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_李沛林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700)

摘要:啦啦操具有生理学、心理学、体育学、美育学上的价值和功能,能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生理功能,增强大学生的体能和运动能力,调节心理平衡,促进人体的全面发展,是一项健身、健美、健心的体育运动。为了探讨啦啦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幸福感、学习生活满意感、情感平衡量表对132名女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4周啦啦操训练后大学生幸福感、学习生活满意感、情感平衡各个维度均有提高;与啦啦操高水平队员相比,啦啦操专业组在幸福感、学习生活满意感、情感平衡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啦啦操运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学习生活满意感、情感平衡;随着锻炼时间的增长,效果愈加明显,啦啦操运动可以较好的促进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啦啦操;大学生;幸福感、学习生活满意感、情感平衡

1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正处在个性趋于成熟定型的关键时刻,其情感的发展介于波动与稳定、幼稚与成熟之间,他们的思想、情感、行为是简单与复杂共处。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适应不良、心理障碍发生率与以往相比明显上升,心理问题检出率达50%,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6.0%[1],女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数检出率高于男大学生[2]。大学生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有负面影响,怎样提升学生心理健康一直以来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啦啦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队员舞蹈动作的完成及动作技巧的展示,集中体现活力四射、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风貌的集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健身性、教育性及娱乐性于一体的新兴时尚体育运动[3]。近年来,啦啦操运动在高校风靡开来,其所彰显出的活力四射、激情洋溢的青春气息,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具有明显的适应性,使得啦啦操运动在广大高校学生(尤其女生)中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4]。它不仅传递着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精神,还可以给人带来整体自信、身体自信和社交自信[5]。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将运动干预作为传统心理干预的补充,啦啦操特殊的团队凝聚力及情感体验使其在提高心理健康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因此本文选取幸福感、学习生活满意感、情感平衡作为指标,以高校女生比较喜欢的啦啦操运动为干预方式,探讨啦啦操运动项目对幸福感、学习生活满意感、情感平衡的影响。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受试者

选自武汉某综合大学非体育系专业普通女大学生100名,啦啦操高水平女队员32名,共132人参加本次问卷调查,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为96%。受试者平均年龄为20.60岁。对全部调查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以“啦啦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cheerleading”为关键检索词,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APA(美国心理学会)数据库》等途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130余篇,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心理测量法

本研究以情感平衡,幸福感,学习、生活满意感量表来测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平衡量表由Bardbum(1969)编制,共10个题目,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部分,各5个题目。得分越高则说明积极情绪越多。幸福感指数量表(IWB)由Campbell等(1976)编制。此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个部分,分别由8个题目和1个题目组成。量表采用7点Likert计分。《学习、生活满意感量表》为单维度,包括6个题目,选项为“1-5”表示“不同意——同意“;将6个问题的分数累加即为总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本次施测中三个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分别为0.806、824和0.798。对30名学生在间隔了15天后进行了第二次测量,问卷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80、0.766和0.789。表明所采用的这些量表具有良好的同质性信度。

2.2.3教学实验法

本研究从武汉市某综合院校2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普通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选取选修啦啦操体育课2个班学生共50名和啦啦操高水平学生共32名,共132名女大学生为研究被试。其中,选修啦啦操体育课的两个班学生均为普通大学生,来自于学校各个院系,所有普通大学生没有接受过啦啦操训练。将普通大学生啦啦操专选班(n=50)设为普通实验组,普通大学生(n=50)设为普通对照组,啦啦操高水平(n=32)作为啦啦操高水平对照组,被试平均年龄为20.60岁。所有被试理解本实验意图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教学实验具体程序:本研究采用被试间教学实验设计。1)普通实验组、普通对照组、高水平对照组学生均接受情感平衡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学习、生活满意感量表的实验前测;2)普通实验组进行为期14周、每周3次、每次90分钟、中等以上强度的教学干预;普通对照组正常参加公共体育课的体育活动(没有啦啦操的系统训练);高水平对照组不进行干预。3)14周教学实验结束时,所有被试接受情感平衡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学习、生活满意感表各量表的实验后测。

2.2.4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和整理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描述性统计等。

3研究结果

3.1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的差异比较

以组别为分组变量,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为检验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1),结果显示,在前测中,普通学生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上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上的差异不显著,可以认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为等组或相似组。

3.2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上的差异检验

表2对照组学生的前测与后测的差异检验结果

在表2、表3中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考察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一学期(14周)课前、后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上的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学生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上两次测量时变化不大,幸福感略有所下降,其他维度上略微上升。实验组学生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上都有所上升,上升的幅度各异,学习生活满意度上升的幅度最大,情感平衡次之,幸福感上升幅度较小;并且在后测中,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平均值都较高(M>3)。在差异性检验中,对照组学生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上前测后测之间的差异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118;P=328;P=0.419),实验组学生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前测后测之间的差异性除幸福感(P=0.397)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各维度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0)。说明经过一学期(14周)啦啦操训练,实验组学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得到显著提高,幸福感有差异但不明显,平均值上升幅度较小。

