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免疫抑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论文_李红

分析免疫抑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论文_李红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1

摘要:目的 对免疫抑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8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单纯环孢素A和免疫抑制联合环孢素A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展开血常规检测,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常规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免疫抑制疗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血常规检验在疗效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并推广。

关键词:免疫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抗胸腺球蛋白环孢素A血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综合征,在儿童中比较常见,属于一种难治性血液疾病。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包括有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免疫抑制两个方面[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免疫抑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抽取其中的9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后,每组49例。在对照组中包括有男28例,女21例,年龄3个月-16岁,平均(6.7±1.3)岁,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者2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者27例;观察组中包括有男27例,女22例,年龄4个月-15岁,平均(6.5±1.2)岁,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3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6例。以上统计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以及疾病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98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环孢素A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抗胸腺球蛋白联合环孢素A进行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有效率、生存率、死亡率等。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环孢素A进行治疗,具体方案为:初始剂量 3-5 mg/(kg?d),分 2 次口服,疗程为4个月。对环孢素A血浓度进行监测,依照监测结果酌情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使之达到理想的血药浓度,定期对患者肝、肾功能进行监测,起效后逐渐减至小剂量[0.5-2mg/(kg?d)],持续用药 3 个月以上。

观察组:接受抗胸腺球蛋白联合环孢素A进行治疗,具体方案为:环孢素A用法与用量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抗胸腺球蛋白连续静脉滴注5天,剂量为2.5-5mg/(kg·d),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适量皮质激素以及Hi受体阻滞剂等,酌情给予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对比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结果

经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者17例,异常率为34.69%,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者29例,异常率为59.18%,显然治疗组患者血常规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 治疗有效率对比

经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为治愈者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67%;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为治愈者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7.14%。显然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3 生存率对比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达1年以上,观察组患者1年以上生存率为87.76%,2年以上生存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1年以上生存率为67.35%,2年以上生存率为51.02%。显然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因素,目前在临床上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多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抑制治疗两种方案,近几年随着再生免疫介导致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使得免疫抑制治疗在临床上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针对不存在适合供体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更理想[3]。本次研究中对9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别采取环孢素A和抗胸腺球蛋白联合环孢素A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接受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且其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证实了免疫抑制治疗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疗效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绍良,黄永兰.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02):81-87.

[2]谢垒,盛光耀,徐学聚,王颖超,赵晓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09):701-702.

[3]张丽红,王慧君,张莉,周康,杨栋林,阎嶂松,等.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04):219-222.

论文作者:李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分析免疫抑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论文_李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