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推开数千扇门_大学论文

一人推开数千扇门_大学论文

一个人推开千万扇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扇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你想象过一个人就可以创办一所大学吗?你见过不用参加入学考试也不用付费的大学吗?你幻想过自己录一段视频,一秒变成“大学老师”吗?

这就是26岁的海归硕士童哲以一己之力创办的公益网络大学——万门大学。“万门”取自谐音“ONE-MAN”,意在降低中国高等教育门槛,传递“一个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力量广泛学习与创造,为自己打开千万个门、千万条路”的信念。

“万门大学”目前已开设了文、理、艺术、医学、语言五大类42个系的课程,吸引了12万名在线学生。它在国内高校悄然走红的同时,也吸引了包括南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内的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在宿舍中录制阿哲小课

初中时,童哲就很喜欢物理。高三那年,他以福建省物理竞赛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北大的物理学院。该学院被同学们称为“北大四大疯人院”之一,这里牛人多,考题也多,从枯燥无味的物理方程、难以理解的广义相对论,到望而却步的电动量子、玄乎其玄的未知理论,入学时春风得意的童哲很快遇到了瓶颈,不由得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

大二时,他获得一次去香港科技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英文授课,但是克服了语言难关后,童哲感觉到:虽然这里的课程更难,但他学得轻松起来了。原来历史可以学得懂,物理可以学明白,每个人都乐在其中地学习。

短暂的交流结束后回到北大,他又重新陷入学习的困境。这让他开始反思大陆和港台之间的教学差异,就拿教材来说吧,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材,每个公式都有大量的篇幅介绍概念是怎么来的,但国内的教材只有公式的计算方法,所以他难得要领。

那一刻,童哲萌生了改变教育现状的想法。

北大毕业后,他考上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物理系的研究生。度过了第一年的语言难关后,在这座培养出十个诺贝尔奖得主的学校中,他又找到了在香港科技大学的感觉,课程都很好懂。尤其是校园中的讨论氛围,让童哲非常震撼。大家在宿舍楼的公共食堂里做着菜,一边喝着红酒,一边讨论着物理问题,每个人畅所欲言,就像一群牛人的分享会,总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每年只招两百人,却能有这么浓厚的讨论氛围,而国内的一些大学每年都要招上千人,却难得这种氛围,大家几乎都是埋头苦干,各干各的。

留学的经验和体会让童哲萌生了一种探索高效、创新的教育模式的想法。

网络教育的出现让童哲看到了机会。传统的教育受制于物理空间的限制,但随后出现的YouTube、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都让童哲看到了时代的不一样。“网络时代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最佳资源,无形中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同时还可以留住万里挑一的好老师。”

童哲首先想到的是提供和国内大学课堂上不一样的课程模板,用轻松好玩的视频,使更多的中国学生重拾对学习的兴趣。2012年4月,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宿舍里,他架起单反,身后挂一块小白板,开始录制课程视频的尝试。白板太小,以至于时常连一个完整的公式都写不下,相机的记忆卡也只有20分钟的录制时间,有时课程尚未讲完就已经结束了。“有几次录制到一半发现开关都没开,浪费了20分钟的表情。”

尽管备受挫折,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不错的,他在宿舍中录制的《阿哲的理论物理小课——熵与相变》,上传后获得过万点击率,被转发至多个网站。

一个人推开千万扇门

初试告捷,让童哲有了更大的野心:“能不能在中国开创一所低门槛、个性化的大学,让更多的人愿意在网络的平台上分享知识、学习知识,让一些高深的学问多些趣味,少些晦涩。我希望,学生们通过这所免费的网络大学推开千千万万扇学科大门。”

“万门大学”的雏形开始在他脑海中跳出来。

当时的童哲面临毕业后的选择,此时他已经获得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读博的机会。但这些年在欧洲学习、打工的过程中,他已经明了自己的志向,既不是赚大钱,也不是在研究室里做高深的学问,而是教育——他喜欢把高深的物理知识,清晰明白而幽默地告诉别人。看到别人激动的样子,童哲就好像看到当初兴奋不已的自己。因此,他毅然舍弃了读博深造的机会,瞒着父母悄悄回到国内。

回国后,童哲一边在北京一家品牌教育培训机构担任奥赛教练,一边创办他的万门大学。

一个人创办一所大学,听起来像是堂·吉诃德的故事,但童哲却是深思熟虑过的。

他在人人网建立了一个名为“万门大学”的公共主页。首先从他最熟悉的物理课程入手,拍摄、上传本科和硕士课程视频、制作相应的PDF教材,标准是学习后能通过本科和硕士相应的学科的期末考。这些课程都是免费开放的,在童哲的构想框架里,还有图书馆板块。现在网络固然很发达,但是要筛选到有价值的好书却不容易。

在4个月里,他上传的“物理小课”系列拥有了1.6万多名各类学生。为了备课,他搜集的资料装满了两个8T的硬盘,光是“科学”类的纯文本资料就有188G。经过半年多的迅猛发展,截至2013年11月20日,万门大学公共主页已有好友逾12万。

渐渐地,有些人主动要求加入“万门大学”,承担电影系、考古系、音乐系、历史系的管理员,而童哲也从主页君变成了童校长。童哲也趁热打铁,到一些高校做分享活动。

2013年3月,在各地高校同学的邀请下,“万门大学X”项目全面启动。X项目旨在通过学生自办社团,加强同专业学生间的学术交流,让万门大学的学生在线下也有一个思想交锋的平台。

每次分享完,童哲都会向同学们发放自己设计印制的万门大学学生证,给那些认同“只要创造乐趣,你就是你的大学”理念的同学以归属感,每个人的学生证都是唯一的编号。三四个月的时间里,万门大学学生证从编号00001发到了70000。

没想过依靠这个赚钱

放弃国外名校读博的机会回国创办网络大学,童哲坦言当初父母很不能理解,现在看到儿子做得有声有色,父母的态度转为默许。

网上曾有人认为,超高的网络人气,新颖的课堂模式,只要好好做下去,万门大学未来“钱景”看好。曾有一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看中了万门大学的超高人气,试图与童哲谈商业合作,遭到拒绝。

2013年5月,童哲开始了全国高校的巡回分享。二十多天,十几个城市,从哈尔滨到广州,从西安到上海,三十多场讲座,场场爆满。在华中科技大学演讲时,华中科大启明学院副院长刘玉惊叹:“我从没看到过如此震撼的场面。国际上一些很牛的人物来学校办讲座时,也没有这么高的人气。”

讲座现场,童哲展示了一堂数学公开课。刘教授评价,童哲把大学枯燥的数学讲解得通俗易懂。“为什么大学生爱跷课,因为很多老师的课堂太乏味。这让身为大学老师的自己很有危机感。”

一路的巡回分享,童哲没有收过学生们一分钱。目前,万门的核心团队是四个人,在全国有近两百个主页管理者。

“我们的加入者都没有什么工资。万门大学现在是公益的,未来也会一如既往,因为只有公益的独特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童哲说。

标签:;  ;  ;  ;  ;  

一人推开数千扇门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