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论文_邓伟,艾比拜·尼牙孜

邓伟 艾比拜·尼牙孜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科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因消化道肿瘤欲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5名患者。实验组采用储存式自体输血方法对照组患者术中过程中接受异体血。观察分析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术前1天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实验组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钾离子含量较实验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储存式自体输血可以使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血液各项指标较快恢复,安全性较异体输血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储存式自体输血;肿瘤外科手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054-01

为了预防术中大出血意外发生,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患者术前备血是术前准备中重要的一项。目前临床根据血液来源,可分为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指术前采集患者自身血液保存,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回输给患者体内。研究发现,术前的血液采集并不影响患者的血容量改变,血液采集后患者自身会应激性地产生血液来弥补损失血量[1]。自体输血不仅避免了异体输血产生的排斥,而且避免了因输血造成的传染病传播。本研究通过对我院50名患者的研究,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因消化道肿瘤欲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血红蛋白均大于110g/L,凝血功能无异常,欲行肿瘤根治术,术前评估失血量约600ml以上。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5名患者。实验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45.8±7.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43.5±6.9)岁。所有患者均其他器官合并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储存式自体输血方法,具体方法如下:术前7天开始采血,嘱患者采血当日饮水500ml.采用CPDA采血袋采血,每次采血300ml。单次采血完成后,给予患者口服铁剂以及叶酸,补充血量。以后每隔1天采血一次,方法同上。术前72小时完成采血过程。必要时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以提高自身贮血量。采集的血液储存于4℃血液专业冰箱中保存。在患者手术过程至术后24小时内输回患者体内[2]。对照组患者术中过程中接受异体血,输注血量同实验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前l天、回输后3天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TL)、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值(l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钾离子含量的变化。

1.4 统计学软件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前1天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实验组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钾离子含量较实验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l天、回输后3天各指标

3.讨论

恶性肿瘤手术属于创伤较大的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血量大,术后恢复慢。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患者体循环平衡十分重要。肿瘤患者手术过程中对血液的需求量较其他手术大,但是目前由于血液供应者的减少,以及科技的发达,导致可供手术使用的血液量越来越少[3]。同时,异体输血存在异体免疫排斥问题和传染病传播等不良因素。因此,自体输血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

本文中,对患者术前进行3次血液采集并没有影响患者术前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指标无差异,可见自体输血并未对患者造成创伤。经过血液回输后,自体输血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得更快。自体输血实际上属于异体移植过程,只是血液移植较器官移植过程简单,但是异体血液仍存在多种免疫源性物质,使患者产生免疫反应,存在输血后红细胞破坏的可能,影响输血效果。患者接受的自体血液不包含异体抗原,无输血反应,而且输血过程中不需要进行配血等过程,大大降低了输血费用。

综上所述,储存式自体输血可以使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血液各项指标较快恢复,安全性较异体输血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奎杰,周金安,占少华,等.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12):789-790.

[2]郑英,孔文兵,孙玉华,等.储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血液保护[J].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8):690-691.

[3]连莲.储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6):658-659.

论文作者:邓伟,艾比拜·尼牙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  ;  ;  ;  ;  ;  ;  ;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论文_邓伟,艾比拜·尼牙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