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体验,快乐阅读论文_张素新

关注体验,快乐阅读论文_张素新

北京市延庆区十一学校 102100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呢?下面我从阅读教学方面来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阅读教学中应多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体验的情境

1.朗诵——学生体验学习的主要渠道。

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将学生自身的感情融合到文章中去,大大增强文章的形象感、意韵感和情趣感。

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我便有效地运用了朗读这个教学方法。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诵读,对课文的语言进行熟悉。然后我播放了朗诵大家的音像资料,在朗诵家声情并茂的朗诵的感染下,学生的兴奋点被触动。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大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注意抑扬顿挫。学生都神彩飞扬地朗诵起来,教室内人声鼎沸。

接着,我们师生边读课文边对文章进行理解,当学生用轻快的语调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时候,作者盼望春天早点到来的急切心情和学生自己的心理融合在一起。当学生读到“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时候,调动了已有的感觉,体悟到江南的风的柔美。整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丰富,印象深刻。

最后我给学生开了一个朗诵会,学生热情高涨。本次朗读教学法的运用,为学生种下了热爱朗读的种子,在以后的多次比赛中,我的学生屡次获得县一、二等奖,北京市一、二、三等奖。

2.补白——开掘学生的自我体验。

补白,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描写,这个过程是学生情感和文章中的人物情感融合的过程。

如《荷花淀》中写到水生女人听到水生报名参军的心理状态,作者精心设置了一个“空白”——“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嫂听到丈夫要到部队上去,内心感情异常复杂,但这种感情,作者没有直接点明,而用“划破手指”这么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轻轻写出,从而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在教学中我设置了如下问题:

(1)水生嫂为何不早不晚偏在此时“手指震动了一下”,以至于“划破手指”呢?有的学生答:“手指震动了一下”是现象,内心“震动了一下”才是本质。

(2)那么你觉得水生嫂的内心有什么在“震动”呢?有的学生回答:也许她舍不得丈夫走。有的学生回答:也许她还担心丈夫安危,怕他这一走就牺牲在战场上回不来了。有的学生说:也许她还在心里埋怨丈夫狠心,居然舍得丢下自己和一家老小去冒险。还有的学生说:也许她还忧虑丈夫走后自己难挑家庭重担。学生对人物内心的补白,既结合了文章本身的情节又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身体验得到了开掘,情感得到了丰富。

3.表演——学生独特体验的展示。

表演也是让学生参与学习、唤起学生自身情感体现的重要方法。小说、戏剧这些文体,情节生动,因此可以化静态为动态,让学生表演出来,在表演中理解内容,在表演中体验感情。我鼓励学生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把书读活,读出形象来,启发他们在读中找戏,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发展其形象思维及合理想象,将静态的符号语言转化为动态的情景语言。

比如在讲《变色龙》时,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就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随着狗的主人的变化,奥楚蔑洛夫的语言表情也不断变换,让学生把奥楚蔑洛夫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表演一下,学生会更感兴趣,更能在体验中理解人物。

4.网络——学生自我体验的快餐。

现在,计算机已经进入家庭,“信息高速公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原来阅读课上老师津津乐道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和文章分析等,学生都可以在互连网上非常方便地找到,而且更详尽、更细致、更丰富、更多样,我们教师何必要滔滔不绝地讲下去呢?不如放开双手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分类归纳,然后分成小组进行交流,互通有无。还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结果做成幻灯片,在班内展示,给同学讲解。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比如,在讲《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时,我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人类登月的图片、查阅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壮举的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上,让学生分小组展示,学生把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我国航天事业伟大壮举的资料图片、录像等都做成了演示文稿。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着,讲解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个学习的过程还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情怀,他们认识到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他们期待着祖国航天事业的繁荣发展。

5.音乐、美术——学生自我体验的催化剂。

例如,何其芳的《秋天》是一篇经典作品,诗人用优美的语言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清净、清甜、清远的意境。我用《秋日私语》配乐,从网上选取了一些关于秋天的画面,制作了一个课件。上课了,《秋日私语》的旋律缓缓响起,那流动的音符似落叶在空中飞舞,似秋水叮咚呢喃,似秋风掠过耳畔。屏幕上清晨的露珠垂坠于草叶之上,似乎随时都会被震落;宽阔的江面冷雾弥漫,芦蓬上白霜晶莹,牧羊女温柔多情。流畅的音乐配以优美的画面,加上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诵,学生很快就被感染了,很快就进入了诗的意境。课后我留了一项作业:结合自己的理解,把诗改写成散文。作业收上来了,学生所写的散文不仅语言优美流畅,更加入了自己对秋天的描绘。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音乐、美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二、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积累体验的方法。

学生要想对文章进行阅读,要想有自己的理解,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激发学生自身体验的方法上下功夫,更要在指导学生积累体验的方法上下功夫。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对学生而言,他们缺乏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才能透过生活的现象洞察和挖掘生活的内涵,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如在教学《风筝》这篇课文时,学生对于文中的“我”的理解就有失偏颇,他们认为“我”很坏。因为是初一的课文,学生理解问题还停留在表面,只看到了“我”破坏风筝的行为,不能感受“我”的痛苦,甚至当老师讲到“我”为破坏了弟弟的风筝而自责时,有的同学居然说“我”是装的。针对这些现象,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和父母相处中的情形,学生从记忆中找到了父母因为自己没有出息而打骂自己的情形。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父母是爱自己的,从而明白了文中的“我”是爱弟弟的,只是封建家长的思想束缚了“我”当时的行为。最后我引导学生,如果想有丰富的情感世界,要观察生活,要用心去体验生活。生活是一本更为丰富的教科书,只有有心人才能读懂大千世界的精美华章。

2.广泛阅读,储备丰富的知识。

朱熹《读书》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学生正确地体验,千万不能断了学生头脑里“活水”的来源。这“活水”,对学生来说,除了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更多的来源于阅读。

为了达到此目的,数年来,我一直坚持要求学生做积累作业。每一批学生的积累作业都会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积累,设计版面,只在量上严格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要作业交上来、有的写就可得“优”。

第二阶段,从文学的角度入手,少一些幽默类、知识类的文章。只要是上了积累本的,就要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就能够作为美文鉴赏。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会选材,会选为我所用的材料。

第三阶段,写作品评析。不但心里感觉文章好,更要能够说出好的地方、自己为什么欣赏,而且要求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出自己写的短评。

第四阶段,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摘抄佳句,要求学生能够从一部文学作品的角度进行评析。这些方法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有了这些做基础,学生阅读文章自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如在品味《在声音的世界里》中“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这句话时,有学生质疑:作者听小雨声怎么会产生这么多感受呢?于是,我和大家一起背诵《春》中的“春雨图”,根据“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和“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这几句话,大家便品出了前三者;又给学生投入背诵了戴望舒的《雨巷》,通过想象“丁香一样结着哀怨的灰姑娘”的“哀怨”“忧伤”“彷徨”,并联系雨季中的一些梦想,便品出了后三者。这个过程就是调动学生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阅读活动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让他们的知识储量、情感世界更为丰富。

论文作者:张素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关注体验,快乐阅读论文_张素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