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的护理论文_彭海燕,余金蓉,伍萍,母丽莎,李竹

留置针的护理论文_彭海燕,余金蓉,伍萍,母丽莎,李竹

彭海燕 余金蓉 伍萍 母丽莎 李竹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 610000)

【摘要】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大手术术后静脉药物的输注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应用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282-01

1 临床应用

静脉留置针也称套管针。与1985年引用到临床,已成功应用到今天。现在我国各大医院均已普遍使用,并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留置针可用于临床输液、输血、动脉和静脉取血。用于临床输液治疗,即可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由于随时保存静脉管路的通畅,更方便用药及抢救,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2 方法

(1):操作前做好患者心里护理,尤其是神志清楚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阿护及家属解释清楚。

(2):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3):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原则是在满足病情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细最短的导管,同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静脉局部条件,输液的目的和种类,治疗时间及患者的活动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正确穿刺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在穿刺上方10厘米处扎止血带,消毒皮肤直径8厘米*8厘米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皮肤,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持两翼,以15--30°角进针,直刺静脉,进针速度要慢,以免刺破静脉后壁,同时注意观察回血。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沿静脉走行推进少许,以保证外套管也在静脉内。送管方法:1:左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右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2:将针尖部退入导管内,借助针芯将导管与针芯一起送入静脉。

(5)妥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3 正确封管

(1)封管液的种类:氯化钠封管液及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毫升加肝素钠12500单位。如用生理盐水封管,用量不少与3毫升,一般5-10毫升每隔6-8小时冲洗一次,如用肝素钠封管,一般3-5毫升,每12小时封管一次。

(2):封管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注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用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0?5毫升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毫升连接输液,会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凝血快挤入学循环而反生栓塞。

4 护理

(1):做好健康教育,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观察局部反应,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现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处理,减轻患者的痛苦。

(3):置管期间护理,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服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纱布固定。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置管留置时间,套管针一般留置时间3-5天。

(4):输液前后的护理,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仔细查询。

5 体会

骨科病人所采取的最有效重要措施是尽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药物的输入,这是保证液体长期顺利及时输注的关键。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容易被病人及护理人员接受,在治疗过程中,保护了静脉,减少了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论文作者:彭海燕,余金蓉,伍萍,母丽莎,李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  ;  ;  ;  ;  ;  ;  ;  

留置针的护理论文_彭海燕,余金蓉,伍萍,母丽莎,李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