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货币市场基金互相熟悉,发行200亿元,令银行经纪垂涎三尺_银行论文

首批货币市场基金瓜熟蒂落——发行200亿让银行券商垂涎三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瓜熟蒂落论文,首批论文,券商论文,三尺论文,货币市场基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备受市场关注的货币市场基金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月中旬已获准生,与之前的传闻——招商基金管理公司或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将拔得“头筹”——不同,此次证监会将批准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和招商、华安三家同时发行货币市场基金。

目前,除了博时、招商、华安三家基金管理公司同时起跑外,新组建的泰信基金管理公司也将其首个产品定位于货币市场基金,并已向证监会申报产品方案;而华宝兴业等一批基金管理公司的货币市场基金,亦正处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对此垂涎三尺的还有银行与券商们。“为发行招商货币市场基金我们已经内部培训了一段时间。”招商银行一位人士称。

不以“货币市场基金”之名

与国内现有的基金不同,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投资于短期国债、债券回购、央行票据等安全性极高的金融品种。有关专家表示,与银行存款相比,货币市场有着相当高的收益水平,但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货币市场的稳定,各国都设定了最小投资限额的门槛,一般的中小投资者无法进入货币市场。而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使得普通公众都有机会能够间接进入货币市场。

据招商基金主管投资副总经理Francis Koo(高亚华)介绍,国际上的货币市场基金最初于1971年出现,之后便以其迅猛的速度增长,数据显示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增长速度最快的1990年前后,资产规模就已经达到了4983亿美元,成为基金市场上的主力,之后继续一路攀升。(见图一)

图一1990年到2002年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规模发展趋势

高亚华先生表示,在他20多年的国际基金从业经历中,亲眼见证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货币市场基金将普通公众带入了一个具有良好收益的理财领域,而重要的是这一理财领域与银行储蓄有着几乎同样的安全性,因此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普遍欢迎。

在证监会历史上,同时批准三家基金公司发行一模一样的产品还是首次。这足以显示出弱市之中管理层对这一基金产品的厚望。

事实上,作为基金产品四大家族的主力产品,货币市场基金,一直是中国基金管理公司渴望已久的梦。早在去年,博时、华安等数家公司就开始筹划设计货币市场基金。今年年初,招商基金管理公司更曾将货币市场基金列入其首发的伞形基金中,但后来被合弃。

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研究人士分析,货币市场基金被迫缓行的一个原因是,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对象除了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涉及的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短期国债之外,还有商业票据、中央银行票据以及银行承兑汇票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所不能进入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业务已经涉及到银行的业务范围,除了需要证监会批准,还需要银监会审批通过。

另一方面,对于货币市场基金这一创新品种,基金业也存在着很多争议:到底是否叫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向什么工具、基金估值如何计算、投资者能否据其货币基金账户签发支票、在处理货币基金与银行储蓄关系上应确定何种政策原则等问题均无定论。

此前业内一直判断,货币市场基金当会在证监会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出台之后才推出。但出乎意料的是,此次证监会一改先出规则后进行新产品试点的惯例,决定先进行新产品试点,待摸索出一些经验与规律后再出台相关管理规则。

但三家基金公司并不准备对其新产品堂而皇之地冠以“货币市场基金”的大名。“此次我们三家的产品是无货币市场基金之名却行货币市场基金之实。”一家基金公司工作人员透露了内中实情。

据了解,为了处理好与银行业的关系,证监会还要求基金公司的宣传资料中不得提“货币基金是准储蓄”这个说法,所有宣传资料都要上报证监会严格审查。

首发200亿,推行不宜过快

招商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成保良曾表示,预期其货币市场基金首期目标为100亿元。业内预期,博时、华安发行目标也应在50亿以上,这样三家首批发行大概在200亿左右。

尽管名字上不能提“准储蓄”,但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切入点就是银行储蓄。因此,三家基金管理公司都将灵活买卖、零成本存取以及收益更高作为主要卖点。

三家公司的货币市场基金都不收取申购赎回费,以保证投资者的进出自由。招商基金和博时基金还将实现清算的“T+1”。与其他基金产品相比,货币市场基金管理人提取的管理费和营销费用之和也是所有基金品种中最低的。据说博时和招商的管理、营销费用总计约在0.5%左右,而目前绝大多数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费为1.5%,是货币市场基金的三倍;债券型基金的管理费为0.8%~1%,也比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费高出了60%~100%。

