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铸造灵魂的逻辑分析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铸造灵魂的逻辑分析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逻辑论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逻辑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内涵是铸魂育人。历史地看,从“理论掌握群众”到“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再到广泛“动员革命”铸育“政治灵魂”、开展“灵魂工程”防止“精神污染”以及“把握新时期铸魂育人规律和特点”,铸育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魂、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追求。当代中国,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完成“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实现铸魂育人总体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的本质逻辑,分析铸魂育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关键点位突破的现实逻辑,有助于深化对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思想前提、特征规律及现实遵循的总体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是铸魂育人

       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什么”以及“应当是什么”本质问题,从不同研究视角和理论进路进行探讨,形成了“知识论”“观念论”“意义论”“精神论”“意识形态论”“综合育人论”等观点,尚未取得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铸魂育人”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内涵,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铸魂育人本质规定、领会和落实当代中国铸魂育人总体战略要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铸魂育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属性。铸魂育人是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属性。一般意义上的“铸魂育人”泛指全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针对其社会成员思想灵魂所施加的教育影响活动。阿尔都塞曾经说过:“为了培养人、改造人和使人们能够符合他们的生存条件的要求,任何社会都必须具有意识形态。”①铸魂育人是每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按照自己的思想观念内核引导和塑造社会思想灵魂的本质要求,不同意识形态的铸魂育人在性质、目标、内容、范围和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本文论析的“铸魂育人”特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铸魂育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铸魂育人同其他意识形态铸魂育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以科学的世界观为理论基础”②,是“科学的意识形态”,正确、完备而严密,“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③,“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被压迫阶级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铸魂育人是这样一种系统性的理论实践教育活动:它用马克思主义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无产阶级以及一切被压迫的阶级进行信仰铸魂,把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未来追求的科学意识形态内涵转化为思想灵魂深处的信仰追求、价值规约和精神情操,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理想”和“精神武器”。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和总体要求铸魂育人。正是在此意义上讲,铸魂育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识形态本质属性。

       铸魂育人突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其他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区别。毛泽东曾指出:“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⑤铸魂育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特殊本质,是由其特殊矛盾决定的,即马克思主义信仰铸魂要求同人的信仰自主选择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从意识形态教育的本质要求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标是铸牢信仰,使之成为指引人生奋斗的科学理论指南、支撑人生追寻的深沉意义家园和凝心聚力的强大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信仰灵魂的自主选择性看,每个社会成员形成何种观念、秉承何种信念、追寻何种信仰又是具有偶然性的主体选择。人们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信仰追求马克思主义应当尊重和体现人们自己的观念力量和意志选择。这个矛盾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始终。铸魂育人正是致力于解决这个矛盾的实践活动,它通过铸育灵魂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切实践行者,实现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实质与个体思想观念追求、理论教育与信仰铸育、灵魂铸育同能力培养的真正统一。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把信仰铸魂作为自己存在发展的本质追求和专门职责。虽然其他理论教育活动也会融涵丰富的理想观念教育要素,起到铸魂育人效果,但是这种根本特质是由灵魂在精神领域的统摄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思想灵魂的系统铸育所共同决定的,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居于优先地位、发挥着统摄作用。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铸魂育人,才保证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正确方向,凸显了我国教育致力于实现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优势。因此,我们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根本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规定是它能铸魂育人。

       铸魂育人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迫切要求。从整体形势与现实环境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是当务之急。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意识形态领域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的任务更加繁重;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思想领域出现的模糊、错误、极端认识倾向不容忽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引领社会成员的任务更加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根本任务是实现“两个巩固”。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完成“两个巩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关键在于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念和科学信仰。这就需要用科学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虔诚而执著、至信而深厚,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铸魂育人。从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走向来看,迫切需要用铸魂育人统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需要在突出信仰铸魂的前提下,将价值和精神铸魂纳入其中,更加有效地聚焦信仰、价值和精神“三位一体”的思想灵魂结构实施教育铸魂;教育内容需要围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整合构建;教育范围需要从校园走向社会,发挥高校的辐射和引领优势;教育方式方法需要突破点线布局、整齐划一模式,更新教育手段,增强自身吸引力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做出整体创新和集中突破,在铸魂育人战略上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十分必要,从而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思路、中心目标和总体构架。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魂育人”论断正好提供了统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整体设计和行动指南,彰显了当代中国铸魂育人的理论图景和实践决心。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的历史发展

