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技战术分析论文_崔之府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700)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戴资颖和因达农的发球,接发球,区域技战术,得失分等几方面进行技战术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双方的回合较多,整个比赛处于一种压制与反压制的阶段。但最后戴资颖凭借灵活变幻的发球方式、细腻多变的网前技术、主动营造的进攻机会,赢得了比赛胜利。本文研究目的主要是指出双方技术打法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国羽女单竞赛能力献计献策,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强化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技战术

1.前言

羽毛球运动最早起源于英国,我国羽毛球发展相对而言落后很多,但经过运动员的刻苦训练,我国羽毛球运动不断取得佳绩,此项目慢慢步入正轨,“积极主动”、“快速进攻”的风格形成,在后来的多次比赛中逐渐战胜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印尼国家队,自此慢慢打出了自己的一片。之后陆续在瑞典、丹麦等国家举行的国际比赛中屡胜佳绩,并接连战胜欧洲一流水平的国家,从此中国羽毛球进入“黄金时代”。

羽毛球女单世界排名,是根据各国的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在各大国际赛事上所累计的积分来做的一项排行。我国是羽毛球强国,在国际赛事的决赛当中经常能看到我国的运动员,可在今年最新的羽毛球女单世界排名前三上竟然没有中国人,这不禁引起国羽女单的反思。自从国际羽联决定2006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21分制以来,历经各大赛事,世界羽坛格局变化不大,但强队领先的优势被削弱,中国女单原先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作为一名体育人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已在英国伯明翰落下帷幕。中国台北选手戴资颖以2:0战胜泰国选手因达农,夺得冠军,这也是全英赛仅收获的一冠。我国女单的步伐灵活,手法细腻多变,但后来女单不断地追求力量和速度,将自己最原本的特点逐渐在遗失,如今世界羽联的女单第一名戴资颖却很好的诠释了灵活的步伐和细腻的手法在比赛场上至关重要。尽管本场比赛戴资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但对手在整场比赛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其丰富的大赛经验及技战术有效的应用同样得到认真的总结。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通过从不同角度对戴资颖和因达农的实际技战术应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双方的打法并分析优劣,为我国女单后续比赛中制定技术打法策略提供参考数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017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选手戴资颖、因达农。

表1 戴资颖与因达农基本信息

姓名

戴资颖

因达农

国籍

中国台北

泰国

出生年月

1994.6

1995.2

技术特点

速度力量俱佳,步伐完美,技术全面

后场技术较强,其特点为后场劈杀,技术稳定

打法特点

右手握拍

右手握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据研究需要,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收集相关研究论文,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2.2录像观察法

采用录像观察录像比赛的方法,对2017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因达农和戴资颖的技战术运用进行观察。

2.2.3数理统计法

通过观察比赛录像,对比赛中的各项技战术进行原始数据采集,并进行数据分析。

2.2.4分析比较法

对戴资颖和因达农在本场比赛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并进行逻辑分析和综合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戴资颖和因达农发球,接发球技战术运用分析

3.1.1戴资颖和因达农发球技战术运用分析

表2 发球技术数据统计分析

发球技术

戴姿颖

因达农

频数(n)

频率(p)%

频数(n)

频率(p)%

后场高远球

26

60.5%

34

97.1%

网前球

17

39.5%

1

2.9%

平高球

0

0

0

0

平快球

0

0

0

0

图1 发球技术统计

发球正是比赛的开始,发球技术是唯一一个不受对手的击球方式和击球落点影响的击球技术,并且往往发球技术直接会影响到自己的下一拍是处于进攻还是防守的状态,高质量的发球技术往往可以给自己制造良好的进攻机会。

