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场十大趋势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市场的十大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世界市场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道路上仍然荆棘丛生

乌拉圭回合协议改善了市场准入条件,制成品关税平均削减1/3以上,非关税壁垒大大缩小,农业和服务业的多边规则拉大,各种原则、标准和解决争端的程序得到加强和明确,世界贸易组织将以世界经济联合国的地位协调处理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各种关系。很明显,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因之提高。但是,今后几年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是有限的,市场准入的进展在各地区和各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反差。世界经济贸易仍面临着四大阴影:第一,保护主义仍有抬头的危险,这种保护主义有可能在人们普遍关注劳动、社会和环境标准的时侯设法用贸易限制措施来作为对策;第二,多边体系支持者和双边解决办法提倡者之间仍会发生争端;第三,“过份的”地区性安排与多边体系之间可能会产生激烈的矛盾,这两种趋势虽然将并存下去,但前者往往更有吸引力,因之,地区性保护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将会得到加强;第四,较贫穷的国家仍处在国际贸易体系的边缘。

世界货币储备格局将进入欧洲货币与美元两分天下的准阶段

与一般预测“三分天下”(美元、日元、马克)相反,日元近期内不可能成为主要世界储备货币,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第一, 日本在80年代中期后,虽然一度在一些重要指标(如:最大债权国、汽车销量等)上领先于美国,但是,随后日本头脑发热,急于求成,犯了致命的“泡沫经济”的错误;第二,日元汇率极不稳定,在亚洲地区缺少与日元连动性高的货币圈;第三,日本国内市场的封闭性,尤其缺少象美国国库券那样广泛和牢固的短期证券市场,可让证券商24小时之内自由进出。与日元相比,由德国马克为主干货币的欧洲货币有可能逐步崛起,成为实际的主要的世界储备货币。德国出口的70 %在欧洲内部, 而且80%的交易以马克结算,周围货币与其连动性好。欧洲货币统一进程在今后平稳地发展就会造成一种新的局面,在美元缓慢削弱的同时,欧洲货币作为新的主要的世界储备货币而得到增强。

对世界经济贸易过去一直存在巨大影响的美国,面对世界经济新的革命性巨变,开始并在今后几年内加强它的“新兴大市场”战略

今后几年乃至十多年,美、欧、日本市场的发展速度将比世界新兴市场慢得多。这些导致世界进口量以比发达国家市场增长快得多的新兴市场可能是:中国经济区(大陆、香港、台湾),韩国、东盟、印度、南非、波兰、土耳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其中中国经济区是世界第七大经济(94年GDP7837亿美元), 同时还是世界第四大贸易实体(94年外贸总额约7240亿美元)。虽然,世界经济真正革命性的剧变可能在下一世纪的某一时期,但是美国已采取了应对此种剧变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它的世界战略进行了调整。这一战略的核心部分就是支持美国公司打入上述新兴市场地区,尤其对亚洲采用了以市场准入为中心,以贸易不平衡问题为突破口,以亚太经合组织为桥梁,强行进入亚洲市场。美国战略的调整将在今后几年对这些区域的经济贸易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卫星通讯、旅游、基础设施等市场的崛起,将推动国际市场重心向高技术、服务贸易方向转移

今后几年,世界卫星通讯市场,特别是亚太地区卫星通讯市场将以强劲势头增长。据推测,亚太地区该市场到2005年将高达70亿——100亿美元,加上欧美卫星通讯市场,全球卫星通讯市场预计可达200亿美元。

随着游行费用的下降、各国政府解除政治障碍以及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世界将进入名符其实的全球性旅游时代,预计十年后,全球旅游从业人数将高达3.3亿人,年收入将高达72万亿美元。

随着新兴市场地区的形成,该地区基础设施市场将剧烈地膨胀。仅东南亚地区,今后十年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达1.47万亿美元,年投资额将从1995年的1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2100亿美元。

