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何丽

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何丽

何丽 深圳大望学校 518114

 摘要 本文对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实践与探索做了阐述。

 关键词 德育 学科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德育的主阵地,只有将德育和教学有机融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使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识知识,提高能力过程,也是学生到的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样的教育价值观念也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在学科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以“用心”为切入点,架起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对于初中学生的年龄来说,正是他们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龄。因此对于一些童趣十足、无伤大雅的举动,我都用一种“慈母”般的眼光去欣喜、去关注,欣赏他们的可爱,保护他们珍贵的童心。“爱的力量是无穷”,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学生明白:老师的批评是关心、是爱护………这样,在“严师”面前学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进而理解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二、精心构建教学内容,挖掘相关教学资源

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题材多样,信息容量大,词汇丰富,语言准确生动,它们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的载体,而且课程教学内容自身就是一篇篇活生生的德育范本,也是德育教育最丰富生动的载体,作为教师必须要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从育人的视角审视课本提供的内容,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深意,发挥教材固有的育人资源作用,精心组织,精心教学。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教会学生如何克服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背影》这篇散文,就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关爱父母。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诸如《望岳》、《三峡》等,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敬畏自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至于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看似平淡无奇,但稍加琢磨就能发现其中也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象独具慧眼的伯乐,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从课文的题目、人物、事件、文眼、意境、中心以及背景材料中挖掘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为创设课文情境打好基础。

三、身教重于言传

在坚持“用心、理解、尊重、宽容、信任”十字方针的同时,做为一名时刻跟学生处在一起,时刻影响孩子的科任老师,更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传,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良好习惯去感染、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接受你、喜欢你、效仿你,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课外书的阅读上。这个学期我在班里开设了一节课外书阅读课。在这节课上,我将自己找来的课外书让他们去认真阅读。但事实却远没有我想象中的效果,他们对文字的兴趣远没有对直观图像,如电视、漫画来得好,都是三分钟热度,一本书,三下五除二就翻完了,一询问看了什么,什么都不知道。在第二节课外书阅读课上,我就不是看着他们看了,我也搬来椅子,拿了一本书,拿起一支笔,在讲台上坐下,边看边画。起先,他们窃窃私语,猜测我在干嘛,接而有人发问,我就明确地告诉他们,我不想浪费时间,我也很喜欢看书,而且还喜欢边看,边把书上的好词好句写下来,这样收获会很大,对写作很有帮助。听我这样子说,看我这样子做,部分优生也纷纷动手,效仿起我来,教室顿时安静了许多。几十分钟下来,旁边的学生也跟着这样做起来。这比我以前苦口婆心说看书怎么好怎么好都见效。一来有老师在旁边做榜样,二来他们也发觉了其中看书的乐趣,这样不单是课外书阅读课上他们乐于读书,就是平时课后也乐于传阅一些有益书籍了。班里喜爱阅读的氛围也就在我的以身引教下营造了起来。

四、认真研究学生,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因为, 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到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五、加强教学实践,发挥育人功能

教学实践包括实验、实习、参观、调查、生产劳动等。人的品德心理形成与发展,一点儿也离不开实践活动,任何知识、思想、能力、情操地发展和完善都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转变观念、增强信念、锻炼意志、掌握技巧、培养劳动习惯等,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要重视它在学员学会做事方面的作用,而且要重视它在学员学会做人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学实践的育人功能。

总之,德育教育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教书育人两不误,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论文作者:何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  ;  ;  ;  ;  ;  ;  ;  

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何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