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初探论文_刘雪琴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初探论文_刘雪琴

(湖北省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摘要:2015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从“方案”的总体要求和建设任务来看,学科的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体现了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图书馆是学院科研、教学不可或缺的信息基地,因此,其务必把握机遇,扩展学科服务内容,为建设一流学科、一流职院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双一流;高职图书馆;服务模式

1引言

在“双一流”建设中,我国高职院校要意识到自身内部活力不足及精神懈怠的弊端,激发一流大学建设活力,增强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与特点,关注差异,优化学科建设模式,统筹做好学科布局规划;明白师资是大学的战略性资源,关注人才流动方向,重视本土性师资培育;明确建设目标和办学定位,找准关键出路,积极发挥人才优势,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高职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从长远出发,激发一流大学建设活力,优化学科建设模式,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动学校“双一流”发展。

2“双一流”建设背景分析

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如何抓住“双一流”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以达到从个体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目标,从整体上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根本目标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以便更好地支撑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值得认真思考。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不仅是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也象征着高等教育供给的一种高度。从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进程来看,《总体方案》的颁布不是“双一流”建设的“终点”,而是“起点”,是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再出发”。一场“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优秀师资队伍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双一流”建设波澜壮阔,这不仅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高职院校能否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关涉到我国高职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能否突破藩篱、借势生长,更进一步。在国家经济社会大发展、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常态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主体的顶尖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服务现状

3.1服务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中心,为学院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然而,时代在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却未跟上时代的脚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主动服务意识,仍采取被动服务的方式,坐等读者到馆进行传统的文献借阅,借阅过程中,工作态度较差,不能热情及时地回答读者的问题。有些高职院校图书馆也提供信息咨询的服务,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深。

3.2没有形成有特色的图书馆学科服务运行体制

中央财经大学调查表明,我国高职图书馆普遍具有开展学科服务的意识,但每个院图书馆发展水平不同,很多都没有规范的学科服务运行体制,很多学校没有学科服务的长期、中期、短期规划目标,既有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已经不适合学科服务的需要,阻碍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学科服务内容范围窄,层次浅

一些高职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就是参考咨询、信息检索,以及简单的论文查重、查新等功能,服务对象不具体,用户需求不清楚,服务方式被动,实行的还是传统服务的方式,从而使得面向重点学科服务的内容广而不精,提供不了有力的学科服务支撑。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4.1创新服务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院的服务型部门,应该最先考虑的是如何做好服务。在国家提出“双创”、“双一流”建设战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应有所创新和升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主动服务的理念。“以读者为本”即注重对读者的人性化服务,遵循“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以读者为导向,为读者提供多渠道、便捷、准确的服务;“以馆员为本”即注重对图书馆馆员的人性化管理,为他们提供优良、人性化的环境和必要的福利保障,尊重、关心他们的日常工作需求及建议,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创造性。

4.2根据“双一流”战略发展目标,完善服务任务

第一,借鉴国外著名高职在重点学科上的成功运行模式。如借鉴学科馆员、学科教授学科运行模式,及图书馆学科馆员和重点学科所在院系的老师互相合作,学科馆员把有特色的馆藏资源进行整合,嵌入学科项目的研究中。保证最新学科内容的传送和分享。还有一种模式是学科分馆—学科馆员,就是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和专业规划,将馆藏资源按学科规划到对应的分馆,设置学科链接到分馆主页上,整理分馆的内外学科信息资源体系,图书馆聘任有图情知识和技能高素质的学科馆员,为图书馆和重点学科院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提供精准的对口学科服务。第二,目标分解,构建学科馆员服务评估体系。分解学校目标、图书馆目标、个人目标,变抽象为具体。鼓励学科馆员,主动参与评估体系的设置,如在学科服务中以实际服务数据,服务效果评估结果,主观、客观描述三维度进行评估,作为学科馆员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从而落实工作责任制,通过目标分解形成工作计划与工作组织和双一流战略发展相衔接。

4.3提高用户信息素养,实现学科服务细致化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能对信息进行准确的检索、识别及利用,就能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双一流”政策的提出,对图书馆馆员及用户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同时也对高职内各学科的学科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高职信息素养教育都作为学校的选修课和公共课项目,没有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切实的考虑,因而效果较差。在实际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紧扣用户的需求开展教学,对于低年级的用户,在信息素养方面基本没有了解,对高职内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及服务范围也没有具体的概念,在进行信息素养的培训时,可以对高职图书馆的历史、建设和发展,图书馆的楼层分布、馆藏资源的类别及数目,以及数字信息的检索进行介绍,让其对图书馆有基本的了解,为高年级时更深层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而对于专业知识学习较为深入的高年级和研究生用户来说,在信息素养培训时要侧重于对各种检索方法、检索软件和检索语言进行介绍,使其能有效地提高馆藏资源及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5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国家提出了“双一流”的建设目标,读者对高职图书馆提出了更深、更专、更细的高要求。因此,高职图书馆应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实现自身健康有序发展,并为学院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彭月.“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管理队伍建设[J].中国培训,2016,(16):85.

[2]王静,程从华.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改革与发展[J].图书馆界,2017,(05):5-8+26.

[3]梁运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角色与功能定位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11):25-27

论文作者:刘雪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初探论文_刘雪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