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文本问题的价值取向_非连续性文本论文

非连续性文本试题的价值导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续性论文,导向论文,试题论文,文本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1月,南京市鼓楼区四年级语文试卷中,一则关于微博漫画的试题引起了媒体、学校和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热议。这是一道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试题,题目给出两段小材料,分别介绍了微博的概念、应用、发展和意义。需要考生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从文中摘录4个词语说明微博的特点;二是,画了一幅漫画(一个很大的“@”尾端是个传声筒,下面是金字塔状的人群托举着它),要求考生写出对这幅图的理解。试卷公布后,一时间抱怨声、喝彩声四起。有人认为,这样的题目太“坑爹”,“现在手机、电脑都可以上网,诱惑太大了,因为担心孩子沉迷网络,平时都不怎么让孩子玩电脑的,更别说开通什么微博。这个考试内容,对孩子来说未免太陌生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尝试非常好,“说明考试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的考核,客观上是从知识转向生活的引领。微博的话题很显然需要孩子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参与话题讨论,更需要思辨的精神和自由表达的态度,这不是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可以实现的”。

一道普通的试题,竟引发如此争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非连续性文本以试题的姿态首次进入人们视野后的一种自然反应,呈现了不同的人群对传统语文试题被颠覆的不同态度,也呈现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不同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来自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它是相对于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连续性文本(如小说、散文等)而提出的,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非连续性文本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可以说,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从语文教育者的角度看,这样的试题正确引领了语文教育的方向,有着科学、明确的价值导向。

一、点灯:语文教育要进入生活视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其实就是重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现代公民必备的语文素养。

不妨先看一则案例:

一位记者在美国国家科技馆看到,很多美国中小学生有仔细阅读说明牌的习惯。他们会静静地看一会,然后试着按步骤依次操作,结果出来后再思索一番,这就达到了参观、参与的目的。而在中国的科技馆,这样的小观众不多。很多初中生成群涌进来,不看说明,不按步骤,上来就用力转手轮,捅按钮,结果当然出不来,于是大家嘟囔着“没意思,没意思”,再涌向下一个项目接着“毁”。

中国的孩子,是社会公德低下,还是人文素养缺失?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很少涉及这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学生缺失的是阅读说明书、地图等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与习惯。“生活处处皆语文”,这便要求语文教育者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紧跟时代、贴近社会,在生活的视野里教语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引路:语文教学要拓宽学习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用频率相当高。试想:一个人如果看不懂地图,想要到达目的地就得费一番周折;如果不会看使用说明书,就可能在使用中发生意外(烧毁电器、过量服药等等);如果不曾接触过各类公文、合约的阅读,将来很可能会因不懂《二手房交易契约》而吃亏……所以,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相当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拓宽学习资源,增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建构适切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指明道路。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图文并茂,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挖掘插图中隐含的重要信息,结合文字和自己的体会对插图进行“再加工”,丰富学习收获。学习《天安门广场》、《三味书屋》这类按照方位顺序写作的文章时,可以增补相应的导览图,让学生借助导览图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还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学习《秦兵马俑》、《莫高窟》这类说明性文章时,可配以图表、数据,让学生在鲜明的数据和形象的图表中感受事物的特点。其次,合理利用生活资源。如药品说明书、商品广告、车站站牌等,这些都是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关注、搜集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汲取有价值的东西。此外,还可以刻意推荐优秀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图书,像《神奇校车》(绘本版)这类画面鲜亮、内容有趣的图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三、登高:语文作业要体现开放设计

2006年PIRLS国际阅读测试题中的《南极洲》一文,作为一篇科普知识体例的文章,命题者运用了大量的插图、地图以及一封来自南极洲的信,间接插入一段段的介绍文字,在极少的篇幅内非常全面地呈现了南极洲的主要信息。试题考查学生对基本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兼顾自主运用表达,倾向于应用、查找、标注、参照等。比如:根据提供的内容从地球仪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又如:你想去南极洲吗?说说你想去和不想去的理由。中国学生做这类题目的得分率相对较低,这与我们的语文教育对这类文本和题型的关注度不够密切相关。

学习应为生活服务,而语文教育的实践性,也决定了语文作业应更具多元性、开放性,少一些死记硬背的练习,多一些充溢着人文关怀的实践,让学生学有所用。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中的“画出你家的线路图”,就是既有趣又实用的练习,应该让这样的练习更多地陪伴学生,让开放的作业指引学生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脉络画学习地图,用这样的方式了解课文梗概;学习课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用图表呈现出来;在一些特定的事件中,还可以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制订学习计划、旅游安排等。图表等形式一目了然,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非连续性文本在简化信息上的优势。

四、飞翔:语文评价要指向综合素养

长期以来,考试评价一直在引导、规范、调控着教学行为。语文考试评价要在张扬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同时,关注语文学科自身的特质——语文性。语文考试评价只有彰显“语文性”,才能凸显“语文味”,才能发挥其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正确引导功能,共同推动语文课堂向语文的本质属性飞翔。

比如,这样一道试题:

这是一幅图书广告宣传画,请仔细观察画面,完成填空。

1.这则广告介绍的书名是:《

》。

2.出版社编写这套书的用意是:________。

3.“100%精品”说明这套书________,“75%价格”说明这套书________,这两个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________。

这道题巧妙地创设生活场景,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语境中,通过学生对图书宣传画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能力和语文积累。题目设计既切合生活实际,又直指语文能力的考查,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

科学的语文评价应该让多读书、会思考、善表达的学生得高分,让死做练习变得没有用;科学的语文评价应该引导教师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让枯燥、乏味、应试的东西没有市场;科学的语文评价应该教会学生重视阅读,明白广泛的阅读才是语文学习的根基和土壤。

标签:;  ;  

非连续文本问题的价值取向_非连续性文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