文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电超导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探讨论文_景文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