       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理论掌握群众”到列宁主张“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再到中国共产党人铸育“政治灵魂”、防止“精神污染”和“铸魂育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铸牢马克思主义信仰灵魂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掌握群众”。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⑥的理论教育铸魂命题。所谓“理论掌握群众”就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对无产阶级进行思想启蒙、革命动员和理论武装,“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⑦,“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⑧,“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⑨,“把科学从统治阶级工具变为人民的力量”⑩,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铸牢全世界无产阶级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动员和引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理论掌握群众”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的本质要求,被马克思恩格斯视为用“思想的闪电”真正射入“人民园地”的“革命的手段”和“政治行动”,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智慧结晶。正如列宁曾做出的评价那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11)“理论掌握群众”铸魂思想贯穿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毕生事业,对于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武装与革命动员作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的光辉典范。

       列宁的“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列宁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列宁在批判“经济派”的社会主义意识自发论时,提出了著名的“灌输论”铸魂思想。他认为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史说明,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从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2),必须组织力量“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进行自己的宣传和鼓动”(13)。只有灌输革命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产生正确的革命行动。向社会成员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意识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选择,体现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理论实践发展的规律把握与理论创造,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掌握群众”铸魂思想的贯彻和发展。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意识是具有方法论意蕴的马克思主义铸魂思想,不仅在俄国革命动员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人从铸育“政治灵魂”到防止“精神污染”再到“铸魂育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育人过程。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没有主义,是造不出空气的……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4),强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育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魂,对于引领中国革命道路和坚定革命信心的重要意义。后来,毛泽东进一步提出“掌握思想教育”是“中心环节”和“生命线”,“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应当用马克思主义铸育“政治灵魂”。所谓铸育“政治灵魂”是指在“政治统筹”“政治挂帅”的广义政治语境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动员革命”“传播真理”“巩固政权”,培养“又红又专”革命新人,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熔铸为共产党人安身立命和中国人民自由解放的“政治灵魂”。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那样:“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5)用马克思主义铸育“政治灵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改革开放伟大战略以后,邓小平针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被片面理解为“一切向钱看”,“政治工作”不再重要等错误观点,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施“灵魂工程”防止“精神污染”的铸魂育人思想。他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16)“思想理论战线的战士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十分注意防止和解决传统糟粕思想以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人们思想灵魂造成的“精神污染”问题,“要教育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我们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供保证”(17)。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铸育“政治灵魂”这个总体统筹聚焦到了在社会意识和个体精神领域中实施“灵魂工程”防止“精神污染”这个铸魂育人具体重点上来,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强化政治导向、塑造政治信仰的同时,还要深入人心关注精神铸育和灵魂净化。防止“精神污染”铸魂思想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总体背景下,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中国精神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范畴的相继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新的逻辑遵循。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十分重视,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8)重要论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看作战略工程、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将其置于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的治国理政总体战略高度加以考察和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要有坚若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必须坚定中国梦共同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9),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习研究宣传的必修课,补强精神之“钙”,铸牢“主心骨”,提振“精气神”。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把握新时期铸魂育人的规律和特征,坚定理想信念教育”(20)的总体要求和重要论断,强调围绕中国梦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以及中国精神实施铸魂育人,让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铸魂育人”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铸育“政治灵魂”和防止“精神污染”铸魂育人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把灵魂的深刻内涵从“政治信仰和价值”及“精神”拓展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和精神“三位一体”铸魂。习近平总书记“铸魂育人”论断是统领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指南与行动遵循。

       三、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的关键点位

       “理论是否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呢?”“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21)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铸魂育人”重要论断,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固本工程,应当在全面考察整体形势和突出矛盾、准确把握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特征和基本规律基础上,围绕理念突破、内容整合、方法转换等关键点位重点探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的现实逻辑,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发展,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光照进现实、嵌人心灵、引领方向、凝聚力量。