由于从计算机到汽车、洗衣机等产品对半导体的需求迅速增加,估计世界范围内半导体销售额从95年的1380亿美元增至本世纪末的3500亿美元。

新技术的成熟并进而形成新兴产业,今后十年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是: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温超导、遗传工程仿生学、环球个人电话、虚拟现实及新材料等。与上述新产业相连的是其它制造业产生。

管理精英集团日益占据企业、国际机构的支配地位,在今后的年代中,他们将更加广泛深入地影响世界经济贸易乃至世界政治的发展

超级管理阶层——高级经理、顾问、律师、银行家等等,他们在过去的世界经济贸易中的作用与地位已日益明显,其权力和特殊地位很少受到遏制和动摇。随着技术的进步,对市场的驾驭越来越从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从商品形态向服务形态、从实物资本形态向虚拟资本形态拓展,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中,实物成份的比重相对下降,“概念上的东西”所占的成份相对上升,从而使超级管理阶层的地位从性质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商品和劳务在国际间有效流动的支持系统一部分的跨国金融交易,管理精英集团所起的支持作用得到了最明显的佐证。

具有崭新意义的亚太经济合作将在寻求一种最适方式后得到发展,与此同时,亚太次区域化趋势也在加强

尽管亚太地区在1994年11月签署了“茂物宣言”,然而调和18个成员之间各不相同的经济和文化分歧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因此,寻求较少矛盾与分歧的次区域化经济贸易合作就作为对亚太地区经济贸易合作的补充而得到加强。目前,东盟在拉入越南之后,正考虑把老挝、柬埔寨和缅甸扩大进去,以组成东南亚十国集团,从而推进东亚经济区。印度在1991年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南亚经济区。澳洲则有澳新经济区在加紧运作。今后,这些次区域化经济贸易合作将更先于亚太区域化经济贸易合作获得发展。

消费行为的“非居间化”(disintermediation)逐渐兴起,将会引起零售方式的一场革命

随着通讯和信息技术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物时将摒弃传统的销售渠道,而开始通过电视商场和计算机网络进行。这种不通过中间商打交道的发展趋势,不仅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将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进而引起商业以及与商业有关的社会经济生活各个层面的变化,其中包括制造、营销、媒介、运输、城市建设等都将随之变化。

世界粮食供不应求将持续相当长时期

世界人口在今后若干年内继续不断增长。据资料预计,201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72亿人。相对人口的增长, 农产品增长率可能继续放慢, 60年代全球农产品增长率为3%,70年代为2.3%,80年代为2.1%。 进入90年代,农产品增长率仍然起伏不定,到本世纪末很难获得较高的增长率。然而,占全球人口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率继续大大高于发在国家人口的增长率,因此,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粮食的依赖程度将继续加深。

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将继续保持恶化的趋势

乌拉圭回合之后,世界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矛盾运动对初级产品贸易带来的是更多的挑战。制成品获得了比初级产品更大的贸易自由度,进一步提高了制成品生产销售的规模经济。相比之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初级产品贸易仍设置了不少限制。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一些专家曾几番预言,全球对非燃料矿产品需求量增加,令该类商品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但是,事实是尽管非燃料矿产消费量惊人,但持续的供给短缺并未发生,相反,世界储备量增加了。今后若干年内,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仍将受到初级产品自身需求弹性、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替代产品的不断出现以及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而继续恶化。

原东欧、苏联国家的经济转型已基本完成,经济滑坡已得到制止,这些国家的经济将自西向东分别从谷底爬升,其中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将进入经济增长阶段

原东欧、苏联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世界经济将带来下列影响:

1、欧洲联盟过去曾努力寻求向东扩展, 原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为这种努力增加了实际的可行性。今后几年,某几个原东欧国家可能成为欧洲联盟的新成员。

2、俄罗斯将加强同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 并在这一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这一合作形成区别于其它区域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

3、发达国家对这一地区的进入将会加强, 特别是对这一地区的资本输出将加强,从而使世界资本的流向发生新的转移。

标签:;  ;  ;  

世界市场十大趋势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