3.3普通学生对照组、普通学生实验组与高水平学生对照组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上的差异检验

分别对普通学生对照组和普通实验组的后测,普通学生实验组后测和啦啦操高水平组的后测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4、表5),结果显示:在后测中普通学生实验组和普通对照组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或非常显著水平,且普通学生实验组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的平均值都比较高。普通学生实验组与啦啦操高水平组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且啦啦操高水平组的情感平衡和学习生活满意度各维度得分最高。总体来看幸福感平均值较低(M<3)且增长幅度较缓,说明可能有其他因素的作用。

4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从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三个方面来阐述啦啦操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啦啦操代表着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精神,向社会昭示着青春一代的风采,它将心理素质教育与舞蹈艺术“知、情、意、行”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她们的情感能力,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10-12]。长期参与啦啦操练习一方面能够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不良躯体化症状。另一方面加强对自己身体的认知,通过一定强度的练习提高身体素质,塑造良好的体型,不断提高自信水平,从而使她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更加健康幸福快乐。

本实验结果表明,啦啦操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但与高水平组相比还有较大差异。一学期(14周)的啦啦操训练,通过一整套啦啦操动作的学习、编排与表演,普通实验组队员在身体认知,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但啦啦操高水平队员更多的学习、训练、比赛和表演经历,对他们的幸福感不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啦啦操训练并不是短时间内对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产生明显影响,需要长期的坚持锻炼,及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如睡眠、营养以及参赛经历等共同作用。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啦啦操普通学生实验组受试者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上均有所上升,而普通学生对照组前后未发生显著变化。这说明啦啦操专业经过一学期啦啦操训练,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得到了提高。

5.1.2啦啦操普通学生实验组在一学期训练后与啦啦操高水平学生组在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上还有显著差异。啦啦操训练并不是短时间内对幸福感、情感平衡、学习生活满意感产生明显影响,需要长期的坚持锻炼,及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如睡眠、营养以及参赛经历等共同作用。

5.2建议

5.2.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证一定时间的啦啦操学习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更加显著的积极心理效应。

5.2.2啦啦操课程值得在高校广泛普及,这不仅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同时对激发大学生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5.2.3在目前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文献综述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类研究的复杂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学生的练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思维定式也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应多控其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桑青松,葛明贵,姚琼.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J]心理科学2007,30(3):552-554.

[2]刘云波,冯正直,杨国愉等.1309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4):95一96.

[3]张晓玲,赵霞,朱庆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525一527.

[4]张庆如.啦啦操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142-144.

[5]陆秀梅.舞蹈啦啦操对高中女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3.

[6]施正雄.啦啦操训练对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社交焦虑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8):79-82.

[7]张立敏.印象管理与女性健身活动及心理健康的关系[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8]LeungJP,LeungK.Lifesatisfaction,self-concept,andrel-ationshipwithparentsinadolescence[J].JYouthandAdolescence,1992,21,653-665.

[10]许波.浅析啦啦操的特征和作用田.新西部(理论版),2012(12):196.

[11]李遵华,吴耿华.美国校园啦啦队运动的开展对我国大学生的启示[J].体育科技,2007,28(1):78-80.

[12]杨皖霖.啦啦队运动在阳光体育中的价值及推广策略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1,32(3):89-91.

[13]张立敏,张力为,杨宁,李志荣.长期健身活动对大学生印象管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09):108-112.

[14]刘启刚.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果研究[J].心理研究,2008,1(04):82-85

[15]丁辉.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价值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06):126-128.

[16]AsciF.H.Theeffectsofstepdanceonphysicalself-perceptionoffemaleandmaleuniversitystudents[J].InternationalSportPsychology,2002,33,431一442

[17]刘江等.普通高等院校改善大学生体质最优化模式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937.

[18]黄勇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出台的背景及实施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6(5):70

[19]桑青松,葛明贵,姚琼.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J].心理科学2007,30(3):552-554.

[20]Rosenberg,M.Societyandtheadolescentself-image[C].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65.

[21]段艳平.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的编制与检验[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0.

[22]FranzoiSL,ShieldsSA.TheBodyEsteemScaleMultidimensionalStructureandSexDifferencesinaCollegePopulation[J].PersonalityAssessment,1984,(48):178.

[23]郑延芳,静香,王月云等.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1):57一59.

[24]张力为.身体自我与主观幸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8):1011-1015+1021.

论文作者:李沛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啦啦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_李沛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