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分析论文_刘成龙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分析论文_刘成龙

(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卫生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

【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30例脊髓损伤患者,其中T11 1例,T11-12 2例,T12 6例,T12-L1 2例,L1 14例,L25例。脊柱脊髓损伤术方法术后康复训练。对解剖学复位及脊髓功能恢复情绪进行进行分析。结果:患者ADL能力等级,提高到良15例,中15例。康复治疗前MBI得分(35.25±12.52),出院时MBI(75.15±16.55)。步行能力明显改善,恢复家族功能性步行16例,社区功能性步行14例。结论:积极系统的康复治疗,配置必要的矫形器,恢复患者站立、行走能力,提高ADL能力。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物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15-02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伤后早期(伤后6~12h)的改变仅限于中央灰质的出血,而白质中的神经轴突尚无明显改变。争取在伤后6h内进行手术减压,伤后6h是脊髓恢复的最佳时期[1]。若在6h内不能治疗,也应力争在24h内给予治疗。患者入院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0例早期康复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8±3.5岁;病程术后0.5~30个月,平均4.5±1.5个月。脊髓损伤节段:T11 1例,T11-12 2例,T12 6例,T12-L1 2例,L1 14例,L25例。住院时间50~198天,平均135±25天。致伤原因:交通事故7例,高处坠落伤10例,砸伤13例。均经临床诊断为胸腰段脊椎骨折,脊髓损伤恢复期。损伤分级:完全性脊髓损伤2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7例,脊柱稳定性良好。

1.2 康复治疗

1.2.1血管运动神经调节的重建

患者长期卧床及瘫痪使肌张力低下而出现自主神经障碍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第5胸髓以上损伤时,因内脏大神经断离致血管运动神经麻痹而出现顽固的低血压综合征,其症状有冷汗、眩晕、颜面苍白、耳鸣、昏厥、呼吸困难等[2]。因此,四肢瘫时如何能及早控制此综合征,对以后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对策为:①渐增的坐位、立位训练;②与深呼吸训练的同时行进上肢上举运动对于促进腹部、下肢静脉环流有益;③穿用腹带;④下肢穿用弹力绷带;⑤下肢按摩。血管运动神经调节重建的方法有:①以站立台进行渐增的立位训练;②着用腹带预防体位性低血压;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的调整。

1.2.2姿势感觉的重建

①令患者渐增地调整上肢的支持,进行坐位平衡训练;②令肩外旋、伸展、前臂旋后;以肘伸展锁住来支持(肱三头肌瘫)。③直腿坐位(长坐位)的平衡训练;④盘腿坐位,利用大气球控制上肢及躯干;⑤由头上给予压力,令患者挺颈,伸展脊柱。脊髓损伤时,不仅损伤平面以下四肢、躯干肌肉,浅表及深部感觉丧失,姿势-运动感觉亦消失。尤其T12以上的损伤时,因髋关节以下的姿势感觉消失,立位平衡困难。颈髓损伤时则坐位平衡困难。直腿坐位(两下肢伸直平坐)、盘腿坐位、端坐位(坐床边,两下肢下垂,即普通坐位)上的平衡控制是以后功能训练及ADL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获得此平衡控制上不可缺少的是称为连接肌肉的肌群,其代表者为斜方肌、背阔肌、腹肌群,即连接非瘫痪部与瘫痪部的肌肉,根据损伤平面的不同,这些肌肉发挥着重要的姿势调整的代偿功能。

斜方肌由颈2、3、4及副神经双重支配,起始部由枕部至第12胸椎,为人体肌肉中最宽阔的肌肉。肌肉整体呈菱形,止于骨盆带上,支撑头部、躯干及两肩,可以比喻为船上的桅杆。斜方肌将肩胛带悬垂于脊椎,其上、中、下部的纤维与肩胛肱关节及肩胛胸廓关节的关系是,肩胛骨的外展、旋转、固定均需此肌为上肢功能不可或缺者。四肢瘫时经常对头、颈、上部躯干发挥着抗重力辅助作用及辅助呼吸肌作用。并在坐位上当患者支撑、蹭行等动作时,使躯干前屈,辅助胸大肌,发挥着将骨盆带推向前方的作用。

1.2.3对家属及辅助人员的教育指导

此项内容与前述的自我管理亦有关,由早期开始对家属及辅助人员进行技术性指导十分重要,尤其四肢瘫者转移动作时的上抬、阶梯差距、斜坡路面上轮椅的操作要十分注意。要使患者掌握无危险、方便、而辅助人员亦省力的操作方法。①患者要经常保持两肩内收、下降、辅助人员以两前臂将患者拉向胸壁抱住。②由两侧辅助的方法;③轮椅上移蹭臀部的方法;④将躯干前屈,则臀部容易移动;⑤由斜坡下降时,四肢瘫者躯干的前方不稳定,一定要将肘部卡在轮椅把手上;⑥下楼梯时,将脚底板抬起,使轮椅后倾,由后方以把手支持,将轮椅一阶一阶下移。

1.3 评定标准

康复治疗开始前和治疗90天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5]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FIM评分治疗前(20.5±2.85),治疗后(65.2±5.5)。Barthel得分康复治疗前Barthel得分(35.25±12.52),康复治疗后(75.15±16.55)。

3.讨论

脊髓损伤是由各种不同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或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的改变。常见的原因有交通事故、暴力、高空坠落、运动损伤或自然灾害、战争创伤以及一些脊髓病等。根据致病因素,脊髓损伤分为外伤性及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类型分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和马尾损伤。颈脊髓损伤表现为四肢瘫,胸腰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脊髓损伤的功能预后与脊髓损伤的平面、病损分级、类型、年龄、并发症、器械设施、社会心理因素、认知功能状态、经济状态、文化背景和个体差异性等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损伤的脊髓平面、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的分级、损伤的类型和脊髓损伤的并发症[3]。伤后8~12周开始,为对脊柱负重的开始期,此时数周内颈椎要着用硬领、躯干要穿用支具等进行保护。离床前期是为离床进行坐位训练等正式训练前的准备,离床后期要进行正式训练及出院、运动及回归社会前的各种训练。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独立生活能力,由于患者的损伤节段、程度不同,其治疗训练方法亦有别。康复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疗法、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治疗、支具矫形器的装配等。又因疾病的各个时期有着各自的主要问题,故康复治疗根据各期的特点进行治疗。目前,将脊髓损伤大致分为5期,分别为:急性期,大约病后8周内;恢复早期,病后8周至3个月;恢复中期,病后3~6个月;恢复后期,病后6个月以上。针对各期的主要问题,应分别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让患者进行一些主动活动,既可防止废用性萎缩,又能给患者一种参与治疗的感觉,而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治疗。同时早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指导,脊髓损伤患者应尽早用起立床进行站立训练,倾斜的角度每天逐渐增加,在卧床时开始摇起上半身(约为30°),渐抬高至80°左右,逐步解决直立性低血压的问题;转入站立斜床训练时注意给患者双下肢用弹力绷带、腹部用腹带,以增加回心血量。从平卧位到直立位需1周时间的适应,适应时间与损伤平面有关,损伤平面越高,适应时间越长,反之则短。后期在PT师指导下进行肌力训练、手功能训练、平衡训练、轮椅上坐位平衡训练、行走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参考文献】

[1]徐立录,谢道远,许勐宇,等.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早期手术治疗与康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0(13):69-69.

[2]陈江华,王成云,刘先明.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46-47.

[3]刘晓红,闫丽娜.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0,4(4):597-597.

论文作者:刘成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  ;  ;  ;  ;  ;  ;  ;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分析论文_刘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