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援助”的得失与马来西亚经济前景_马元论文

“拒绝援助”的得失与马来西亚经济前景_马元论文

“拒援”得失与马来西亚经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来西亚论文,得失论文,经济论文,拒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东亚五大受灾国(韩、印、泰、菲和马)中,马来西亚是拒绝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的唯一国家, 它也是率先摒弃IMF的经济紧缩政策,采取经济扩张政策的国家, 东亚经济复兴由此出现了两种模式。在金融危机持续向世界范围蔓延,在IMF 因拯救危机不力而遭到普遍非议的情况下,马来西亚经济复兴模式的得失成败令人关注。

马来西亚拒绝接受IMF援助的主要原因是接受援助的条件太苛刻,受制于人。马首相马哈蒂尔在1998年5月表示,我决不向货币组织求助,条件太苛刻,你必须调高利率,紧缩信贷,加税及向外国投资者无限制开放。

作为一个发展中小国,马来西亚一向担心美国等经济发达大国迅速占有马来西亚等亚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并利用其技术和资金的优势侵蚀当地利益,控制当地事务。由此,马哈蒂尔对发达国家提出打开亚太市场的主张长期持反对意见。而且,他始终认为西方殖民者的蓄意破坏及企图加强控制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早在1997年9月他就指出,除非发展中国家抗拒外来势力的操纵, 否则它们将无法充分发挥本国的潜力。现在要他受制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的IMF ,无条件地开放市场,那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如果拒援的话,马哈蒂尔强调,政府至少有权力去决定经济政策,帮助拯救公司和国家。

拒援的其他原因还有,金融危机爆发时马来西亚的经济情况比其他重灾国家好,如银行呆帐及房产空置率均比较低,财政预算连年盈余,债务以内债为主等,政府对恢复经济较有信心。另外,受援国特别是印尼经济每况欲下,还出现深刻的社会危机,也坚定了马拒援的决心。

根据援助的有关条件,泰、印、菲等先后接受IMF援助的国家, 必须在IMF的指导下进行经济整顿,甚至政治改革(如印尼); 其政府实行的重大经济或政治举措都必须得到IMF首肯; 它们还必须逐步开放投资市场,外国资本和国内资本一样,不仅可以进入大部分行业,还可以参与国营企业私有化计划和购买经济整顿中拟出售的私人企业资产。为了方便外资投资,印尼已下放了总统和省长的投资审批权,泰国则修订外侨营业条例,将限制外国投资的行业从60项改为40项。 总之, 通过IMF援助,美国等国家已不同程度地控制了三国的经济乃至政治, 美国一直大力倡导的投资自由化,也在这些重灾国的多个部门得到实施。泰国的反对派由此认为:泰国接受IMF 援助后已饱受干预而失去了独立性,泰国经济已被外国人占据或分割。

与上述三个东盟重灾国相比,马来西亚拒援的明显优势,就是政府始终保有经济发展的决策权,可以自行其事,灵活对策。一开始它也采用IMF的策略,整顿结构,紧缩财政。随着经济衰退加重, 它迅速摒弃IMF政策,从紧缩经济转向扩张经济,在1998年6—7 月间宣布推出总额达120亿马币的刺激经济计划。然而, 当马来西亚准备组团到外国发售政府债券筹集资金时,穆迪和标准及普尔两家信用评估机构将马国的债券信用等级降低了3级,从AA级降为BBB级,债券利息变得无法承受。为了尽快挖掘资金和稳定股汇市,9月初马政府宣布固定汇率、 外汇资金管制、停止股市场外交易、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激进措施。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中资金流动自由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上述激进措施一出台,便轰动国内外,并引起各种非议,被猛烈抨击为反自由资本主义,走回头路。争议最多的是外汇资金管制措施中,对股票资金出入的管制,1998年9月1日的外汇资金管制规定,外资在1 年期限内(或1999年9月1日前)不得撤走组合投资基金母金,只可以汇出投资母金的利息和股息。据副财政部长拿督黄思华透露,约有100亿美元(约380亿马元)的外国组合投资基金留在大马股市。由于资金不能自由出入,该措施对外国投资者信心的打击不言而喻。而且,如果到1999年9月1日,数百亿马元的外国组合基金一起撤离大马股市,股市能否承受得起?这无异是一枚定时炸弹!

