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颈、腰椎骨折患者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熊美群

安化县中医医院 湖南安化 413500

【摘 要】目的:探索及分析院前救护颈、腰椎骨折患者时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急救中心2012年3月~2016年3月间接诊的颈、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包含50例,施行院前常规急救措施;研究组包含50例,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的院前急救诊断情况、急救成功率及院前急救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急救诊断率与急救成功率明显较高,院前急救时间明显更短(P<0.05)。结论:院前救护颈、腰椎骨折患者时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程序;院前救护;颈、腰椎骨折;应用价值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对创伤导致的颈、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现场抢救及救护车转运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1~2]。本研究收集本急救中心2012年3月~2016年3月间接诊的颈、腰椎骨折患者100例,在院前急救时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本急救中心2012年3月~2016年3月间接诊的颈、腰椎骨折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入选标准:(1)100例患者均符合颈、腰椎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的急救路程均小于20km;(3)均无合并脑、心、肝、肾等严重器官性疾病者;(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包含50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最低年龄14岁,最高年龄73岁,平均年龄(37.16±11.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者41例,坠落致伤者7例,房屋倒塌致伤者2例;颈椎骨折13例,腰椎骨折37例。研究组包含50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最低年龄12岁,最高年龄74岁,平均年龄(36.96±13.7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者44例,坠落致伤者5例,房屋倒塌致伤者1例;颈椎骨折11例,腰椎骨折39例。两组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50例患者施行院前常规急救措施,主要为急救中心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安排救护车出诊,急救医师到达现场后询问患者伤情,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现场诊断病情后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遵医嘱用药,待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转运回医院。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则在参照组的院前急救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出诊前准备:急救中心人员在接到“120”急救电话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地址与相关情况,日间需于1分钟内出车,夜间则需在3分钟内出车。救护车赶往现场的过程中,急救医师应拨打家属或现场人员电话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并给予合理的电话指导,叮嘱家属或现场人员切勿对患者进搬动,以防止出现脊髓损伤。同时,医护人员还需将急救需要使用的设备、仪器及药品备好,例如颈托、气管插管及输液用品等。(2)现场急救护理:救护车达到现场之后,急救医师及护理人员应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观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测,以便及时明确患者的病情重点,优先以抢救患者的生命为主。针对严重呼吸困难与昏迷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呼吸气囊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插管时对患者的颈椎进行保护,将患者的呼吸道和口腔中及时清除,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3]。若患者伴有休克症状需迅速止血,构建两条静脉通道,1条用以补充血容量,保持有效的循环;1条用以输血与用药,酌情进行心电监测,对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肤色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急救时注意将患者的头部轻易托起,尽量少对患者的进行搬动,也不可由于检查导致患者的急救时机被耽误。由于房屋倒塌或车祸致伤者不可强拉硬拽。其中颈椎骨折者需先给予颈托进行固定,或在患者的颈部双侧放置沙袋,以制动患者的头部;腰椎骨折者,需将患者放在硬质担架之上。(3)转运护理: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注意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固定,通过头部颈肩部承托搬运法搬动患者,转运时妥善固定患者和平板,尽可能减少颠簸引发的脊髓受损,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并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的院前急救诊断情况、急救成功率及院前急救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详细收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在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记录及分析,研究中的计数资料经x2检验法分析,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经t检验法对分析,(P<0.05)代表数据间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急救诊断率与急救成功率明显较高,院前急救时间明显更短(P<0.05),从下表1可见:

3 讨论

随着我国交通业与机械工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外伤的发病例数逐渐增加,因外伤引发的颈、腰椎骨折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对广大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院前急救则是抢救颈、腰椎骨折患者不可或缺的抢救措施,临床实践表明,颈、腰椎骨折患者伤后1小时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挽救患者生命的黄金时间[4]。因此,对颈、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并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对于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预见性护理程序是临床上新兴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主要是指在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之前,针对患者可能的临床症状与护理问题进行提前预测,进而施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5~6]。本研究中我们在40例颈、腰椎骨折患者院前救护过程中为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急救诊断率与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院前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这提示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诊断率及成功率,缩短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

综上所述,院前救护颈、腰椎骨折患者时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蔡惠青.院前护理干预对外伤性颈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410-411.

[2]张芳,马戈东,张会凡等.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2014,26(6):79-80.

[3]杨学玲.心理护理干预对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4-85.

[4]罗励耘.腰椎骨折的疼痛预见性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1916.

[5]任震晴.预见性护理在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526-527.

[6]鲁美蓉,李洪文,吕庆丹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393-2394.

论文作者:熊美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颈、腰椎骨折患者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熊美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