由图1可知,因达农和戴资颖发高远球的频率均较高,因为女性运动员进攻威力不强,所以发后场高远球不用过多担心对方的直接杀球、劈杀球,不会使自己一开始处于防守的姿态。由表1数据可知因达农发后场高远球的比例达到了97.1%,发网前球的比例为2.9%。平高球和平快球则从未发过,说明因达农是以发高远球为主,其战术目的是通过发球压制对手到后场底线附近,进而限制对手直接进攻。戴资颖的前场技术灵活,假动作较多,发高远球的比率为60.9%,而网前球的比率为30.1%,在第二局因达农发后场高远球连续失分的情况下,为了调整自己在场上被动的局面,戴资颖果断的采取发网前球。发网前球的战术是为了限制对手进攻,并为自身创造进攻的机会,这一点完全模仿了男单的特点,打乱了因达农的节奏,从而调整了场上被动的状态,把比赛的节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大大的增加了得分率。

3.1.2戴资颖和因达农接发球技战术运用分析

表3 戴资颖和因达农接发球数据统计

选手

勾对角

戴资颖

2

1

0

0

0

10

11

11

因达农

3

3

0

1

8

4

8

15

图2

本方在掌握发球权时则作为另一方就掌握了控制接发球的又一主动权,我们称为“接发球”。发球方控制了发球的主动权,接发球却可以控制首次击球的主动权,并且不同的击球方式可以控制球的回路更加多变,往往需要发球方迅速做出预判,做好接球准备,做好第二次启动,所以往往出乎意料,快节奏的接发球技术直接影响下一拍自己的进攻防守的状态。

针对于对手因达农的发球技术主要是高远球,从图2和表三中可以看出戴资颖使用最多的是高吊杀,同时也说明戴资颖在比赛中属于进攻型的选手,在第一回合就选择进行强有力的进攻,给对手压力,同时将杀球配合高球吊球,同时她的洞察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技战术能利用变换增加对手的全场的调动,打乱对手的节奏,给自己制造进攻的机会。而因达农运用杀吊和高远球,配合前场的搓放、勾对角、推球等技术,充分调动对手的全场跑动,针对于其他选手这种战术或许有效,但是对于一直以来以步伐跑动和假动作著称的戴资颖来说,这个战术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比赛的节奏牢牢的被戴资颖控制。

3.2 戴资颖和因达农前场技战术统计分析

表4 戴资颖和因达农前场技术统计

合计

戴资颖

0

17

4

1

61

42

125

因达农

3

25

6

1

98

43

176

图3

前场击球技术中主动击球技术为放网前球,扑球和搓放球,被动击球技术为挑球,过渡击球技术为勾对角和推球。前场击球技术往往需要灵活的手法,动作细腻,手腕,手指都要灵活,控制好球的落点,而女性运动员较男性运动员而言,她们的前场技术往往较灵活多变,所以良好的网前控制能力和网前进攻能力往往可以脱颖而出。

戴资颖和因达农在比赛中前场技术主要运用挑球和放网前球为主,挑球是在被动下,调整自己的节奏,将对手控制在后场,从而可以降低对手的进攻性,也为自己的创造进攻的机会。说明戴资颖和因达农的网前进攻性较弱,在网前主要处于防守状态,通过挑球将对手控制在后场底线。同时戴资颖会适时的配合前场的勾对角和推球,这种过渡的形式,多变的前场技术,困扰对手,影响因达农的预判和第二次启动,给对手一定的心理压力,

3.3戴资颖和因达农中场技战术统计分析

表5 戴资颖和因达农中场技术统计

平抽平档

挑后场高远

挡对角线

挡直线网前

合计

戴资颖

61

1

0

3

65

使用率

93.8%

1.6%

0%

4.6%

100%

因达农

37

4

1

3

45

使用率

82.2%

8.9%

2.2%

6.7%

100%

图4

中场技术进攻型击球技术为平抽平挡,接杀挑后场高远球。往往中场技术需要较强的击球意识,需要做好预判,提前准备,并且在主动击球的瞬间击球发力的预摆动作要小,手指手腕爆发力要强,既需要积极的判断,又要有判断的预见性,主动的出击性,才能够争取到中场击球的主动,否则,如果只是一味的防守的话,只能将自己置于更加被动的状态,消极防守。