对外汇资金管制的非议,使人们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去年9 月其他措施对稳定和活跃经济的作用。如固定汇率为380∶1,经营者就可以在比较可预见的前景下策划生产和经营;停止股市场外交易,则有利于监控国际炒家对股市的冲击(单在新加坡自动撮合国际股市交易的马来西亚公司便有112家,股值相当于吉隆坡股市总值的15%); 停止海外使用马币也促进了部分海外资金回流,据国行总裁透露,到9月22日, 共有127亿马元从海外户口流回大马。 降低利率和准备金率的步子特别大,定期存款利率(1年期)从1998年7月2日的10.3%暴降到9月8日的6%;基本贷款利率从6月10日的12.1%降到9月3日的8%;马法定储备金率,1996年6月1日曾高达13.5%,1998年初开始递降,9月6日降到4 %的低位。单单是存款利息和准备金率的降低,马银行和金融机构便释放出数以百亿计的资金,随着基本贷款利率调低,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的最高贷款利率也分别从5—6月间的15—16%减到9.06%和10.76%。 有关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998年9月之后,马政府放宽全部各类贷款限制等措施, 对活跃市场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汽车销量已从1998年2月的5641辆增到10 月份的14232辆和11月的16427辆;12月12日开始的房产促销月,第1 周便获得令人鼓舞的10亿马元销售额。

“拒援”并非不需外援,由于资金缺乏,马来西亚去年6—7月间宣布的刺激经济计划一直无法实施。因此,拒援的同时,马来西亚也必须积极活动,为经济复兴自筹资金,以弥补因拒援而造成的资金不足。

从日本贷款是其筹资的主要渠道。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不断就贷款事宜与日本频频接触,到去年12月,终于获得日本政府提供的20.6亿美元(约78.28亿马元)贷款, 这笔贷款将用于启动早已宣布的基建计划。同月,由日本贸工保险部担保,日本野村国际公司和住友银行也签约提供马政府740亿日元(约6.35亿马元)贷款,该笔贷款的90 %是通过日本野村证券公司在国际资金市场发售债券筹资,10%属私下借贷。此外,日本在去年11 月亚太经合峰会承诺推出向东亚五国提供300亿美元资金计划后,马来西亚有关机构很快向日提出申请,要求日本在所提供的300亿美元的贷款中, 拨出50亿美元帮助马来西亚恢复经济。据第二财政部长慕斯达化透露, 政府打算用这笔贷款融通1999 年预算案162 亿马元的赤字。马日关系一向密切,经过金融危机,估计马来西亚经济上对日本的依赖会更加严重。

第二个主要筹资来源是新加坡。新马关系充满戏剧性,去年8—9月间,因车站办事处的搬迁和《李光耀回忆录》的出版,马新外交联系停止,冲突不断升级。但11月5日,新加坡吴作栋总理却正式访马, 与马哈蒂尔就筹集资金、使用马领空和供应食水等问题达成共识。新总理答应协助马来西亚渡过经济危机,保证在马国到新筹集资金时,给予最有效的协助。11月16日两人再次会谈,新加坡原则上同意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参与在马来西亚经济复苏计划中的投资,以及让新加坡的商业银行参与马来西亚的筹资活动,还同意让以前在新加坡就业的大马人领回公积金存款(总额约20亿马元,这曾是新马冲突的主要经济原因之一),但建议分阶段实施。12月,新加坡提出贷款40亿美元的建议供马来西亚政府考虑。除了政治因素外,经济实力雄厚的新加坡,在借贷资金或直接投资上对马来西亚的特别意义,应是新马两国关系恢复正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台湾也是马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马来西亚与台湾没有官方关系,台湾资金进入大马,主要通过民间机构。金融危机爆发后,台湾的南向政策有所抬头,1997年台湾对马来西亚的投资大幅回升,获核准的新投资总额达马币13.4506亿,比1996年的7.7570亿增长了73.4%, 外资排名从第5名升到第4名,占同年外资总额的百分比也从4.55%增到11.90%。1980—1997年,台湾在马的投资总额达221亿马元, 仅次于日本排名第2。1998表现也不俗,据台驻马经济文化办事处代表左纪国透露,1998年首7月已有近6亿台币(5.83亿马元)涌入大马。同时,由台湾政府资助的台湾企业对东南亚金援计划的东南亚投资公司,去年11月已决定向马来西亚部分公司注资11亿台币(约3亿美元)。

马政府还向不少国家和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其他跨国机构洽谈贷款事宜,以寻求更多的融资来源。1998年12月29日,汇丰、标准渣打等十多家驻马外资银行正式和马政府签约,向马政府提供贷款13.5亿美元,用于整顿本地金融体系和参与政府发展计划。该笔贷款为5年期, 优惠利率8%(即英国银行拆息的5%加3%),相当于国际信贷评级的AA 级利息,而不是穆迪等机构所评马信贷评级的BBB 级(后者利息应高于银行拆息的10%)。

吸引外资继续是马来西亚筹资的主要方式,这也是近20多年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了吸引外资,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政府已不断放宽外商投资的条件,如宣布1998 年9 月至2000 年底无限制的100%外资股权等。

