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德育教育的探索论文_彭家艳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德育教育的探索论文_彭家艳

彭家艳(四川省江油市太白小学 四川 江油 6217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素养与情感因素,同时还肩负着发展与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依据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标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绪作为主要职责,从而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但在新的形式之下,如何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需要我们在德育教育理念上与时俱进,内容上不断充实,方法上不断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与时俱进 创新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80-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当今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考验。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堂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下面我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与时俱进,创新开展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方法。

一、新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个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敬都是恒古不变的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他们从小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立下志向,树立目标要做道德高尚、有教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小学是一个人开始认识世界,形成优良品德的开始。小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最佳时期。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内容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德育内涵,可以多元化的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小学阶段这一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高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小学生成为品格优秀、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人才。

二、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困惑

(一)首先是德育工作地位的困惑。

尽管学校上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但受教育功利化的影响,社会和家长评价机制仍然偏向于教学考试成绩,关心的是孩子分数是多少?考上好的学校没有?在这种局面下德育教育不容易真正落在实处,处于理论上重要,实际工作很轻视的尴尬境地。

(二)信息时代学生认知的困惑。

身处信息时代的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容易受到网上不良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暴力游戏寻求杀戮的快感、对生命的漠视,让小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从而缺失人性应有的善良与包容。网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和言论会给学生的价值观带来错误的导向。

(三)德育工作方式的困惑。

学校教学工作中尽管安排了德育工作,学生开设有思想品德课,有德育文化方面的宣传建设,每学期学校会开展很多德育活动。但总感觉程序化的德育教育方式未能走进生活深入学生心灵。对学生理论讲的多,行动实践少,最终大多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内容创新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爱国主义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永恒的主题,并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赋予着新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在教学《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先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升国旗视频、带领学生参加学校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进而教育他们没有强大的国,就没有我们每个幸福的家。在教学《我不能忘记祖国》一课时让学生看到海外游子在祖国遭受巨大灾难的情况下,面对谬论挺身而出维护祖国的声誉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教育学生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定要趁年少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好接班人。

2、教育学生换位思考关爱他人。

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加之生活条件都比较好,每个家庭多少都有所溺爱。所以很多学生在班上表现出自私自利,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闹矛盾找到我来解决。课文《十二次微笑》写的是在一次飞行的旅途中发生在空姐和乘客之间的事,空姐的疏忽带来了乘客的不满,面对挑剔的乘客空姐始终微笑着,一次次的微笑最终融化了乘客怒气,微笑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人。通过学习本文就是要让学生领悟到: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不开的结。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在班上贴了一个大大的笑脸,下面写上“请对别人微笑”。我要求班上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找我之前,先注视这张笑脸几分钟,想想自己有什么问题?想好再来找我。一段时间下来,没有人再来找我,连班上以前最爱和别人闹矛盾的同学也变得友善起来。

3、加强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

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学生荣誉感增强了他的责任感也会相应提高。建构主义认知观认为社会环境、学校及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都有着重大影响。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能找到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来。比如教学《文天祥》一课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写作背景,进而内心就会由衷的敬佩和学习文天祥不计个人生死也要维护国家至上荣誉的精神。

(二)德育教育方法创新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语文课堂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应与时俱进提倡大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建立班级微信、QQ群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在网络平台上的交流不仅方便迅速,而且能够有效避免面对面交流中学生的紧张情绪,能够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比如在教学《花边饺子里的爱》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母亲对孩子的爱。我让家长配合根据课文内容录制了真人版的花边饺子微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从而感染了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重视课堂设计自然渗透德育教育

尽管我们认识到德育工作很重要。但只是简单的向学生传递和灌输却是不行的。因为单一的说教方式学生是不欢迎的。我们要针对德育教学精心进行设计。在教学《心中那盏灯》时。由于我们地处南方,学生对于冰天雪地没有见识过。对于冰块的寒冷刺骨更没有什么亲身体会。所以对课文中描写父亲制作冰灯时每打磨一阵后,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这其中的艰辛学生很难理解到。为此我在课前专门冻了一大块冰。然后在课堂上带来让学生自己长时间触摸后,谈谈有什么体会?有了这一体验环节,同学们更能理解父亲良苦用心以及对儿子浓浓的爱。

3、教师言传身教重于说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会给学生造成行为上的心理暗示,它对学生的思想起指导作用。因此,教师无论在思想政治方面还是学识为人处事方面,都要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做到先正己、后正人,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要敢于面对,及时反省。充分利用和学生交流的时机对学生注入正能量,努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品格。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在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与时代融合,方法上不断创新以深入人心,师德修养上不断完善以润物无声。这样就能让学生德才兼备,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儿童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55-257

[2]王丽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新校园2017 第一期

论文作者:彭家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德育教育的探索论文_彭家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