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案例分析_可持续发展论文

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实例论文,模型论文,评价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4)11-0007-08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可以描述成:“一个特定系统在规定目标和预设阶段内可以成功地将其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稳定地约束在可持续发展阈值内的概率”,即“一个特定的系统成功地延伸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1]。对行业而言,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理解为该行业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形势大环境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不断变革与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同时,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一个通过比较而得到的相对的概念。对于一个经济发展区域而言,不同的行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不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行业最容易形成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地方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的重点。为此,本文尝试性提出“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ISDC),然后结合广西实际,按照新的工业行业分类,对广西工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试图为广西未来工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ISDC)的构建

(一)评价模型设计过程

首先,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的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它的市场竞争力,一个没有竞争力或竞争力较弱的行业,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而不管它在资源节约上或在废物利用上做得如何好;相反,只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工业行业,才有能力采用新技术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第二,工业行业发展状况如何,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也决定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增长贡献率大的行业,才有可能获得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有望成为主导产业。第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工业行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第四,行业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能力是行业稳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资源的制约,资源综合有效利用能力强的行业才有可能摆脱资源的“瓶颈”制约,获得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力反映该行业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果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必然被社会淘汰。第五,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切实解决工业化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工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竞争力+经济增长贡献率+科技创新能力+资源有效利用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即:

ISDC={市场竞争力、经济增长贡献率、科技创新能力、资源有效利用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其中,市场竞争力、经济增长贡献率反映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数量水平,构成发展度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反映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时间水平,构成持续度平台;资源有效利用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反映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水平,构成协调度平台。在发展度、持续度和协调度这三大平台的基础上,进入评价模型的最高层次——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合成(详见图1)。

图1 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ISDC)方框图

(二)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

ISDC模型指标体系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完备性原则。所选择的指标应尽可能全面反映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个方面,并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虽然所选指标很难对各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要素各个方面作出详尽的描述,但能够反映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主要指标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把握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水平。

2.客观性原则。在确立指标体系时,通常有硬指标(量化指标)和软指标(评议性指标)。硬指标(量化指标)相对比较客观,而软指标的量化较为复杂,一般通过问卷调查完成,费时、费工、费资。此外,使用软指标还常常带入较强的人为主观因素。所以,这里选取指标时尽量采用硬指标,尽可能不用软指标。

3.可行性原则。选择的指标要切实可行,容易操作,统计指标数据能较容易地从统计年鉴或从互联网上获得。

4.动态性原则。行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评价指标体系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即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三)指标体系的内容

根据上述原则,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选取了23个原始指标或统计生成指标,构建了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二、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ISDC)的评价方法

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指数是通过几个层次的能力指数合成而得到的。因此,要先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和指标权重的确定,然后再进行指数合成。

(一)数据标准化处理

处于底层指数的计算是最基本的计算,所以,在进行各指标指数计算之前,应先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指标变成无量纲、无单位的纯数值。数据标准化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有差因子法、商因子法、直接标准化法和功效系数法等。这里采用功效系数法,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负数指数出现,另一方面是便于逆向指标的处理。具体标准化处理的公式如下:

I[,ij]=(Y[,ij]-MinY[,j])/(MaxY[,j]-MinY[,j])*40+60

其中,I[,ij]是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Y[,ij]是原始数据,MaxY[,j]、MinY[,j]是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脚号i、j分别表示第i个行业和第j个指标。逆向指标处理公式为:

I[,ij]=(MaxY[,j]-Y[,ij])/(MaxY[,j]-MinY[,j])*40+60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中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等权处理方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法),即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等权处理方法,三级指标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的指标权重见表1(由于篇幅有限,具体方法介绍这里省略)。