最近则准备修订1998年9 月颁布实施的对外国组合投资基金的管制政策,据1998年12月23日特别任务部长敦达恩透露,政府将尽快放宽外汇与资金管制措施,修改外资购买股票后,资金必须留在国内1 年的限制,可能用对组合投资基金征收“撤资税”或实行“最优惠投资者”体制等措施代替,使长期投资者有更大自由度来决定引入或撤出资金,修改政策的宗旨是鼓励长期投资,不欢迎短期投资。修改的原因,除了上述管制措施令外资却步和到期撤走的震动外,还因为国际资金流向发生了变化。马实施资金管制后,美国连续几次降息导致美元不断下跌,不少投资者因担心美国市场风险而开始撤出资金,转向其他国家,特别是投资市场日益开放的泰国等三个重灾国。据报道,泰国在12月15日开始公开出售56家关闭的金融机构资产,就吸引了不少外国买家,三国的国营企业私有化也对外资充满吸引力,泰国等国还适时推出居留权和无限制的100%外资股权等优惠措施吸引外资。 而马来西亚却由于外汇资金管制,在吸引外资上处于劣势,再不及时纠正,很可能望资兴叹。

拒援对马经济是否有利?受援是否会沦为殖民地?目前论断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虽然马来西亚没有接受IMF的援助, 但它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比其他接受援助的国家差,经济发展与其他3 个国家基本同步,有些指数甚至更好。和其它重灾国一样,1998年马来西亚经济的各个部门都遭受沉重的打击,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持续衰退。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字,申请清盘的公司1995和1996年分别是688 家和691家,1997年达2128家,是前两年的3倍,1998年1—3月更达1128家,估计全年又比1997年多一倍;人力资源部则预测,失业率从1997年的2.9%升到1998年的4.9%,约44.13万工人失业;11 月国行正式宣布,经济增长已从1997年全年的7.8%高增长骤降到1998年1—3季度的-2.8%、-6.8%和-8.6%;1998年全年负增长估计达-6.2%, 比最暗淡的1985年的-1%增长还要令人沮丧,IMF甚至估计其1998年的衰退达-7.5%。

东盟4个重灾国的部分经济指标

1998年 GDP增长(%) 股市

汇率 通胀率

失业人数(万) 自测 IMF

97.6 97.12 98.12 97.6 98.12 预测(%)

马 44-6.2 -7.5 1076

544

550 2.57 3.805.2

泰 180 -8

-8

497

370

343 25.7 36.18.1

印 2000

-14 -15

705

315

315 2443 7500 80

菲 +1

-1 2798 1801 1886 26.37 38.8 10

资料来源:综合香港《REVIEW》及4国主要报刊资料编制, 除股市、汇率外,其他为预测数据。

和其他重灾国一样,马来西亚的金融市场和消费市场也日趋稳定有序。以汇率和股价大幅下跌为标志的金融危机,曾使马币贬值高达50%到1倍,从1997年6月的2.57兑1美元,贬到同年12月的3.91∶1,最低跌到1998年1月的5∶1;国内的股票价格也跌至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吉隆坡股票交易所的股市综合指数,从1997年6月的1076点跌到同年12 月的544点,后来继续下跌到300多点,1998年9月初甚至跌到200多点;通胀率也从1997年的2.7%上升到1998年6月的6.2%, 食品价甚至飙升了11.55%。但1998年10—12月间,股价经过反复徘徊,已反弹站稳在550点左右,与1997年同期持平,比危机前跌49%;通胀回落,9月和10 月均为5.2%,已接近5%的安全防线,全年估计为5.2%; 汇率固定为3.80∶1;汽车和房产销售开始出现起色。

1998年其他重灾国有关指数分别是,失业人数泰国180万, 印尼2000万;经济增长泰国-8%,印尼-15%,菲-1%;1998年12月股价和汇率攀升与1997年同期基本持平,和金融危机前相比,泰汇率跌40%,股跌31%,印尼汇率跌200%以上,股跌51%,菲汇率跌47%, 股跌33%;通胀率泰国去年11月为8.4%,全年估计不超过8.1,印尼首10月为75.14%,全年估计低过80%,菲首9个月9.3%,全年估计在10 以下。马股市反弹幅度不如泰、菲,9月资金管制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但马来西亚的失业和通胀情况比三国都好,衰退程度也低于泰国和印尼,这则与马来西亚原有的经济基础和政府的灵活政策不无关系。

1999年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如何?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政府的自主决策仍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金融市场日趋稳定,房产和汽车销售、失业状况、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等均有所好转,以及低利率政策等,都将有利经济发展。特别是部分贷款已经到位,大型基建项目即将启动,估计会带动各行业的发展。然而,经济发展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首先,资金困难,筹资变数太多。