由表可知,戴资颖和因达农的中场技术技术主要是平抽平挡,戴资颖的平抽平挡甚至高达93.8%,说明,两人都是进攻型选手,会根据比赛中的实时情景,集中精力,找准进攻的机会。除了主动进攻外,因达农会根据场上选手跑动状态,通过接杀球挡网前对角线,充分调动选手的跑位,出乎意料的落点对选手在场上灵活的步伐要求很高,但对于场上灵活步伐的戴资颖来说,这一战术并不能一招制胜,往往因达农的勾对角反而使自己处于被动的状态,而戴资颖往往可以从被动状态转化为进攻状态,为自己的下一拍进攻充分准备。

3.4 戴资颖和因达农后场技战术统计分析

表6 戴资颖和因达农后场技术统计

高球

杀球

吊球

合计

戴资颖

45

21

42

108

使用率

41.7%

19.4%

38.9%

100%

因达农

55

37

29

121

使用率

45.5%

30.6%

23,9%

100%

图5

在后场技术使用中高球,吊球,杀球是最主要的技术,其中高球使用居于第一位。在女单比赛中,运动员也倾向于后场的控制与反控制。后场技术技术一般都是用来主动进攻,或者调动,控制对手的,所以后场技术又被称为主动进攻技术,在一场羽毛球比赛中,往往得分在后场技术的较多,所以后场区域是双方必争之地,后场击球技术也是整个羽毛球技术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并且,后场技术一般都是女性运动员的弱项,拼后场技术需要良好的体力耐力,当然,灵活的步伐,在后场能够在最恰当的位点击球往往可以为自己的下一拍进攻防守留下充分的时间做准备。

由表可知,戴资颖和因达农在后场技术中主要运用高球技术,高球技术主要打稳定,看谁先失误,同时针对于体力较弱的选手而言,选手不愿意多拍,多会选择果断进攻较多,因达农除了高球之外,选择主动进攻的杀球,以期望结束比赛。戴资颖身体素质好、爆发力强、体力好保证了她在场上能迅速做出反应。她的高球技术一方面消耗对手体力,另外还可以降低进攻的威力,为自己的防守和下一拍的进攻做充足的准备,除了高球,戴资颖使用居多的是吊球,调动对手,消耗对手体力,同时为自己的下一拍做准备。

3.5.得失分统计

图5

在后场技术使用中高球,吊球,杀球是最主要的技术,其中高球使用居于第一位。在女单比赛中,运动员也倾向于后场的控制与反控制。后场技术技术一般都是用来主动进攻,或者调动,控制对手的,所以后场技术又被称为主动进攻技术,在一场羽毛球比赛中,往往得分在后场技术的较多,所以后场区域是双方必争之地,后场击球技术也是整个羽毛球技术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并且,后场技术一般都是女性运动员的弱项,拼后场技术需要良好的体力耐力,当然,灵活的步伐,在后场能够在最恰当的位点击球往往可以为自己的下一拍进攻防守留下充分的时间做准备。

由表可知,戴资颖和因达农在后场技术中主要运用高球技术,高球技术主要打稳定,看谁先失误,同时针对于体力较弱的选手而言,选手不愿意多拍,多会选择果断进攻较多,因达农除了高球之外,选择主动进攻的杀球,以期望结束比赛。戴资颖身体素质好、爆发力强、体力好保证了她在场上能迅速做出反应。她的高球技术一方面消耗对手体力,另外还可以降低进攻的威力,为自己的防守和下一拍的进攻做充足的准备,除了高球,戴资颖使用居多的是吊球,调动对手,消耗对手体力,同时为自己的下一拍做准备。

