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韩宁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韩宁

齐齐哈尔宏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伴随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也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向多样化的模式实现转变。多样化的模式下,不仅使得施工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建筑工程需要灵活施工,而且选择相对优势突出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安全,使得建筑工程的可靠性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影响因素

1.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制因素

混凝土质量以及成分配比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存在着材料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配制工艺不合理等问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混凝土质量管控不住是由于检验环节出现了问题,没有按着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检验,同时在材料选型、保存和运输环节,如果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也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混凝土的配制工艺不科学,是因为没有依据施工技术标准来对配比进行合理的计算,只是依据过去的配比经验来进行设计,导致配比和材料具备的性能达不到一致,混凝土具备的强度和塌落度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这就对建筑的质量造成了影响。

1.2混凝土强度、水灰比因素

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水泥强度等级高,形成的混凝土就会具备很高的强度,土木工程种类之间的差异导致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也不尽相同,必须要结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现场环境影响因素,科学合理的选用满足实际要求的水泥,水泥规格型号选用的准确,可以为土木工程打下良好的质量基础。除此之外,水灰比因素对于混凝土结构强度之间形成正比例关系,为了有效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应该科学合理设计出满足实际施工需求的水灰比,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为达到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要求,进行可靠的保障。

1.3温度控制方面的影响因素

温度也是直接影响混凝土构件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对温度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混凝土构件内部和外部就会形成很大的温差,极易产生裂缝和变形等质量问题,混凝土结构具备的强度和稳定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对温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当温度大于混凝土承受极限,具备的抗拉强度就会显著下降。所以,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应该首先对其性能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掌握,从周围环境的温度状况,混凝土在固结时形成的水化热问题,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温度控制方法,从而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2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运输

搅拌运输车是当前混凝土现场施工广泛采用的运输方式。对于混凝土而言,运输时间的长短以及距离往往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直接影响。一旦运输时间过长,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出现凝固现象,增加卸料环节的困难程度。为规避上述问题,建议技术人员可以在施工现场实行二次搅拌工作,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均匀效果。与此同时,尽可能地在运输过程中实现均匀搅拌作业,确保混凝土的后续应用效果。

2.2建筑混凝土浇筑

2.2.1基础浇筑

当基础为筏板基础时,浇筑应从纵向连续进行,通过自然流淌形成平滑斜面。该方法能适应泵送要求,减少泵管拆除、接长及冲洗,保证泵送效率和接缝质量,并能起到防止冷缝产生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浇筑过程中,各浇筑带之前与之后分别布置振动器,将第一道布置在卸料处,负责将上部混凝土振捣密实;将第二道布置在坡角,负责将下部混凝土振捣密实。浇筑时,为避免集中堆积现象,应先对出料口部位的混凝土进行振捣,使其能够自然流淌,然后再进行全面振捣。在振捣时,需要对振捣棒插入到混凝土中的深度、振捣持续时间与振捣棒移动距离等进行严格控制。

2.2.2柱浇筑

对柱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先在底部填充一层厚度为50-100mm的与混凝土有相同配比但石子适量减少的砂浆,然后对柱混凝土进行分层建筑和振捣,在浇筑的同时进行插入振捣,分层厚度不能超过500mm,一般以300mm为宜,振捣时注意振捣棒不能和预埋件与钢筋、模板等发生碰撞。在上面进行振捣的同时,还有对下部模板进行适当敲打。当柱的高度小于3m时,可直接从顶部向下浇筑,而柱高度大于3m时,需要是用导管或溜槽进行分段浇筑。在分段浇筑时,每段的高度应控制在2m以内。完成一段浇筑后,将模板封好,并用柱箍将其卡紧,避免漏浆。柱混凝土的浇筑必须一次性完成,如果必须留设施工缝,则应尽量留设在主梁的下部。对于无梁楼板,需要将施工缝留设在柱帽的下部。对柱与梁板同时进行浇筑时,需要在完成对柱的浇筑后,暂停停止1-1.5h,以此使柱混凝土沉实,然后继续进行浇筑。对地下室的外墙与柱同时进行浇筑时,应在浇筑开始前,在底部填充一层厚度为50mm与混凝土成分完全相同的砂浆。墙体的混凝土浇筑也必须连续进行,最长时间间隔不能超出2h,分层浇筑时层厚不可超过400mm,以300mm为宜,现场用尺杆测控。浇筑时的移动布料范围不能超出2-3m,否则会对振捣造成影响,将钢筋骨架碰伤,产生离析,为此应做好上下料点的选定。对于振捣棒的移动距离,一般不能超过400mm,单个振捣点的振捣持续时间按20s控制,当混凝土表面开始泛浆,且不再产生气泡时,缓慢拔出振捣棒。振捣中,为避免漏振,可在洞口的两侧进行同时振捣,使下灰高度保持一致。

2.2.3梁板浇筑

梁、板应同时进行浇筑,采用从其中一端开始持续赶浆的方法,即先对梁进行浇筑,以梁高为依据分成多层浇筑,以形成阶梯状,待达到底板处后,和板同时浇筑,伴随阶梯持续延伸,浇筑不断向前进行。与板形成高度在1m以上的梁,可单独进行浇筑,但要注意将施工缝留设于板底下方20-30mm。在振捣过程中,应保证和浇筑密切配合,减慢下入第一层料的速度,将梁底振捣密实后,开始第二层料的下入,采用以上浇筑方法使水泥浆在梁底上持续向前推进,将每层都振捣密实后继续下料,梁帮与梁底的振捣应格外注意,且在振捣过程中不可与预埋件、钢筋和模板发生碰撞。对板进行浇筑时,其虚铺厚度不能超过板的厚度,在与浇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反复振捣,同时用铁插尺对混凝土的厚度进行检查,完成振捣,并检查确认达到密实状态后,用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抹平。在施工缝处和设有预埋件的部位也应使用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抹平。根据现行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将混凝土振捣至密实状态后,应在20-30min后实施第二次振捣。针对水平结构的避免,为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可使用木抹子连续搓两次毛,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利用铁滚子将混凝土压实,进而预防工后裂缝的产生。

2.3混凝土养护管理

运用蒸汽具有湿度和温度的特性来对混凝土进行保护,这样可以有效的加速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在进行蒸汽护理需要注意温度时间和湿度的变化,以免损坏混凝土。在温度上的要求是室内温度与室外不能差距20℃。养护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细水长流,慢慢的进行,在常温的情况下适度的洒水是可以保持混凝土湿度的一种方法,在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混凝土凝固需要大量水分,所以可以适量增加水量。

3结语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更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方面提供了保障。现有的阶段下,针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技术的选择,施工过程的监督等,都需要遵循相应科学化、合理化的原则,进而使得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点都能够在标准化模式下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8(11):7-8.

[2]金佳毅.探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构建[J].智能城市,2018,4(12):115-116.

[3]朱灿杰.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预防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8):31-32.

论文作者:韩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韩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