金融危机的打击使不少人的一生积蓄和企业资产大幅缩减,维持尚勉强,扩张则很困难;降低利率释放出来的马元资金真正可供放贷的数目有限,如何放贷也有许多问题待处理;政府苦苦支撑了一年多,库存不多,发放一些中小型企业贷款还可以,要实施大整顿和推进大项目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国外贷款。初步估算,要整顿金融领域和有效地刺激经济,今年起码须投入数百亿马元。

但向外贷款并不顺利。马日关系历来密切,现在也只是落实了20多亿美元贷款,正在申请的50亿美元仍属未知数;马来西亚是因为IMF 的条件苛刻而拒绝援助的,向外贷款时必定对有关条件进行比较,谈判的难度因而大很多。在资金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马来西亚仍没有接受新加坡提议的40亿美元,估计就是条件还没谈妥。所以,尽管政府已和多个机构洽谈贷款事宜,但第二财政部长慕斯达化对于在近期内可以获得这些贷款表示不乐观,他指出,取得融资的协商,仍须一些时间来完成。

吸引外资也面临困难。9 月份对投资基金母金管制政策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该政策在技术上如何修订就很费心思,撤资税征收多少才能留住外资又不影响外资的信心?给予真正投资更大出入自由,又面对如何鉴定有关外资的问题。另外,即使修订了该政策,要恢复外商对马投资政策的信心,估计也需要一段时间,外商会担心政府像1998年9 月那样随时颁布政策,限制或者管制外资,他们可能观望,或是干脆将资金注入投资更自由、政策更稳定的泰国和菲律宾。

其次,制造业严重萎缩,短期复兴希望不大。

制造业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目前占GDP的34%, 其起伏波动基本决定了全局经济的盛衰。但目前这一行业已陷入双位数的严重衰退之中。由于资金缺乏和贷款困难导致的政府停建大型基建项目和民间停止地产开发,马建筑业严重衰退,从1997年的10.6%增长一下跌到1998年1—3季的-19.9%、-22.9%、-28.2%,直接影响预拌混凝土、钢条铁条等建材制造业的发展;原本以为货币贬值会带旺出口,但由于货币普遍贬值,竞争激烈, 美日和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减少 ,1998年1—10月,马来西亚出口以美元计算一直呈负增长, 主要面向出口的制造业企业,产量和销量均直线下降;随着货币贬值和国内失业人数增多,市场购买力的不断下降,即使产品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也深受影响。马制造业由此出现严重衰退,从1997年的12.4%双位数增长变为1998年1—3季的-1.8%、-8.9%和-14.3%的负增长。9 月后部分销售指数增加并没能遏止制造业的衰退,10月份汽车制造与装配生产萎缩高达61%,洋灰与混凝土萎缩51.24%,主要的钢铁制造业则萎缩40.85%。制造业的复苏除了需要投入资金外,还需要强劲的内外需求推动。但是,由于资产贬值、国库空虚、亏损和失业,国内无论是公共消费或私人消费均大幅削弱,市场甚至出现通缩和萧条的迹像,除了服务业收费外,汽车和电器等耐用消费品价格,去年1—10月已下降了1.15 %,日常用品和食品的价格,6—10月则分别回落了1.07%和0.78%。 对外出口在马经济发展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据1996 年统计, 出口额占GDP的比例,泰、印、菲分别是30%、26%和30%, 而马来西亚却高达80%;在出口中,制造品的出口又占了81%。但是,随着经济危机向世界范围曼延,马来西亚的重要贸易伙伴,不是经济衰退就是增长放慢,据预测,1999年连日、美的经济增长也仅为-0.5%和1.8%。这意味着宏观经济仍将在低迷中徘徊,马制造业发展所依赖的国内消费和对外出口在短期内似乎无望增大,唯一可依赖就只有政府即将启动的基建计划了。

综上所述,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应该已经过去,但经济发展仍不容乐观,1999年的经济估计会在1998年衰退的基础上徘徊,即使复苏反弹也十分疲弱。1998年12月对马来西亚1999年经济增长的预测,IMF认为是-2%,马政府认为可达+0.5%到+1%,马来西亚各大金融机构的预测则从-2.6%到+2.5%不等,预测的波动幅度基本符合马来西亚的经济状况。1999年马来西亚经济到底是增长还是衰退?主要取决于有多少资金投入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复苏程度。为了刺激投资,估计马来西亚在短期内还会减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标签:;  ;  ;  ;  ;  ;  ;  ;  

“拒绝援助”的得失与马来西亚经济前景_马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