表1 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

指标解释

权重序号

市场占有率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全国该行业

产品销售收入0.13941

总资产贡献率

利税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0.12132

市场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100%0.08243

竞争成本费用利润率 0.12134

力 0.5 全员劳动生产率 0.0925

销售利税率 0.08586

发企业亏损面 逆向指标

0.08247

展 1/3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利税

0.07788

度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

0.10569

人均劳动报酬从业人员劳动报告/年平均人数0.092

10

经济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行业工业总产值/全部行业工业

增长总产值0.1731

11

贡献率 0.5 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行业工业增加值/全部行业工业

增加值0.2911

12

利税贡献率 行业利部总额/全行业利税总额

0.2911

13

就业贡献率 行业从业人数占全部行业从业

人数比重 0.2448 14

新产品产值率新产品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0.221215

持科技科技活动人员比重 0.167616

续 1/3创新研究与试验发展经验比重0.239917

度能力拥有发明专利数0.117218

设备新度系数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0.254119

资源有效每万元工业总产值电力消费

利用能力0.5 量增长率 1.000020

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0.333421

调 1/3环境保 0.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0.333322

度护能力 工业废气排放量比重

工业废气排放量/全部行业工业 0.3333 23

废气排放量,逆向指标 0.333323

(三)综合能力指数的计算

行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指数的合成采用由底层逐级往上层合成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合成5大类能力指数。在各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用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汉重合成5大类能力指数

三、广西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一)工业主要行业和评价指标数据的确定

按照ISDC模型,试对广西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评价时点选择2003年。根据新的工业行业分类,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和比较分析,这里对部分行业进行合并和调整后,得出18大类工业行业:(1)矿采选业;(2)食品工业;(3)烟草制品业;(4)服装及纺织品业;(5)木材加工业;(6)造纸及纸制品业;(7)文体用品业;(8)化学工业;(9)医药制造业;(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金属制品业;(14)机械制造业;(1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通信电子工业;(17)电力工业;(18)自来水工业。原始数据见表2。

表2 广西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评价指标(2003年)

市场总资工业 成本费全员劳销售企业亏百元固定百元销人均劳①新

②科技

占有产贡增加 用利润动生产利税损面 资产原价售收入动报酬产品

活动人

率(%)献率值率 率(%) 率(元率 (%)实现利税实现利(元)产值

员比重

工业行业 (%) (%)

/人)

(%) (元) 润(元)率%) (%)

矿采选业

1.26615 33.56 3.2326388 11.62

36.61

8.96

3.05 1189913.24

2.01

食品工业1.2

1062 24.85 4.4754288 11.81

41.93 12.65

4.09 11688 4.1

4.33

烟草制品业 1.79

6054 55.2314.33

547778 54.97

16.67 111.62

8.09 21185 2.12

2.62

服装纺织品业

0.34205 25.24 2.2426633 4.54

46.96 15.732.2

792239.07

3.27

木材加工业 1.7756 32.64 3.9629481

9.7

18.18 17.74

3.74 12082 5.75

5.27

造纸纸制品业

1.71105 20.41-3.6532857 1.96

43.82

1.13

-3.8 1073511.84

6.26

文体用品业 0.41366 32.55-0.9922911 5.55

39.51

5.45 -1 130890 0

化学工业

0.85639 17.78-6.3274336 -2.56

40.46 12.34 -8.95

9209 6.394.39

医药制造业 2.02

1603 36.1211.5168931 20.6728.1 26.91 10.34 18382 21.58.22

非金属制品业

1.95607 27.15 1.2621494 8.57

43.53

6.62

1.25

8611 8.914.59

黑色金属冶炼

1.74

1687 22.56 8.7476365 14.77

29.63 22.34

7.91 20614 2.614.47

有色金属冶炼

3.12

1168 29.27 9.681583 15.0843.9 11.65

8.76 17906 4.466.61

金属制品业 0.34606 19.89 3.2544565 6.05

33.33

11.8

3.16

11740

0

机械制造业 0.85617 24.97 2.8541141 7.49

41.29 11.46

2.76 1627733.98

10.65

交通运输设备

2.84

1506 18.94 5.3596643 10.64

29.37

30.9

5.09 2059165.444.63

通信电子业 0.11614 31.85 5.8361596 8.42

29.41 14.925.3 13117 1.033.29

电力工业

1.52248 54.9511.32

105030 31.25

38.72

6.42 10.35 2601901.18

自来水工业 2.2212 56.48 0.7932239 7.45 501.8

0.82 2160801.85

续表2

工业行业

③研究④拥设备工业工业增利税就业 工业废工业固工业废 每万元工

与试验有发新度总产加值贡贡献贡献 水排放体废物气排放 业总产值

发展经明专系数值贡献率 率(%)