3.5.得失分统计

表7 双方主动失分统计

表8双方主动得分统计

由表格7.8可知,因达农的失误分较多,主要失分点在杀球,高达18.2%的比率,在本场比赛中,第二局开始时,戴资颖明显提速了许多,加快了比赛的节奏,并且她不断地将因达农控制在后场底线,为了不与戴资颖纠缠与多拍,因达农选择主动进攻较多,但是加速时,没有掌握好接球的最佳位点,往往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选择主动进攻较多,导致她的杀球的失误率较高,戴资颖的失分主要集中在中场的平抽平挡和挑后场球,失分率高达22.7%,中场是戴资颖的一个弱项,整体戴资颖的失分较多,到同时在主动得分这一块,戴资颖控制着比赛的节奏,主要依靠杀球得分,在赛场上较为主动,同时她的适时的勾对角也为自己赢得不少分数,给对手一定的心理压力。因达农的主要得分也是集中在杀球,配合前场的小球技术动作,使用打四方球战术,调动对手从中寻找进攻的机会。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在发球方面,戴资颖在第二局连续失分的情况下灵活变换发球方式,选择网前小球,为自身创造主动进攻的机会。而因达农一直选择后场高远球,单一的选择防守状态,让对手连续得分,直至最后输掉比赛。

4.1.2在接发球和网前球方面,戴资颖和因达农都有细腻多变的网前技术,主要是看谁能够找到对方弱点,占据主动的机会。前场戴资颖的小动作居多,用假动作迷惑对手,影响到因达农对球的预判和第二次启动。虽然前场球的失误也多,但给了对手一定的心理压力,所以说细腻的手法在网前取胜上至关重要。

4.1.3在中场技术方面。戴资颖的中场技术发挥的不错,处理因达农的中场球,戴资颖选择主动的平抽居多,防范了因达农的杀球与前场的连贯,为自己争取主动进攻的机会。

4.1.4在后场技术方面,对于伤病初愈的因达农来说,她不愿和戴资颖连续的纠缠多拍,所以在后场被动提速时,她会选择主动的进攻,这会很快的消耗自己的体力,戴资颖的后场技术相比较而言不如因达农的稳定,造成许多失误,但是戴资颖会利用自己体力和步伐的优势,将因达农控制在后场,配合前场技术,充分调动对手,逼迫因达农加速失误。

4.2 建议

4.2.1在发球技战术方面,我国女性运动员的训练要加强练习发后场高远球和网前球,以及对平高球和平快球的发球技术的结合运用,使发球具有变化性。

4.2.2在后场技术方面,运动员需要更加主动的进攻,一方面防止对手的连续的进攻以及前场和后场的连续连贯,在恰当的时候可以通过加速的方式,加快比赛的节奏,迫使对手被动加速,针对于体力和耐力较差的对手,突然加速迫使对手被动加速失误。

4.2.3戴资颖的前场技术小动作较多,给自己造成了很多失误,很大程度上给对手带来巨大的压力,建议我国女单在训练女队员的时候,不仅仅要注重手法的细腻,也要注重动作技术的到位训练,在赛场上需要大胆的运用自己细腻的手法技术,困惑对手下一拍的回球路线,给对手制造一定的心理压力。

4.2.4选择更加主动的进攻,提前做好充分的接球准备,需要训练运动的快速启动。主动击球意识,快速反应能力,提高运动员技战术能力,这不仅仅在中场技术中通用,在全场各区域都应该重视。

参考文献

[1]周志辉.《羽毛球技巧图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石丽.新赛制下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技战术变化与发展趋势[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3]陈丽丽.现代女子羽毛球技术发展趋势的探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4]钟建萍.羽毛球新赛制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战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1):93-96.

[5]芦忠文,吴雪清,杜长亮.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发球、接发球技战术特征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4):62-67.

[6]蒋家珍,钟秉枢.应用“羽毛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统”研究林丹与李宗伟的胜负转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9):97-100.

[7]李博,谢俊.羽毛球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比赛得分特征对比分析--以2013年10场国际羽毛球赛事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决赛为研究对象[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2):10-16.

[8]周成林,章建成.不同比赛情景视频对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8,32(5):14-20.

[9]魏勇,刘宇.羽毛球运动步法分类及使用频率[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5):54-60.

[10]刘丹,聂上伟.第30届奥运会男单决赛林丹和李宗伟技战术统计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1):90-93.

[11]罗建英、程勇民.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对策思考[J].体育科学.2002,01:60-62.


论文作者:崔之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2017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技战术分析论文_崔之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