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效果观察论文_刘力威

(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 康复科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 研究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方式,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内压力和膀胱容量。结果 患者治疗前排尿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排尿情况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治疗前膀胱内压力和膀胱容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 低频电刺激集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康复训练;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效果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发病后主要以尿不畅或尿潴留较为常见[1]。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其中脑血管意外、颅脑肿瘤和唐脑病等均可导致患者发病。本研究对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患者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6.52±7.43)岁,患者病程在2~5个月,平均病程(3.16±0.52)个月。试验组男28例,女12例,患者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6.83±7.39)岁,患者病程在1~5个月,平均病程(3.08±0.64)个月。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主要是帮助患者建立自主饮水排尿规律,采用无菌间歇导尿帮助患者建立膀胱充盈排泄的规律。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寻找触发点,并为其建立低级反射,让患者能够更好地自主排尿。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给予其膀胱按摩,促使其腹压和膀胱内压上升,让患者能够彻底完成每次排尿,让患者的残余尿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避免其出现感染的情况。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过程中将4个电极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的电极片贴于患者耻骨与肚脐垂直帘线之间,并且位置要控制在膀胱顶部下缘处,让其处于骶尾关节上2~3㎝处。另一组电极片分别贴于患者膀胱近顶部的两侧。低频电刺激的电脉冲频率应控制在50Hz,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对电流强度进行合理调整以达到最佳,要尽量让患者感觉到肌肉收缩适度,并且要将电流强度控制在50mA范围内。按照每次20min的标准为患者进行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尿情况,其中主要是测定患者每日的排尿次数,每次排尿时的残余尿量和单次排尿量。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内压力和膀胱容量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 )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情况

患者治疗前排尿情况五显著差异,治疗后排尿情况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见表1。

2.2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内压力和膀胱容量

患者治疗前膀胱内压力和膀胱容量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见表2。

表1 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情况( )

 

3.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尿频、尿急、尿潴留和勃起功能障碍等较为常见,一些患者发病后还可能出现肠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等,导致其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脊髓神经损伤是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的常见原因,患者发病后还会因为下尿路排尿障碍引发上尿路功能受损,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肾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临床上有很多种方式。本研究中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的方式进行患者的治疗,其中低频电刺激治疗过程中将电脉冲频率控制在50Hz以内,这样能够让患者的受损组织水肿得到缓解,让患者局部受压的情况得到改善,并促使患者受伤部位微循环的恢复,让患者膀胱功能障碍得到改善[3]。电刺激的同时给予患者康复训练,让患者通过有效的训练促使建立排尿规律和膀胱排泄充盈规律,并建立低级反射,从而让患者的自主排尿得到促进,并降低膀胱内压以降低其感染的复发率[4]。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综上所述,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并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燕琴,李晓萍. SSP低频电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观察[J]. 甘肃科技,2017,33(15):103-105.

[2]唐建锋. 频电刺激治疗结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疗效观察[J/OL].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1):648

[3]郝丽霞,张琰,刘帅,朱海霞. 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研究,2017,30(01):116-119.

[4]陈立霞,张杨,岳寿伟. 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2014,54(28):55-57.

论文作者:刘力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4

标签:;  ;  ;  ;  ;  ;  ;  ;  

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效果观察论文_刘力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