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_王超柱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医院 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临床与病理分析。方法:本组46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将所有患者作为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病理的研究对象。结果:7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前哨淋巴结为阳性,癌转移率58.33%;9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前哨淋巴结为阳性,癌转移检出率为30.00%。两组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哨淋巴结是乳腺癌癌细胞转移的首站淋巴结,所以观察前哨淋巴结能够及时掌握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前哨淋巴结呈阴性的患者可以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其能够大幅度降低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病理分析

近些年,医学领域各学者开始将目光聚焦到前哨淋巴结活检上,以期能够找出检测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方法[1]。本次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病理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为32-58岁,平均年龄(45.3±11.4)岁。

1.2 方法

1.2.1定位取材:医护人员在肿瘤周围皮下组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注射4ml1%亚甲蓝,15分钟后将上部皮瓣切开,在胸大肌外侧腋窝处沿蓝染淋巴管寻找前哨淋巴结,一般情况下,可以找到1-4枚,纵轴切开标本,并用载玻片对剖面进行印片,HE染色后,一半送冰冻切片,另一半用10%中性甲醛进行固定,石蜡切片。

1.2.2印片法和冷冻切片法:医护人员用乙醇冰醋酸液对印片和冷冻切片进行固定,半分钟后水洗;用苏木精液对其进行染色,3分钟后水洗;用流水将返蓝冲洗干净;对其进行伊红液染色,1分钟后水洗;脱水封固。

1.2.3冷冻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用冷丙酮对5μ厚的冷冻切片进行固定;10分钟后水洗,用PBS清洗切片3次,时间为5分钟;添加一抗CK19,温度控制为37℃,保持一个小时;将标本取出后,用PBS清洗,次数与时间同上;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2.4石蜡切片免疫酶组织化学法:对4μm厚的石蜡切片进行脱蜡水洗,即用3%双氧水浸泡10分钟;对切片进行微波抗原修复12分钟;切片冷却之后,用PBS进行清洗,次数为3次,时间为5分钟;添加一抗CK19,温度控制为37℃,保持一个小时;用PBS清洗,次数与时间同上;添加A液,温度控制为37℃,半小时后用PBS清洗,次数与时间同上;在镜下控制DNA显色,水洗;用苏木精进行染色,脱水封固。

1.3 统计学的方法

汇总处理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若P>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检查情况

48例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成功实施了前哨淋巴结检查,共检查出枚前哨淋巴结96枚。42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前哨淋巴结为阳性。其中有12例为浸润性小叶癌,7例前哨淋巴结为阳性,癌转移所占比例为58.33%;30例为浸润性导管癌,9例前哨淋巴结为阳性,癌转移检出率为30.00%。对两组数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冷冻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查:CK19阳性在细胞质中,其颜色为棕黄色;石蜡切片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查:细胞核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呈阳性染色,无阳性细胞均为受体阴性[2]。各检测方法显示的癌转移情况具体可以参见表1。

2.4 前哨淋巴结假阳性及假阴性情况

24例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假阴性所占比例为4.17%;不存在假阳性,特异性达到100.00%。

3 讨论

目前,为了进一步探讨乳腺癌防治措施,国内各医学专家开始将目光聚焦前哨淋巴结活检上[3]。前哨淋巴结是乳腺癌癌细胞转移的首站淋巴结,所以观察前哨淋巴结能够及时掌握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临床治疗乳腺癌大都采用手术疗法,但是需要患者术后出现了肢体麻木、运动障碍、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有文献资料显示,前哨淋巴结呈阴性的患者可以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其能够大幅度降低术后并发症。

国内学者Rubio首先在乳腺癌患者中实施了印片细胞学检查[4],发现印片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达到100.00%,敏感性约为90.00%。国内有学者通过印片法检查,发现特异性为100.00%,但是灵敏度仅仅为60%左右[4]。冰冻切片虽然组织结构比较完整,但是淋巴结组织冷冻之后形态会发生变化,给制片带来较大的难度,所以有时候不能确诊。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7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前哨淋巴结为阳性,癌转移率58.33%;9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前哨淋巴结为阳性,癌转移检出率为30.00%。两组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浸润性小叶癌前哨淋巴结癌转移率要比浸润性导管癌高,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有学者认为[5],前哨淋巴结癌转移与雌孕激素有着一定的关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前哨淋巴结癌转移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差异性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CK19属于细胞角蛋白,其在上皮来源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不会在健康人外周血中表达,被医学专家认为检测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理想物质[5]。若患者淋巴结中有CK19,那么就表示存在上皮来源细胞,原发性乳腺癌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可能。本次研究冷冻切片免疫荧光法中,有18例前哨淋巴结为阳性,灵敏性为100%,证实了免疫荧光检测CK19在前哨淋巴结癌转移中的敏感性要高于印片检查和冷冻切片检查。

有医学专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在前哨淋巴结癌活检中可能出现假阴性,这可能与以下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5]:①前哨淋巴结癌定位不精确,检查人员缺乏腋窝淋巴结清扫经验。②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的是切片HE染色,建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本次研究冷冻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的检出率为100.00%。

综上所述,在前哨淋巴结转移检测中,术中冷冻切片免疫荧光化学法的灵敏性较高,其能够提高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现象的发生,乳癌雌激素表达、孕激素表达与前哨淋巴结转移均不存在相关性,浸润性小叶癌出现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要高于浸润性导管癌。

参考文献:

[1]沈镇宙,邵志敏主编.乳腺肿瘤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齐淑轶,黄传生.前哨淋巴结临床病理学检测的研究现状[J].江西医药.2006(01)

[3]沈坤炜,王坤,吴智勇.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随机对照研究[J].循证医学.2005(01)

[4]王永清,韩德兰,宋长智,温玉萍,张羽.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8)

[5]刘娟娟,孙晓,王春英,杨国仁,王永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淋巴显像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2(05)

论文作者:王超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_王超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