从2000年以来,货币市场交易量每年以118%的速度增长,2002年的交易额达到17.8万亿元。国泰基金固定收益小组预计,今后市场的短期间购利率将稳定在3%左右,各类票据的收益也将稳步攀升,如果经济稳定、市场利率稳定的话,投资货币市场的名义年回报率超过3%并不难。

“货币市场基金发行将丰富基金产品线”,国泰基金固定收益小组对于低风险货币市场基金的发行给予了正面评价。从股票基金到债券基金再到货币市场基金,收益越来越低但风险越来越小的基金产品,更切合低利率时代中国投资者的需求。

今年以来,股市、债市双双走软,众多开放式基金成了直接“受害者”。从管理层到基金管理公司,都对货币市场基金寄予厚望。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管文浩说:“在海外,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股票基金。尽管货币市场基金不能为基金管理公司带来很高的收入,但货币基金能为基金公司拓展客户群,它相当于一个蓄水池。在股市不振、债市又未充分发展之时,货币市场基金可以作为资本市场中资金的栖息所;当股市好时,这部分资金可以迅速转过去。”

作为储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桥梁,货币市场基金将实现货币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格局。市场分析人士还认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推出有助于利率水准的确定,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也将有助于推行央行一直在努力推行的利率市场化。

不过,也有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基金研究人士指出,由于目前三家公司的产品还不能投向年发行规模4000亿到5000亿人民币的商业票据市场,可投资的工具仍然缺失,还不能称得上实质意义上的货币市场基金,对于今后与商业银行的竞争、货币基金运作还有待观察,不宜推得过快。

行“准储蓄”之实,让银行券商垂涎

就在基金公司看好货币市场基金的同时,银行、券商又将如何?对于银行而言,一旦基金产品出来,就意味着基金公司要从银行手里的储蓄存款中分得一杯羹。

银行方面是否愿意拱手相让呢?但实际上商业银行也在同样做着货币市场基金梦。对于基金公司首先抢跑并不觉得意外。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在货币市场基金方面,替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干,银行有天然的优势。

目前,银行在推出货币市场基金方面动作比较快,银行方面所指的天然优势,一是客户群优势,二是在政策上有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方芳认为,货币市场基金无所谓由谁来主导(券商、银行均可)。如果由银行来推行的话,在营销渠道上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同时在风险的设计和产品的结构上,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为银行业务具有零售性,更便于与客户沟通。不过,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的厉建超则认为,目前银行方面经营的业务已经很杂、很广,而银行是否有更多的精力来推广货币市场基金也值得怀疑。

南京市商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投资交易部一位人士表示,她不清楚基金公司为何提前获批,但她认为这对商业银行申请设立货币市场基金影响不大,“反而可以搭基金公司大量宣传的便车,减少宣传成本,提高老百姓对货币基金的兴趣”。

今年早些时候,南京市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共同发起成立了两个银行间债券市场资金联合投资项目,形成了准货币市场基金的雏形。

该人士认为,向央行申请成立货币市场基金一事尚未获批,什么时间能批还不知道,但应该不存在法律和政策障碍。“现有市场应该可以容纳大量资金进入,银行、基金、券商都进入货币市场将把该市场共同做大。”她认为,银行有交易经验丰富、网点众多、收费低廉、老百姓对银行的信任程度高等优势,在货币市场上终将胜出。

目前,该行还在运作另两只准货币基金,为将来正式运作货币基金练兵。他们的信心缘于对央行思路的理解——今年9月中旬,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穆怀朋透露,央行今后将会重点发展货币市场基金;之后,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曾提及发展货币市场基金的思路。

一家基金公司高管人员预计,基金公司目前不能投资票据业务的准入问题,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解决;而商业银行设立货币市场基金涉及到混业经营,不会那么快获批。但他相信,迟早会有一个统一的货币市场基金出来。

在做着货币基金梦的同时,商业银行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应付即将到来的一场恶战。“肯定会发生存款在各家银行之间的大搬家现象,商业银行间现有的储蓄格局将出现大变革。”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营销负责人说,货币市场基金像储蓄一样风险很低而收益更高,优势显而易见,在国外,货币市场基金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储蓄的替代品,“以后人们买货币市场基金多过储蓄的可能性极大”。

商业银行还面临着两难抉择。一位熟知银行苦衷的人士说,“就像一条鲶鱼钻进了鱼群,银行其实别无选择。现在是三家公司同时发行货币基金,你不帮这家基金公司发,你的存款可能会跑到另外代销基金的银行去;可是帮基金公司发了吧,又会降低自己的储蓄额。而在一些基层银行,现在考核标准还是以存款多少论英雄。”

