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我见论文_郭惠光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我见论文_郭惠光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逸夫小学 341000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以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向和解决新问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之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小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身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将自己在此次教师顶岗培训中所获得的科学性理念,并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融入生活,激发兴趣,诱发创新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常常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注意循循诱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小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和张扬教材及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因素,做到既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小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又有助于减轻小学生的负担和强化学习贵在创新的思想,使教材具有使学生乐于学习的价值。

二、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问难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小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望旺盛等特点出发,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问题,教师不必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

2.难点问题学生讨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如教学“面积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教师先教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让学生摸摸课本的表面、桌面等直观感知。由于教师举的实例其表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也很容易看出面是有大小的,这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质疑、提问:我们认识了物体的表面,你还想到了什么?这一问,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具盒的表面有6个都是长方形的面,一个足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苹果、茶杯的表面是指哪一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就有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对“物体的表面”作了颇有新意的描述:“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样新奇的回答,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得学生从生疑到释疑过程思维活跃,并能自己解决。

三、鼓励释疑,拓展思维,激发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世界上许许多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试想,倘若当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没有大胆质疑“为什么苹果不会飞到天上去”,会发现“万有引力”的定律吗?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受一定的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站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猜想、延伸、开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除了充分利用课本后面的思考之外,还会精心创设一些有利于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一题多解的练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能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发展。此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克服旧的教学模式,尽量做到让学生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友善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课堂情境犹如渔夫的鱼饵,鱼饵越适合鱼的口味,渔夫的收获越多。同样的道理,课堂情境创设得越好,就越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崭新的、有效的捷径,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论文作者:郭惠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我见论文_郭惠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