率(%)达标率综合利量比重 电力消费

费比重利数(%) 献率(%)(%)

用率

(%)

量增长率

(%) (件) (%) (%) (%)

矿采选业28.01 0 62.62

2.73

3.15 2.217.13 93.4545.161.078

26.17

食品工业27.96 7 63.98

19.61 15.81 14.13

13.7579.1291.8513.037 -15.18

烟草制品业 55.45 0 62.69

2.51

5.21 11.34

0.51 100 23.660.208

-15.18

服装纺织品业15.14 0 66.65

0.91

0.74 0.731.23 63.7891.060.0296.14

木材加工业 87.75 0 61.58

1.65

1.56 0.992.31 74.5299.050.3740

造纸纸制品业13.36 0 75.72

2.35

1.79 0.382.94 78.9987.882.6132.43

文体用品业 0 0 63.42

0.46

0.63 0.211.13 100 100 0.3460

化学工业68.48 0 66.06

10.24 8.76 5.4710.1 97.7774.854.67436.8

医药制造业 52.06 12 67.35

3.64.78 5.493.73 87.3886.960.299

-1.85

非金属制品业13.95 0 68.63

5.73

5.69 4.0714.2594.2397.2724.928

0.41

黑色金属冶炼0.06 4 70.65

7.55

6.37 9.594.49 98.1482.3 12.064 -0.81

有色金属冶炼36.51 14 63.89

5.76.2

6.924.09 74.089.15 28.168

8.59

金属制品业 0 0 80.59

0.95

0.65 0.370.78 99.0779.030.0246.52

机械制造业 55.54 20 47.29

9.02

7.53 5.029.61 93.4185.230.2164.86

交通运输设备49.59 1 56.48

15.85 11.37 13.74

6.33 98.8875.541.6984.86

通信电子业 15.41 0 60.12

0.98

1.09 0.680.95 100 99.820.01 4.86

电力工业65.45 0 67.85

7.12

15.37 17.83

7.88 82.8370.869.97615.65

自来水工业 100

0 64.89

0.57

1.09 0.351.72 100 100 0.001

-4.31

注:表中的市场占有率为2002年数据,①②③④为大中型企业数据,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和广西区统计局提供的2003年广西工业统计数据整理

(二)评价结果

根据ISDC模型的评价方法,对上述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处理。得出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03年广西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

工业行 市场竞争力经济增长贡献率 科技创新能力资源有效利用能力环境保护能力

指数排名 指数 排名 指数排名 指数 排名 指数排名

矿采选业

72.7210

68.8 1170.42

15 68.1817 89.0312

食品工业

76.11 7

97.211 72.711 99.33 1 84.9516

烟草制品业 96.14 1

71.629 71.96

12 98.56 2 88.7 13

服装及纺织品业 67.76 16 61.111674.79

83.3913 85.3415

木材加工业 75.88 8

62.951376.88

4

88.32 7 90.3 10

造纸及纸制品业 67.24 17 63.421275.58

86.45 9 89.2511

文体用品业 68.42 15 60.451864.92

18 88.32 6 99.843

化学工业

64.59 18 80.094 75.93

7

60

18 93.288

医药制造业 81.8 2

70.111082.01

1

89.75 5 93.3 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1.1 13 78.145 71.95

