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论文_高敏伟

湖南航天医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摘 要】目的:探索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单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通过分析患者感染因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发热发生率、白细胞计数增高率、住院时间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治疗在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骨关节创伤;内固定术;感染;相关因素;防治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对于骨科创伤患者而言,临床上不断增加其内固定种类和处理方法,虽其效果显著,但大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感染现象 [1]。本文旨在探索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100例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对100例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比例为:25:25,年龄30~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5±2.51)岁,其中20例为上肢骨折,20例为下肢骨折,10例为全身多处骨折。

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比例为:26:24,年龄31~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9±1.54)岁,其中21例为上肢骨折,21例为下肢骨折,8例为全身多处骨折。

观察组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和对照组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其可进行相互对比。

1.2 感染因素

造成患者感染因素主要包括两点:自身因素、手术相关因素。

自身因素包括:患者体质指数、糖尿病、高血压、年龄、骨折分型、是否为多发性骨折、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

手术相关因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引流量、术后拔出引流管时间、自体血回输、分期手术、是否进行植骨、输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

1.3 防治措施

对照组治疗方式: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患者头孢类消炎药物治疗。

观察组治疗方式:采用针对性治疗,根据患者感染菌种的不同,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对于大肠埃希菌患者,可给予其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美洛匹宁、头孢类等药物治疗,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可给予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对于表皮葡萄球菌患者,可给予其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舒巴坦、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药物治疗,对于鲍曼不定杆菌患者,可给予其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对于阴沟肠杆菌患者,可给予其氨曲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舒巴坦等药物治疗。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热发生率、白细胞计数增高率、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发热发生率、白细胞计数增高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之间对比住院时间、发热发生率、白细胞计数增高率存在着明显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经不同治疗后表明,观察组的发热发生率、白细胞计数增高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对于骨科术后患者而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后感染,其不仅可加重患者疼痛感,还可导致患者出现慢性骨髓炎现象,严重时,需二次手术或截肢,因此对于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应加强患者监护和治疗,首先应确定患者感染因素,从而针对患者感染因素和病菌种类进行针对性治疗 [2~3]。

大量研究表明,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创面污染、存在多处骨折、合并较多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等,临床上有部分学者认为,患者手术时间越长,术后出现感染机率越高,同时合并较多并发症也可加大患者感染机率 [4]。我院选用针对性治疗,其可针对患者感染因素和感染菌种进行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虽其效果显著,但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出现用药风险事件 [5]。

经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发热发生率、白细胞计数增高率、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针对性治疗在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中效果确切,其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且具有针对性,所以其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被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梁兵鑫.骨关节创伤患者内固定术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7):1085-1086。

[2]刘坤.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2):80-81。

[3]杨闻强.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144-3145。

[4]梁其彬,黄枫,刘华桢等.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骨与关节疾病高峰论坛论文集.2015:472-473。

[5]李丽,刘海峰.骨科病房骨关节感染部位分离病原体及其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60-62。

论文作者:高敏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分析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论文_高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