另一个让银行苦恼的现实问题是,以前客户的钱是以活期储蓄放在银行,只用算活期利息,现在储蓄转成了货币市场基金,银行要付给基金公司同业的利率;而用储蓄放贷的收入,又远远高过卖基金所赚的中间收入。如何把握竞争与合作的尺度,对于银行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

作为中国证监会支持的货币市场基金,其面世后,能否为中国的券商机构带来曙光?券商能否在推出货币市场基金时获利?厉建超认为,货币市场基金对证券业的帮助不会很大,因为货币市场基金肯定具有保底性,所以在基金公司获得资金后,投资到股市的领域局限性还是很大。

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券商机构要介入到货币市场基金中,其形式大概为三种:一是间接介入,即通过控股基金管理公司介入到货币市场基金;二是通过集合性理财业务独立介入货币市场基金;三是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理财介入货币市场基金。由此看来,货币市场基金似乎与招行、招商证券联手推出的“招商受托理财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券商也面临着一些障碍:如在市场准入上,因为券商在货币市场上的范围局限于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短期国债回购,而银行间的拆借市场、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许多商业银行产品的创新市场还未对券商开放。

在信息方面,券商也不具有优势。目前,货币市场工具以商业银行产品为主,因此,商业银行对货币市场工具拥有先入为主的认识优势,而券商的客户群体的特征与之也并不吻合。从国际市场来看,在货币市场基金上,商业银行在客户群体上占了固有的优势,相对地,券商客户多为机构客户和大资金客户,通常情况下这批客户将对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更有兴趣,因此券商依赖现有客户发展货币市场基金业务将有一定的困难。

警惕投资风险

业内专家认为,因近期资金面趋紧而暴露出的境内货币市场投资主体单一、投资工具短缺并趋同、利率生成机制不完备等陈疴顽症,足以为行将问世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者、管理人敲响警钟。

作为迅速崛起中的金融创新产品,货币市场基金以其低风险、高流动性、稳定收益三大特性而在海外市场上声名鹊起。短短30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占据世界共同基金市场近三成的份额,在美国,家庭短期金融资产的22%以货币市场基金的形式存在,其规模已远远超过储蓄存款。

凡事过犹不及。任何金融产品,都不可能脱离他所植根的金融市场一骑绝尘而去,所以当此无论因何人出于何种目的而刻意营造的醺醺然气氛不断上扬之时,实在有必要对此新生事物进行一番清醒的审视。

(1)利率风险。不同于投资股票和债券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是固定不变的,衡量其表现好坏的标准是收益率,这一收益率通常只受市场利率影响,利率风险也因此产生。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达到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点,这使得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也处于45年以来的低点。iMoncyNet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今年9月9日之前的一周时间内,纳税型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收益为0.51%免税型货币基金平均收益只有0.35%,美联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打算调整利率,在此期间,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将继续微不足道。经过1996年以来的8次降息,国内市场利率已经处于历史的低点,在今后经济整体还不是过热的前提下,市场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不大,这使得货币市场基金尽管安全但未来收益不高。

(2)资金转移风险。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非常接近银行存款,而收益率一般会超过银行存款,设立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搬家可能就会出现。如果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基金中不扮演基金管理人的角色,其未来的经营业绩将受到直接影响。资金转移的另外一种风险是,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对走势将导致资金的流动。利率走低,客观上会降低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同时却会增加证券市场的吸引力,大面积的赎回就有可能发生,这是货币市场基金要面对的一种系统性风险,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支持。在追求收益率最大化时,货币市场基金有动力超越有关限制,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不正常流动就会出现,这需要行业自律的提高和监管的强化。

(3)制度变化风险。这是国内发展货币市场基金的一个特色风险。在货币市场基金面世之前,商业银行、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都在争食这块蛋糕,花落谁家都将为其带来一定的垄断收益并赢得市场眼球。货币市场基金成立之后的收益直接取决于货币市场本身的发展,货币市场参与者是否足够广泛、投资工具发展是否充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状况、货币政策执行是否具有独立性等,这诸多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而这些因素大都与制度变迁的方向和速度有关。制度变化的不确定性尤其值得关注。

另外,物价上涨速度快于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的通货膨胀风险,缺乏政府担保的信用风险等,这些是货币市场基金所共同具有的风险,同样需要给予重视。

标签:;  ;  ;  ;  ;  ;  ;  ;  ;  

第一批货币市场基金互相熟悉,发行200亿元,令银行经纪垂涎三尺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