13 88.01 8 85.681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78.78 6

76.018 71.24

14 94.56 3 91.019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79.74 4

73.168 76.62

5

81.7115 63.7918

金属制品业 68.53 14 60.5 1770.16

16 83.3 14 96.574

机械制造业 71.21 12 78.066 81.32

2

84.5811 95.3 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79.05 5

86.9 3 79.56

3

84.5810 95.196

通信电子工业

72.72 11 61.171567.61

17 84.5812 99.972

电力工业

81.74 3

90.622 73.310 76.2816 84.6817

自来水工业 74.7 9

61.351476.13

6

91.644 100 1

续表3

工业行业 发展度 持续度

协调度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

指数 排名 指数 排名

指数 排名 指数 排名

矿采选业 70.76 11 70.42 15 78.61 16 73.26 18

食品工业 86.66 1

72.7 11 92.14 6

83.83 2

烟草制品业83.88 3

71.96 12 93.63 3

83.16 3

服装及纺织品业64.44 17 74.7 9 84.37 14 74.50 15

木材加工业69.42 12 76.88 4 89.31 11 78.54 9

造纸及纸制品业65.33 15 75.5 8 87.85 12 76.23 11

文体用品业64.44 18 64.92 18 94.08 2

74.48 16

化学工业 72.34 10 75.93 7 76.64 17 74.97 14

医药制造业75.96 7

82.01 1 91.53 7

83.16 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4.62 9

71.95 13 86.85 13 77.81 1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7.40 5

71.24 14 92.79 4

80.47 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6.45 6

76.62 5 72.75 18 75.27 13

金属制品业64.52 16 70.16 16 89.94 8

74.87 17

机械制造业74.64 8

81.32 2 89.94 9

81.97 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2.98 4

79.56 3 89.89 10 84.14 1

通信电子工业 66.95 14 67.61 17 92.28 4

75.61 12

电力工业 86.18 2

73.3 10 80.48 15 79.99 7

自来水工业68.03 13 76.13 6 95.82 1

79.99 8

1.市场竞争力。从市场竞争力来看,2002年,排在前10位的行业分别是: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工业、木材加工业、自来水工业、矿采选业。化学工业由于其成本费用利润率和销售利税率均为负数,所以排在末位。

2.经济增长贡献率。从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2003年,排在前10位的行业分别是:食品工业、电力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文体用品业由于其经济规模总量小,工业总产值贡献率、工业增加值贡献率和利税贡献率在18个行业中为最低,所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排在末位。

3.科技创新能力。2003年科技创新能力排在前10位的工业行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自来水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服装及纺织品业、电力工业。说明近年来广西加大传统工业现代化改造的效果开始显现,传统工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加强。

4.资源有效利用能力。由于获取的资料有限,这里只选取工业行业电力消费量指标,但是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也可以大体上反映出工业行业的资源有效利用能力。从分析结果可知,工业行业资源有效利用能力排在前10位的是:食品工业、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自来水工业、医药制造业、文体用品业、木材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环境保护能力。工业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环境保护。这里选取工业“三废”指标来测算工业行业环境保护能力。从分析结果看,环境保护能力排在前10位的是:自来水工业、通信电子工业、文体用品业、金属制品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环境保护能力排在末位。

6.发展度。根据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增长贡献率指标等权合成行业发展度平台指数,用以反映行业的发展程度。从分析结果可知,发展度排在前10位的工业行业是:食品工业、电力工业、烟草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机械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工业。

7.持续度。由于持续度的合成指标只有科技创新能力一个指标,所以分析结果同上述第3点。

8.协调度。根据资源有效利用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指标等权合成协调度平台指数,用以反映工业行业发展过程中与资源、自然环境的协调程度。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协调度指数排在前10位的行业是:自来水工业、文体用品业、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电子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三)综合评价

根据发展度、持续度和协调度三大平台指标等权合成行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指数,分析结果如续表3和图2所示。综合能力指数排在前10位的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工业、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工业、自来水工业、木材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排在后8位的行业依次是:造纸及纸制品业、通信电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服装及纺织品业、文体用品业、矿采选业。

总体来看,评价结果虽然与我们平时的经验判断有些差距,但大体上反映出广西工业的实际情况。从排序的结果看,广西的工业优势行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工业、医药制造业等都排在前列,说明此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通过评价结果分析,可以基本了解广西工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情况,可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启示。