       围绕“实现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理念突破。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注重突破理念以不断适应时代环境与形势变迁。这就要求新时期铸魂育人应当扎根现实的需要和“观念的材料”,聚焦中心目标突破铸魂理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抽象性、整体性、系统性与教育对象现实要求之间的基本矛盾,是影响和制约“实现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重要因素。新时期铸魂育人理念突破应当聚焦对这三个瓶颈性问题的破解来进行。具体而言,一是立足理论思维抽象性与现实要求鲜活性之矛盾,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象化、鲜活化的工作理念。正如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才常青。理论思维及其构造体系的概念逻辑规定性,使其容易产生剥离现实、远离生活、高高在上的生硬刻板印象,让理论教育不够亲近贴切,影响被认同接受的范围与效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固然有其作为理论思维运演和体系构建的抽象性,但它作为关于社会历史本质规律和未来社会美好生活发展方向的科学揭示,是具有鲜明现实指向的“彻底革命的理论”,在本质上是同广大劳动人民的现实社会生活紧密交融而相生相长的。这就需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基本要求,探索抽象理论形象呈现、生动转化的新教育理念,重点研究和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象化、鲜活化的逻辑链条、行动方向、过程要素、转化节点、现实形态、原则规范等内在机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更接地气、更合人心。二是立足理论的整体性与现实要求的精致化和细节化之间的矛盾,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精致化、细节化的工作理念。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也就产生了整体理论精致化和细节化的教育需要。应当探析理论教育整体内容(如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如何能够具体呈现、细节处理、精益求精的内在规律和现实方略,重点在内容和形式、篇幅和体量、讲授与自学、考核与评价等点位和环节上探讨和解决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何以精致化、细节化的转化问题。三是立足理论的系统性与现实要求的日常化和生活化之间的矛盾,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生活化、日常化工作理念。教育即生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本来就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构成。因此,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理念,应当厘清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生活化、日常化的逻辑前提,揭示演化进路、实现要素、落实机制等方面整体转化机理,真正实现有人的地方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有生活的地方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

       围绕中国梦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整合构建“三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内容体系。“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22)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的内容体系应当根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整合构建,增强铸魂内容的整体性和时代感。首先,以“中国梦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整合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信仰铸魂内容。信念信仰教育铸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质内涵。中国梦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信仰铸魂的核心内容与铸魂根据。离开中国梦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内容核心,铸魂育人就会失去本质和方向,教育内容会显得冗杂而无力。新时期铸魂育人内容整合应当围绕中国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整理、编选、建构和实施。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中介构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铸魂内容体系。价值操守是连接意识形态铸魂育人精神基础和信仰核心的中介性内涵。人们经常说知识体系向教材体系再向价值体系最后向信仰体系转化,就是在强调价值体系转化的中介性作用。失去价值铸魂,信仰铸魂将缺失价值基础和价值标准成为“空中楼阁”。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那样:“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23)整合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内容体系,需要把当代中国的价值体认纳入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中介构建价值铸魂内容体系。最后,以“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为基础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精神铸魂内容体系。信仰铸魂和价值铸魂是以精神铸魂为前提和基础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力量。精神铸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信仰铸魂和价值铸魂的情感表达和动力支撑。离开精神内涵的信仰铸魂和价值铸魂会沦为丧失家园依托和精神助力的“出走的灵魂”,从而失去铸魂育人的情感基础和动力源泉。新时期铸魂育人应当以“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为基础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精神铸魂内容体系。

       围绕“从点线向面扩展”“从整齐划一向个人点位深化”“从传统单一向现代多元融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方式方法转换。“从点线向面扩展”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方式方法的横向创新,包括拓宽教育辐射面积和嵌入社会生活。就前者而言,要改变对“以课堂教学关键点位为中心”教育手段的过度依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然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和主渠道,但是不能唯课堂教学论而看不到课堂以外、看不到理论教学以外的教育手段,应当把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充分衔接起来。就后者而言,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集中在高校、党校等主阵地上,较少辐射和扩展到校园以外,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的社会真空地带,给错误思想观念留下空间,造成“精神污染”。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从点线向面扩展”,应当衔接课堂内外、融合校园内外,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校园教学与社会育人深度融合。“从整齐划一向个人点位深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方式的纵向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和社会结构快速转型,人们的思维多元思想多样,每个人在理解、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式和程度上存有差异,“一人一法”的教育要求日益突显。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变整齐划一的漫灌式教育方法模式,深入社会各群体成员主体思维结构内部,纵深考虑其独特的理解、认同和接受机理,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从传统单一向现代多元融合”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方式方法的时代创新。这种方法论原则创新的根本要求就是在总结和坚持优秀的传统教育方式和宝贵经验基础上,探索新媒体和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运用新技术、增加新载体、创设新平台铸魂育人,特别是做好网络领域的铸魂育人工作,用新技术手段让铸魂育人贴近生活和实际,有效嵌入人们社会生活的观念系统,使有人的地方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

       注释:

       ①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20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9页。

       ③《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9页。

       ④《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1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08-30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3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6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3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600页。

       (11)《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9页。

       (12)《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7页。

       (13)《列宁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3页。

       (14)《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553-554页。

       (15)《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6页。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4页。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2页。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3页。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3页。

       (20)《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生命线作用 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而奋斗》,《人民日报》2014年11月2日。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44页。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1页。

标签:;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铸造灵魂的逻辑分析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