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工匠精神”论文_马若溪

我看“工匠精神”论文_马若溪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高三(1)文科实验班 北京 100080

悠悠岁月,多少斧凿声。

工匠,自古而有。仿佛总是在逼仄的斗室中,嘈杂的绣坊里,抑或挥汗如雨的敲打之间,窥见那一个个不知名的背影。时光遥渺,岁月经年,他们的身影不可追寻,仿佛永远卑微而渺小。然而却有莫名的力量指引着我们,追溯寻找着他们的身姿与灵魂。那是博物馆中薄胎如鸡卵的瓷,展览室里精美温润的玉……当将相已为白骨、红颜化作齑粉,只有他们仍静默地存留,带着几乎超于尘世的华美,宁然地俯瞰红尘来去。有时,我几乎想用手指轻触那古老的器物,却往往被冰冷的玻璃阻隔。但我知道,一触便是千年的风月。

有时我觉得那些器物中存留着工匠的灵魂,那是他们的精神执着的存留,越过古今王侯、千载风流。那是他们的双目,替他们看尽繁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他们卑微渺小,然而他们的技艺在日复一日的追求中日渐完美,不可思议。他们为这并不为人们如何尊崇的职业倾付岁月。

那是何等的专注与耐心,使他们不求利益,一点点雕琢手中的器物;那又是何等的热爱与执着,让他们不求名利,一丝丝打磨手底的作品?那是他们的坚守,在岁月里绽放悠然的光芒。

如今的时代再不是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曾经。人们于快速的生活中习惯了漠视时间与空间,在“高效”的工作中学会了藐视耐心与坚守。有时候,我分不清究竟是利益消磨了人们的坚守,还是所谓效率摧残了人们的耐心。人们宁愿分秒之内做出百件次品,也不愿倾付时光打造一个奇珍。然而,这难道仅仅是坚守与耐心的失去吗?在这一切背后,一种执着、认真、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也正随耐心与坚守一起,离人们远去。

于是,我们奔赴日本,购买马桶盖;我们涌向瑞士,去抢购手表……泱泱大国,我们并不是缺少技术、缺少才干。我们唯一所缺少的,正是那日渐失去的坚守执着的生活态度,那种曾指引我们祖祖辈辈沉静而耐心努力的工匠精神。

幸好,浮华声里,又一种声音日渐响亮。顾秋亮,一位钳工,组装潜水器精密程度达到“丝”级。为了保养潜水器,他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不管日晒雨淋。胡双钱,为飞机制造零件,35年来从未出过一件次品,曾因为担心零件保险没有上好,凌晨三点,骑自行车赶到单位检查。他们手中的作品,并不是当年工匠手中的奇珍,然而在他们手中,一个零件也为工艺。

他们的身份并不高贵,内心却充实而平静,因为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坚守与执着。那是他们挥汗如雨时手中仍轻轻旋转的钳,那是他们疲倦不堪时手中仍稳稳挪动的尺……纵然疲惫,仍聚精会神;纵然苦累,却追求着完美。一日工匠,一生工匠,那是远胜于现代高效迅速的倾付岁月的坚守,坚守成一种生命的姿态、一种尊严与骄傲。他们的身上仿佛有光芒,照破无数迷惘的仿造者,点醒多少机械的制造工。在这个时代,他们就是英雄。

他们的精神同前人一脉相承,同样的耐心与专注成就了他们的技艺。如今他们为人称颂,但我们都清楚,无论有无颂扬,他们都会如此,认真地雕琢手中之物,坚守成令人敬仰的姿态。

凭谁论,斧凿声里,不出英雄?

论文作者:马若溪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7

标签:;  ;  ;  ;  ;  ;  ;  ;  

我看“工匠精神”论文_马若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