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敦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敦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姜生林

甘肃省敦煌市农业广播机械化学校,甘肃 敦煌 736200

摘 要: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重大战略问题的必然要求。敦煌市农广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主体,从2014年开始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就敦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因此,敦煌市顺应时代发展新常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分析

敦煌市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全市总面积3.12万km2,耕地面积26万亩,全市辖9个镇,56个村,2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万人,农村人口10万人,农村劳动力5.52万人,其中:男性2.73万人,女性2.79万人。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敦煌市留守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是:30岁以下0.83万人,占15%,31~40岁1.1万人,占20%,41~50岁1.66万人,占30%,50岁以上1.93万人,占35%;学历结构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59万人,占65%,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0.66万人,占1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27万人,占23%,农民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敦煌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

教师A提到反思后如果在课堂中尝试解决某些问题,但成效不大,就会存在困惑。实际上是理论、反思和实践的转换没有顺畅进行。新教师有丰富的知识、热情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但真实教学情境下学生是能动的个体,所以有时理论可能无法有效解决一些情境中的问题。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从乡村流动到城镇,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非常的明显。“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业生产缺人力”的问题非常突出。针对这一实际,2014年敦煌市正式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作为农业部确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家级项目县,项目实施以来,敦煌市农广校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渠道作用,依托项目资源,选择优质蔬菜、特色林果、设施养殖三大优势产业作为培育范围,以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培育对象,开展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生产经营性、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性”三类协同“培训。根据培育规范和需求,建立了培育师资库;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立了7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和4所农民田间学校;不断创新培育模式,探索总结了“3543”培育模式,将集中培训、实训实践、参观考察、跟踪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功能和作用,注重实践教学和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建立认定学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跟踪服务模式,通过12316短信平台、智能通、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提供技术、信息、政策等后续跟踪服务指导。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建立多部门的参与协作机制,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中职教育有效结合的模式,使新型职业农民实现技能学历双达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 905人,其中:生产经营性1 024人,专业技能型397人,专业服务型484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 300人;已有120名新型职业农民拿到了中专学历证书。

技术支持的学习空间是在线教育的基本构成框架,所以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各类技术和教学理念对于在线教育教师而言,是重要的核心素养。在线教育必须最优化地利用新的泛在技术,提供没有束缚的学习连接。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学习管理,在线学习者将承担更大的责任,他们也将要求在线教育技术和在线教育提供者保障他们的学习优先权,并为其学习优先权服务。即在线教育中教师应为熟练的服务提供者,尽可能创造性地利用技术去满足其学习需求和愿望,促进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果断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的主要成效

农民对培训的内容、形式、技能需求多元化,在培训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上还没有真正做到切合职业农民发展需求和农民自身学习规律特点,教育培训前缺乏对农民培训需求的认真了解,组织培训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教师怎么讲农民就怎么听,往往理论性讲的多,实践操作讲的相对较少,后期跟踪服务还不够到位,具体政策扶持跟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训的积极性。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优质培育源”相对短缺

农村劳动力集中表现在数量萎缩,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不愿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出现了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的现象。留守农民以老年、妇女居多,平均年龄接近50岁,文化水平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大多数,新生代劳动力绝大部分在结束求学后又选择“跳农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新型职业农民后继优质生源缺乏。

(二)培训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要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充分认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尤其在培育对象遴选上,要直面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突出实用性。要围绕产业着重把那些“爱农、懂农、务农”的真正从业者选出来进行培育。除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从业人员之外,还要围绕发展区域经济和地方特色产业,优先选择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务农青年、打工返乡户以及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来进行重点培养,储备农村创业兴业的生力军。

(三)培育师资团队力量薄弱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当务之急。根据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情况,为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加快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四)培育的针对性、实用性缺乏

一是提升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通过系统培训,使农民掌握了种养殖一技之长,学到了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转变了他们传统的种养殖观念,为今后从事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提供了智力支撑。二是创新了教育培训方式。实行分类型、分产业、分岗位、分工种、分阶段、参与式、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系统培训与跟踪服务相结合、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初步总结形成了“敦煌市“3543”培育模式,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农民参训的积极性。三是探索了培育培训机制。与以往农民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行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新机制,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配套创设相关政策予以扶持,激发了农民参训热情,有利于培养造就一大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建立健全了培育体系。农广校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组织协调与基础服务功能,统筹利用了农技、畜牧、农经和农业机械等多方教育培训资源,并积极开发了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社会化教育培训资源,实现了彼此间多种形式的合作,构建了以农广校为主体的“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五是涌现出了一批致富带头人。经过多年的培育,农民经营思路拓宽了、变“活”了,胆识大了,干事创业的信心足了,涌现出一大批示范典型,家庭农场主杨增祥、杨建福、王文国,农机合作社张宝英,农产品电子商务宋亚州、张霞,农业企业赵辉等就是代表,他们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生力军,乡村振兴的中间力量,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教师都是从相关部门聘来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一部分教师知识陈旧老化,长期得不到更新,虽然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但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致使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满足不了学员对知识的多方面需求,尤其是懂现代农业技术、懂农业经营管理、懂产业发展政策的高质量师资更欠缺。已然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一)树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新理念、培育“新主体”

受农民思想观念、文化程度、年龄的制约,一些农民对职业培育的认识不足,热情不高,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接受现代农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能力差,“我要培训”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还存在被动学习培训现象。

(二)构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平台、探索“新方法”

按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新型农村人才。通过搭建教育培训认定平台,着重把新型职业农民资源开发同农业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两新并行、两新融合”,不断增强农业吸引力。同时突出专业合作社建设、突出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和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一方面,加强现有队伍培训和素质提升,鼓励自学和有计划组织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开展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更要发现人才,选聘科研院所、新型经营主体、农村乡土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建立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平台,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基础支撑。

果实受到病虫害和鸟类危害之后会严重影响到果实的外部商品性能,还会导致果树出现落果现象,影响到果实质量,从而给养殖户造成更多的额外损失。为了有效预防上述情况发生,在果实形成之后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能够有效避免上述多种因素损害,同时,还能够保持果实应有的色彩和饱满度。果实套袋时间要结合不同果树品种综合选择,一般情况下,果实套袋时间应该在果实进入膨大期后进行。

(三)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新模式”

聚焦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培训培育模式,实施分类教学指导,开展“精准化”的培训服务。对现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采取集中培训、实训实践、参观考察、跟踪服务等形式,着重加强产业关键技术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要采取以面对面、手把手,方便农民的方法为主,尊重农民意愿,注意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其生产经营技能和管理水平;要强化实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平台,突出功能定位和示范引领,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按照“四有五统一”的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农民田间学校,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广阔的学习、示范、生产、创业平台。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我们认为,《常微分方程》课程应以“初等积分法、解的唯一性和延拓定理、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和高阶线性微分方程”为主要学习内容。对一些证明难度较大的定理,例如解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和可微性定理,只介绍定理的条件与结论,不作证明。这是因为对普通院校学生而言这些定理的证明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即使详细讲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作者简介: 姜生林(1965- ),男,甘肃敦煌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和农业技术推广研究。

(编辑:魏 翔)

标签:;  ;  ;  ;  ;  

敦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