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研究论文_段梅香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研究论文_段梅香

曲靖宣威市中医院 云南曲靖 6554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均行CT诊断的临床表现。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中选取48例,根据腺瘤的类型进行分组,各24例。实验组为浆液性囊腺瘤,参照组为黏液性囊腺瘤。对所有患者均行CT诊断,对其CT诊断结果。结果:2组患者的病灶形态、部位、最大囊腔直径,经对比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均行CT诊断,其临床症状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行CT诊断可清晰分辨两种胰腺瘤类型。

【关键词】胰腺肿瘤;CT表现;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

临床上胰腺囊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以及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常发生在中老年女性中,其占胰腺肿瘤的2%。现今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此疾病的检出率明显提升,但行影像学诊断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以及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无明显差异[1]。现对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以及胰腺浆液性囊腺瘤行CT诊断的价值作分析。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中选取48例,根据腺瘤的类型进行分组,各24例。实验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3:11,年龄选取区间为31岁至65岁,年龄均值为(48.35±4.16)岁;参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0:14,年龄选取区间为32岁至66岁,年龄均值为(48.64±4.23)岁。分析48例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对比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方法

使用64排螺旋CT机(GE宝石能谱 Discovery CT T50HD)对患者进行检查。告知患者在检查前8小时不可摄入食物和水,在CT扫描前半小时需口服600~1000mL水,让患者取仰卧位,并屏气,膈顶至盆腔上缘之间为扫描范围。扫描参数设置为260mA、130kV、FOV为40cm×40cm,重建层厚设置为1.5mm,取100mL对比剂碘海醇对患者肘部静脉进行注射,之后对患者行双期增强扫描,少数患者采取MPR,对其进行三维血管重建。动脉期扫描时间为28~31s,静脉期扫描时间为62~69s,延迟期为5min。

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CT图像进行分析,主要包含病灶部位、形态以及最大管腔直径等。

1.3 判定标准

分析行CT诊断后,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以及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情况,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对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19.0软件,当所有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采用p值小于0.05表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分析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以及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病灶部位

实验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病灶部位在头部的患者有18例,其比例为75.00%;在尾部的患者有6例,其比例为25.00%;参照组胰腺黏液性囊腺瘤的病灶部位在头部的患者有10例,其比例为33.33%;在尾部的患者有14例,其比例为58.33%;经对比,卡方值=5.4857,p值=0.0191<0.05。

2.2 分析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以及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病灶形态

实验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病灶形态为分叶状的患者有13例,其比例为54.17%;为卵圆形或圆形的患者有11例,其比例为45.83%;参照组胰腺黏液性囊腺瘤病灶形态为分叶状的患者有6例,其比例为25.00%;为卵圆形或圆形的患者有18例,其比例为75.00%;经对比,卡方值=4.2686,p值=0.0388<0.05。

2.3 分析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以及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病灶最大囊腔直径

实验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病灶最大囊腔直径在2cm之上的患者有6例,其比例为25.00%;最大囊腔直径等于且小于2cm的患者有18例,其比例为75.00%;参照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病灶最大囊腔直径在2cm之上的患者有15例,其比例为62.50%;最大囊腔直径等于且小于2cm的患者有9例,其比例为37.50%;经对比,卡方值=6.8571,p值=0.0088<0.05。

3.讨论

临床上胰腺囊腺瘤主要分为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以及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均属于胰腺外分泌造成的肿瘤,在早期病情不明显,其病程时间较长,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扪及包块等症状,在体检时,对其不能进行准确判别,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情况[2]。因肿瘤性质存在一定差异,临床治疗方案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术前需明确肿瘤类型,为临床上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3]。

经对比得出,2种腺瘤的病灶形态、部位、最大囊腔直径等均存在一定差异性,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主要因素为:行CT诊断可在任意角度上进行图像重建,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层薄以及速度快等优点,将图像质量予以提升,重建后可将肿瘤的大小、性质、部位等予以清晰显示,对肿瘤的细微形态变化予以清晰显示,将诊断准确率提升,可清晰、多角度、直观的观察出胰腺囊腺瘤,将漏诊率和误诊率予以降低,为临床治疗、诊断、预后提供重要价值[4]。黏液性囊腺瘤具有较大的囊肿,具有较多黏液,柱状细胞组成内皮,瘤细胞中黏液十分丰富,囊肿内壁十分光滑,其乳头处于突起情况,存在恶变的危险。浆液性囊腺瘤属于蜂窝状、多孔状,囊内具有间隔的结缔组织,囊肿可由多个小囊肿组成,囊肿内皮由单层扁平细胞或者立方细胞组成,瘤细胞不发生核分裂。

综上所述,对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均行CT诊断,其病灶的形态、部位以及最大直径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行CT诊断可清晰分辨两种胰腺瘤类型。

参考文献:

[1]陈朝晖.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8,16(1):67-68.

[2]郝敬军,赵林,庄伟雄等.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诊断与鉴别[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2):273-276.

[3]罗帝林,赵志清,黄春元等.多层螺旋CT对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4(4):419-421.

[4]杨尊帅,胡秋根,杨少民等.多层螺旋CT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3):119-121.

[5]丁珂,王延杰,严昆等.胰腺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2):148-149.

论文作者:段梅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研究论文_段梅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