——交通运输设备、医药制造业。这两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指数分别是84.14和83.16,排在第1位和第3位,两者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行业,而且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是广西当前和今后应重点关注并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广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以汽车制造业为主。近年来广西汽车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02年广西生产汽车17.23万辆,在全国排名第8位;2003年生产23.51万辆,同比增长36.45%。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广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规模仍然比较小,产品结构单一,生产集中度不高;企业自主研究开发能力比较弱。广西的医药制造业与其他传统工业行业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仅中成药产量2002年就达到4.52万吨,占全国的8.2%,在全国各省市区排名第3位。广西的医药制造业主要以中药为主,中药现代化进程缓慢、技术创新滞后、缺乏核心技术是制约广西医药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广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技术水平的提升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突破。

——食品工业、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工业。这四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指数分别是83.83、83.16、80.47和79.99,排在第2位、第3位、第6位和第7位,它们是广西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能力的行业。2002年食品工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2%,在广西18大类工业行业中排首位;市场竞争力指数排位,这四个行业分别排名第7位、第1位、第6位和第3位。但这四个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分别排在第11位、第12位、第14位和第10位,均位于后列。因此,应该加大这四个行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广西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以水泥制造业为主,这四个行业是广西的传统产业,在解决就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003年这四个行业的就业贡献率指数分别为100、86.49、87.92和70.42,分别排在第1位、第4位、第3位和第8位。但这四个行业的环境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分别排在18大行业中的第14位、第5位、第8位和第18位。这四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指数分别是77.81、81.97、74.97和75.27,排在第10位、第5位、第14位和第13位,说明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发展这些传统行业,特别是要用现代环保技术改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使这些传统行业焕发新的活力。

——通信电子工业和文体用品业。这两个行业的各项能力指数除了环境保护能力指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比较靠后,这正说明广西忽视了这两个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这两个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通信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两个行业的产品是超出基本生存品以外的消费品,需求弹性大,市场潜力大,应该是值得关注的产业,未来应成为广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四、提升广西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思路

总体来说,为了进一步提升广西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关键是要加强政府引导,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强势行业为突破口,带动其他潜力行业的发展,促进广西工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应立足服务,做好引导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迅速跟踪世界工业技术发展的新信息,制定、调整、修订新的工业发展技术标准和技术政策,发布国内外在工业领域中已开发的新技术成果和信息,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成果。此外,要加强工业发展过程中新问题的预测和分析研究,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对广西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及时调整产业政策,确保工业持续发展。

(二)继续扶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经济增长贡献率大的强势行业

应继续支持以汽车工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食糖生产为主的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和以钢铁制造为主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强势行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促进其做大作强,突现其支柱作用。当前,立足柳州汽车工业的发展基础,要抓住国内三大汽车集团(上汽、东风、一汽)和美国通用、法国雷诺、日本日产三大跨国公司齐入柳州的机遇,强化集群效应,做强做大柳州汽车工业。在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领域,主攻中药的现代化和产业化,适当发展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生物医药产业。

(三)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高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是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集群是行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和广西资源禀赋优势以及产业关联强度,广西要重点培植汽车、机械、冶金、石化、制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现代医药等产业群,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传统产业在广西工业经济中占有绝大比重,仍然是广西工业的主体。要加大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工业设备和技术水平,把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的技术改造结合起来,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调整传统产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使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促进广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工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一是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加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创业者积极性与创造性。二是要积极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政府要通过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通过制定有关法律和条例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平竞争环境,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合法权益;通过理顺税制和信贷关系,引导和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三是要建立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大幅度提高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力度。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拓宽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二是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企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产品。三是依靠技术进步,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七)运用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建立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调控体系

要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开发实施一套实施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工具,如通过税收政策,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征收污染税、将资源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等。既要对企业所生产的污染性的产品征税,以减少污染产品的产量,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也要对污染本身征税,以激发污染的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治理污染,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此外,要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建立有利于资源更新的经济补偿机制。

标签:;  ;  ;  ;  ;  ;  ;  ;  ;  ;  ;  

工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案例分析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