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学专业实行论文_吴天清,王家珍(通讯作者),蒋忠,龙亚军

急救医学专业实行论文_吴天清,王家珍(通讯作者),蒋忠,龙亚军

吴天清 王家珍(通讯作者) 蒋忠 龙亚军

(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 621100)

【摘要】 医学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校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本文从本科生导师制在急救医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措施和方法、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培养急救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导师制 医学本科教育 急救医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073-02

导师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个性,更加符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随着“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以及本科生教育软、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许多高校已开始在部分院系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和实践。而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在长期以来,多数医院的急诊专业没有固定的经过培训的急诊医生,都是临床各科的医生轮流担任急诊工作,而由于急诊医学自身的特点,急诊医生的培训有别于一般的临床医生,要培训合格的急诊医生,首先必须对急救医学专业的实习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思维的培训。让他们提前了解和认识急诊急救的特点和急诊工作的范围和性质,才能适应急救工作的需要。

1、急救医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含义及推行的意义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高校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在这个教育形式关系里,导师不只是关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和掌握能力,同时还要帮助解决学生的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并因人而异地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培养,这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通过对学生及时的心理调适和生活关怀为其更好地开展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保证。因此导师制对大学生德、智、体、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1]。

急救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急性很强的学科。在急救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具有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教、学、临床实践高度统一的学科特点。急诊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医学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尽管作为一个学科,急诊医学存在时间并不很长,但急诊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是和临床医学与生共存的。使人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在患了急性病或受了意外创伤时立刻找医师诊治,以减少病情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缺乏稳定的高素质的急诊医生队伍,要培养合格的急诊医生首先应该正确培养急救医学方向的医学生。让他们一开始就掌握急诊医学理论体系,熟练急救技术操作,能同时提供多种医疗技术服务的医生[2]。由于急诊医学自身的特点,急诊医生的培训有别于一般临床医生,要培训合格的急诊医生,必须对急诊医学的特点和急诊工作的范围和性质有充分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将传统教育模式与高等院校科班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为上述问题提供积极而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能为急救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创造必要条件,故成为各高校中急救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主流呼声。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科生导师制”。其在稳定学生专业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临证实践技能等方面,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急救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

我院急救医学专业为新开专业,为了改变现行高等医学本科教育中,同一规格、教与学的分离,不能按学生个人的特点、优势、志趣、爱好因材施教的现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操作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及时调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波动,尝试在本专业实施导师制,体现专业特色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因人施教” [3]。

对急救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以提高临床工作的适应性。

(1)加强对临床三基的培训: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当好一名医生的必备条件,作为一名急诊医生更应熟练掌握,融会贯通。

(2)急诊医学相关的理论培训:急诊医学有其自己的理论体系,急诊医生应当熟练掌握,特别是心肺复苏、各种创伤、各型休克、急性感染、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急性肾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人工通气、心脏除颤与起搏等。

(3)技术操作的培训:急诊的技术操作比较多,作为急诊医生要训练掌握的至少有如下操作:包扎止血、固定搬运,清创缝合、石膏固定,胃管洗胃,导尿术,腰穿、骨穿,腹腔穿刺,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气管插管术,环甲膜穿刺开术,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呼吸管理,心脏除颤与起搏,大静脉穿刺置管术,生命征及相关参数的监测,心肺复苏等。

(4)人文和礼仪的培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急诊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医生不但要给病人提供好的医疗急救技术,还要提供好的人文关怀和服务,医乃仁术。急诊医生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必须经过正规的培训。

医海无涯,天道酬勤,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与相关学科的进步保持同步。医学早已成经典的生物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尊重科学,敬畏生命,这在急救医学专业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3、实施急救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方法

建立急救专业导师库。采取自愿入库原则,导师必须是对急救医学事业有热情,责任心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业务素质过硬,热心献身教育工作的医教研方面的专业人才;导师必须是熟悉学科教学计划,了解急救医学发展方向,有较强治学能力和学习方法指导能力的教师;导师必须是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及本科以上学历。学生在入医院后,根据个人的志趣爱好,在导师库中选择指导老师,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的计划。

导师和学生在相互了解、认可的基础上实行双向选择,每名导师指导1- 2名学生。培养对象确定后2周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导师对学生表现不满意时,可在教研室主任同意的情况下,解除学生培养资格,学生对导师不满意时,向科教科提出申请,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可更换导师。科教科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把握导师制实施情况,及时扶持、督促、调整。导师严格按照“导师工作职责”履职。每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病历书写指导、如何培养临床及急诊思维、如何查阅资料书写综述等)并与学生沟通,制定下一周学习重点,发现问题及时帮助纠正。

急救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尽快融入临床,增加实践机会,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科研思维,学会如何做人。只有全面发展的急救医生,才能称得上合格的急救医学人才。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服务,是艺术。

4、急救医学专业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及存在的困难

我院急救医学专业在实习阶段实行的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 ①急救专业导师的数量相对不足,由于导师大多数都从事临床工作,临床工作繁重,培养学生的有效时间相对不足,这使最初筛选导师时符合要求的导师数量相对较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引导,争取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调动导师的积极性。②导师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学历及经验水平不同,这有可能在学生选择导师时会产生不平衡。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在介绍导师时尽量全面的突出导师的特长,让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③由于全程导师制贯穿整个实习阶段,要求导师对不同的学生在指导时侧重点要有所不同。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与教师在长时间的接触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需要重新选择导师,这就需要医院制定相应的程序进行管理。④整个导师制实施过程的管理系统不完善等,由于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内起步较晚,还在探索阶段,尤其在急救医学专业方向实行导师制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摸索总结,逐渐完善急救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导师制。

参考文献

[1]朱嘉琦,周凌,樊民等. 本科生导师制在临床医学院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 8: 46 - 47.

[2]刘双,卢辛,王京等.医学生急诊急救教学模式建立及实施策略的探讨[J]. 中国医药,2010,5(1):79-80.

[3]何伟,张敏,卢杨.本科生导师制在临床实习中的探索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4):454 - 456.

论文作者:吴天清,王家珍(通讯作者),蒋忠,龙亚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  ;  ;  ;  ;  ;  ;  ;  

急救医学专业实行论文_吴天清,王家珍(通讯作者),蒋忠,龙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