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1例临床分析论文_关智芳

关智芳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产科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要】 目的:对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3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通过对于患者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于患者病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经临床抢救治疗后,29例患者病症得到有效控制,2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发生死亡,患者病症的抢救治疗有效率约为95%,同时有28例新生儿存活,新生儿存活率约为90%。结论:进行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症的及早诊断以及积极治疗,是提高产妇以及新生儿存活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关键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130-02

临床中,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对于新生儿的存活率也存在极大的不利作用和影响,是临床研究和关注的重要病症之一[1]。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容易导致产妇在妊娠过程中,机体处于高凝血状态,从而使产妇羊水以及胎盘中具有较高活性的凝血活酶,容易在产妇分娩生产过程中将胎盘和羊水中较高的凝血活酶快速的释放到机体中[2],从而对于产妇的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产妇在分娩生产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对于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针对这种情况,下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31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于患者病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总结分析。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1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患者年龄在22岁至4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约为(27.57±6.31)岁。在对于患者病例资料的统计中显示,初产妇24例,经产妇7例,生产孕周在38周以上患者27例,生产孕周在28周至37周患者4例,并且其中有3例患者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症发生在分娩生产前,28例患者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症发生在分娩生产过程中。

1.2 方法

在对于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症进行临床诊断确认后,主要以消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症的诱发原因以及进行输血、阻断凝血、抗感染、强心利尿等抢救治疗。首先,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以及发生胎盘早剥患者通过剖宫产手术及早终止妊娠;对于子宫破裂产妇则进行剖腹探查手术以进行产妇以及新生儿抢救治疗;对于胎死腹中的产妇则进行催产处理,以帮助产妇分娩生产处胎盘和死胎;此外,对于由于胎盘内因素造成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妇临床中以子宫全切除手术进行患者病症的治疗和控制。其次,在对于患者进行凝血阻断治疗中,主要使用肝素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通过对于患者实施静脉滴注以进行患者凝血的阻断治疗。再次,通过对产妇进行新鲜全血的输注实现血容量补充,从而实现适量凝血因子的输注补充,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消耗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最后,在对于患者进行上述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开展相应的针对性治疗,同时积极对患者采取抗感染治疗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强心利尿治疗等辅助性治疗,以帮助患者实现病症治疗恢复。

在对于患者病症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中,主要结合患者病症治疗与恢复情况,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四个治疗效果等级,以实现患者病症治疗效果的判断评价。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患者病例资料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有统计意义。

2.结果

3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经临床抢救治疗后,29例患者病症得到有效控制,2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发生死亡,患者病症的抢救治疗有效率约为95%,同时有28例新生儿存活,新生儿存活率约为90%。如下表1所示,为患者病症治疗效果统计。此外,在对于产妇病症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检测中显示,治疗前血小板以及血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71×109/L、1.17和(17.6±3.1)s,治疗后分别为96×109/L、2.29和(4.1±2.2)s,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变化对比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表示治疗无效与痊愈对比,P<0.05;#表示死亡与存货对比,P<0.05。

3.讨论

通常情况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中主要以严重出血为主,出血部位不仅包括牙龈以及皮肤黏膜、血尿,还包括阴道出血、腹腔内出血、针孔出血等,其中以阴道出血最为常见,严重情况下还会发生出血心力衰竭以及昏迷、脏器功能损伤出血等,此外部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以及电解质紊乱、心电图异常、呼吸困难、寒战等表现[3],对于产妇以及新生儿生命存在较大的威胁。因此,在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中,不仅需要及早发现并诊断确认患者的病情,还应注意结合患者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以避免对于产妇和新生儿生命产生威胁,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上文在进行3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妇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消除血管内凝血诱因以及输血、阻断凝血、抗感染、强心利尿等治疗为主,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产妇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5%,新生儿存活率达到90%,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借鉴和推广应用。总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于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存在着较大的不利作用和影响,临床中应尽早实现患者病症的诊断确认,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患者病症扩展,影响产妇与新生儿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林进,刘楚芹.肝素与成分输血联合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9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3):2455-2457.

[2] 姜志凤,宗玮芳,徐叶,杨一斐.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及产科早期DIC患者PT、APTT、TT、FIB、D-D、FM变化的探讨[J].检验医学,2011,26(2):111-113.

[3] 唐超君,徐世元,谢秀萍.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围术期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7):1133-1135.

论文作者:关智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1例临床分析论文_关智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