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不唯薪,贵走心”
文◎王旭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初步确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15个拟发布新职业。既有现在流行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人员;也有不常听说的农业经理人、数字化管理师;还有离我们生活很近的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技术人员。15个拟发布新职业引发网友热议:“感觉都是高薪职位”“我对农村经理人感兴趣”。(1月28日每经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推进教学改革,创建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时效,开展了线上课程与工作是制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利用互联网时代加强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革,不断的反思和重构高校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将在线教育和工作室制度融入教学辅导中,得出结论,以期为在线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新职业来源于创时代,在新时代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方面可以激发兴趣爱好的职业化,就会产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得到”的新职业;另一方面源于时代进步鞭策职业的“创新”,“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本没有这项职业,干的人多了也便成为“职业”。这15个拟发布新职业都是先有实践,或者说“已存在”,再进行归纳定义和确定主要工作任务等,旨在让其更合理、更规范地存在。
新职业不是名字新,而是内涵新。职业是个泛概念,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总会有不同的内涵。我们从过去的“三十六行”,到现在的难以具体统计有多少行业与职业,职业的扩容总是伴随着时代步伐。很多“新职业”颠覆传统意义上的“正业”,正如网友所讲的,新的技术孕育出新的职业,而非让人没有工作。这恰恰是一种突破——观念的突破、认知的突破、选择的突破,恰恰让劳动的内涵与外延更丰满,让美好生活更丰富。
新职业不等于“薪职业”,很大程度上是“心职业”。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薪酬基数,有的一出生就被贴上“高薪”的标签。无论是此次15个拟发布的新职业,还是之前的新职业,其中不少具备高薪的资质与潜能。选择从事这些新职业,薪酬只是一方面的吸引力,并非一味的“追薪”“唯薪”。很多新职业是可以让人走心的职业,让人开心的职业,让人用心为之奋斗与努力的职业……这样的新职业更让人动心。
模型二表示高校扩招政策对劳动者个体受教育年限的影响。在控制了驱动变量和控制变量后,扩招政策对城镇居民受教育年限的影响为0.742,对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的影响为0.703,两者均显著为正。回归结果验证了之前局部处理效应图,也验证了初帅、孟凡强(2017)[13]、邢春冰(2014)[14]的研究结论;也就是说,高校扩招政策使城镇居民更可能获得高等教育机会。
新职业需要伦理保驾情怀护航。“无伦理,不职业”。伦理是职业的根本基因,任何职业都有与之匹配的职业伦理。有伦理保驾的职业才有生命力和公信力,新职业也不能例外。同时,任何职业都有与生俱来的责任、与之匹配的情怀。如果说,职业责任是刚性的、有形的,那么,职业情怀则是柔性的、无形的,而后者更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压舱石”,也是一项职业是否持续拥有魅力与吸引力的“加油站”。
标签:人工智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