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浅谈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几点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幼儿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和从社会中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观察。观察对于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长期的幼教实践,拟就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掌握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规律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比如,3 岁左右的幼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平衡,他们容易激动,抑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只能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表面或明显的特征,其观察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区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事物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而5~7岁的幼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有所增强,他们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比较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他们不仅能注意事物的表面特征,而且能比较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分辨事物的细微差别。可见,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观察能力的发展水平有显著不同。幼教工作者只有把握了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规律,才能取得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主动权。

二、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幼儿面对大千世界,感到新奇有趣,经常向大人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比如“早上的太阳为什么是红的”“冬天为什么下雪”“蝴蝶会说话吗”,等等。这种好奇多问是幼儿观察的结果,也是幼儿求知欲望闪现的火花。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幼儿的各种提问,激发幼儿刚刚萌发的观察兴趣。

一是要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的观察注意力差,易受客观环境和主观情绪的影响,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保持稳定的注意,使观察得以长时间进行。比如,幼儿们都知道蝴蝶长得漂亮,但往往不知道它是害虫。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野外,指导幼儿观察蝴蝶的生长演变过程,使他们懂得,采粉蝶是小青虫变的,花蝴蝶是毛毛虫变的,它们都吃菜叶和树叶,都是害虫。

二是要鼓励和启发幼儿提问。观察能使幼儿对各种事物产生兴趣,浓厚的兴趣又会把观察引向深入。幼儿在观察活动中出于好奇会时常发问,教师要有耐心,首先给予表扬,然后给予科学的回答,并引导他们继续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比如,当幼儿提出“汽车为什么会跑”时,教师可以告诉他们汽车有发动机,能够产生动力,所以会跑。当孩子们明白后,教师可趁机向孩子们提出“飞机为什么能在天上飞,轮船为什么能在水中开”等问题让幼儿思考,帮助他们养成自觉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其自觉观察事物的兴趣。

三是利用时令特征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春天来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找春天”的游戏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请他们从自己身上、家里和幼儿园内寻找春天来了的信息。孩子们会说,“我身上的棉衣脱下来了”“我家的暖气不开了”“幼儿园的树枝发芽了”,等等。秋天来了,教师可以选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日子,带孩子们去秋游。孩子们通过观察秋天的各种景色,懂得金秋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结论。利用时令特征,开展各项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四是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让幼儿饲养小动物和种植植物,并让幼儿参观图片、实物展览,使幼儿在种养、参观过程中培养观察兴趣。

三、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

教师除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兴趣外,还要教他们学会观察的方法,训练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

首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观察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幼儿的观察具有无目的、无顺序、无系统等特点。在观察活动中,他们常常先看最感兴趣的那些部分,把布置的观察任务丢在脑后。比如,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春天的景色,很多幼儿只全神贯注地看树枝上的小鸟;去工厂参观,很多幼儿只被转动的机器所吸引;参观图片展览,幼儿只注意图片中颜色鲜艳的画面……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要注意让幼儿明确观察目标,引导他们去观察所要求观察事物的主要方面。

其次,要引导幼儿按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对象不同,观察的顺序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全貌后部分;从下至上,由近及远。如观察大公鸡,就要先认识大公鸡的全貌,再看头、身、腿、爪、尾。对身体各部分有印象之后,再分头细看鸡冠、喙、眼、耳等等。如观察植物,认识花草、树木、蔬菜等就要从下至上,按照根、茎、叶、花、果实的顺序观察。观察景物、图片,就要从全貌到局部,由近及远地观察。教师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经常训练,可使幼儿的观察逐步全面深入,思维活动趋于有序性和系统性。

再次,要引导幼儿有比较地进行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就是让幼儿观察两种以上事物,比较事物的异同。幼儿掌握了这种观察方法,有利于他们提高辨别、分析、概括事物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幼儿在认识了鸡、鸭、鹅以后,再作比较观察,既能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身上长羽毛,有两支翅膀,两条腿,两只爪子),又能找出其差别(鸡嘴是尖的,鸭、鹅的嘴是扁的;鸡比鸭小,鸭比鹅小;鸭、鹅有蹼,会游泳,鸡爪上没蹼,不会游泳)。这种比较观察的方法能使幼儿把握各种事物的异同、现象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

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接触各种事物,观察各种现象,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各地各种美好的自然条件,指导幼儿去游览、观察。如,寻觅春天的芽,欣赏夏天的花,品尝秋天的果,了解冬天的河。通过亲临感受,孩子们会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与内在联系。

2.组织幼儿到社会中去观察。如参观工厂,看工人怎样织布、炼钢、制造机器;参观商店、旅店,看售货员、服务员、炊事员怎样接待顾客和旅客;参观军营,看解放军叔叔如何站岗、执勤、练武保卫祖国。

3.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例如早晨、傍晚可以让幼儿观看日出、日落,树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下雨前,让幼儿观看乌云、闪电、低飞的蜻蜒和燕子、忙着搬家的蚂蚁,并向他们解释这些现象。平时教师还可以提示小朋友们互相观察,鼓励幼儿向那些讲文明、有礼貌、饮食起居自理能力强的同伴学习。

4.组织幼儿在游戏中观察。游戏是幼儿普遍感兴趣的活动。它便于幼儿集中注意力,专注地观察游戏活动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许多集体游戏与角色游戏实际上是社会活动的模拟,如模仿警察叔叔执勤、指挥,模仿驾驶员开车,模仿医生看病等,十分有利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开设自然科学角,或在园内开辟一块小小园地,作为大自然的缩影,便于幼儿经常观察。

五、创造鼓励幼儿观察的良好氛围

心理学研究证明,创造鼓励幼儿观察的良好氛围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保障。首先,在物质方面,幼儿园应为孩子的观察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要为幼儿安排集体活动之外的自由活动以及游戏的时间,要为幼儿提供场所,使幼儿在参观、游览、写生、玩耍等活动时接触自然和社会。要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和玩具,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运用电脑、幻灯,还可有计划地组织收看卡通和少儿电视节目,开展“看看学学做做”等活动,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兴趣。其次,在精神方面,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气氛,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度,使他们能自由地观察、思索、想象、选择,甚至作出决定。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行为,应多加鼓励,必要时开展观察竞赛,创造竞争的气氛,切忌一味压制和批评,以免压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信心。

标签:;  ;  ;  ;  

浅谈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