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智慧课堂”实现精准化教学论文

以“共享智慧课堂”实现精准化教学论文

以“共享智慧课堂”实现精准化教学*

祁怀宇

(宁夏师范学院 宁夏固原 756000)

摘要: 随着我区“互联网+”在线课堂项目实施,区域内优质资源共享的基础目标得以实现,农村薄弱学校通过远程在线互动的方式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对于主讲课堂的老师来说,仅仅通过大屏要了解远端学生的学情数据,沟通与交流还是有局限性的,为满足附课堂学生学情数据的生成与收集,主课堂老师可以对附课堂学生作业及学情数据进行直观的查看、分析,有针对性教学,配备可以实现远程共享的智能学习终端,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从而使远程在线课堂的教学实效得以大大提升,授课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实现智能化的远程在线课堂。

关键词: 同步课堂 技术 共享

以“互联网+”远程互动技术为背景的同步课堂,通过建设主讲教室和附教室,依托主讲教室同步开展课程教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校缺师少教的问题,使得这些学校课程开齐开足有了基本保障。虽然这种形式的教学有着便捷、高效、突破时空界限等诸多优点,但我们学校的在线同步互动课堂在目前的应用过程当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课堂即时反馈是最为直接有效的,目前的设备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工作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远程同步互动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让授课教师精准掌握学生的学情数据,关注学生的需求,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远程同步互动教学刚开始时,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能够接受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有很高的热情,但是几节课下来,远端学生不太愿意再上这种课。在初中阶段表现尤为突出,主要是因为初中阶段班额普遍较大,授课教师对这种教学不够得心应手,关注的重点依然是本地教室的学生,远端课堂的学生不能深度参与教学内容的研讨,受限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网络延迟等问题,得到远端授课教师的提问也很少,往往是出于互动的需要才组织。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越难受到关注,久而久之,远端学生就成了观众,置身于课堂教学之外,违背项目建设的初衷。目前我区的远程同步互动课堂应用大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情不一致。城乡之间存在差异,校校之间存在差异,学生个体也存在差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等不尽相同,授课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依据的是本地学生的学情,由于对远端学生的学情了解途径有限,远程同步课堂不能简单等同于本地课堂,这样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下。如何在备课之前,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数据,做到教学难度适中,不至于造成脱节严重,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2.反馈不精准。授课教师在本地教室授课,可以在学生中间自由穿梭,通过交谈、观察,对学生上课的状态,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了如指掌。由于附课堂的加入,学生的数量增加,主讲教室的教师需要关注的学生会更多,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不少,仅仅通过一块电子屏,受限于摄像头取景的角度,图像的大小等,很难深入了解远端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依靠目前传统课堂的观察法、随堂练习等手段,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结果不能完整呈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法检验。

3.评价不统一。远程同步互动教学仅仅完成了课堂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的上课表现,评价只能以语言描述来完成,更深入的一对一交流比较困难。另外,目前情况下学生课后的作业批改需要本地的教师来完成,这部分的评价反馈不及时不同步,同样存在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也会增加授课教师的工作量,对持久开展远程同步互动教学一定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目前远程同步互动课堂解决了音、视频的同步,但对于学情数据的收集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亟须配备能够实现本地课堂和远端课堂同步的智能化信息设备。通过这些设备的使用,授课教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本地和远端学生的学情数据,以便解决大多数孩子的共性问题,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学困生,让远程同步互动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015年原农业部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我国单质肥料需求量连续两年减少。今年国务院发文,将化肥农药使用量由零增长转为负增长,要求到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顾宗勤分析说:“原农业部扩大轮作休耕试点,2018年轮作休耕面积同比翻一番,预计将减少60万吨尿素用量。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化肥农业用量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农业需求减少将加剧氮肥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

二、解决思路

(一)加强设备的配备

改造小流域的雨水管网体系,与雨洪控制利用措施体系和河网体系相辅相成,控制建设地块雨水外排,并保证超标准雨水外排通畅。新建项目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已建项目采用因地制宜的排水体制,对无排水系统街巷或院落新建分流制排水系统,对有排水系统的进行系统改造。

(二)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3.课后评价。以信息化手段,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的优势,精确完成作业的批改;借助智能软件,生成学生的作业结果分析报告,对每个小题作答情况做精细化的统计,把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课中反馈。引入智能信息化设备,使本地课堂的学生和远端课堂的学生成为一个整体,配合无纸化随堂检测,授课教师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学生的作答情况,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教学效果诊断快速、精准,让教师把更多精力用于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学困生。智能信息化设备能帮助教师摆脱繁杂的管理等其他事务,专注于课堂的教学、反馈等,使教师成为拥有利器的诊断者,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益。

1.课前导学。当前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其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方式特征显著,知识的学习已经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学生的学情不同,对课本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孩子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教师忙于在课堂讲授知识,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制作微视频,重点介绍课程单元重难点,发布学习方法,推送课堂重点知识的微视频等,让家长督促学生参与线上学习,用5~10分钟的短片,讲清、讲透教学内容,实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尝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在开展远程同步课堂教学时就能有更多时间解决问题。

本身促进两者联动的活动较少。社工机构是让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联动的主要组织一,在这个载体上可以开展很多活动。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联动模式和机制都处于探索过程中,还没有完全探索出本土化的联动模式和机制,因此,除了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合作项目之外,社工机构很少有能力有主动性去开展合作项目和活动,还是自上而下的项目比较多,有社工机构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合作项目相对较少,还处于初始阶段。

(三)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今年7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宁夏组织开展“互联网+教育”示范试点建设,作为首个获批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身处其中,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刻认识当前所处的环境,把握机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创新教学的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最终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我们是践行者,任重而道远。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核心是人的问题。外部环境的建设可以短时间内用资金解决,观念、能力的问题,不可能通过一两场培训就能解决。个人认为,要尽快适应这场变革,就要先从自身做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投身其中,做新时期有担当有作为的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包括信息的认识,对信息教育的认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等等,这些信息素养如果不能提升,我们即使配备再多现先进的设备,永远可能只是一种摆设,最终沦为课堂教学的花架子、装饰品。

远程同步互动课堂的应用,需要我们授课教师会使用一些信息化必备软件,收集数据才能便捷高效。要充分发挥附课堂助教老师的作用,助教老师对附课堂学生的学情掌握更深刻,课堂活动的组织,维护课堂纪律等,对于课堂教学遗留问题的处理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是对远程同步互动课堂教学最有益的补充。

总之,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和任务,需要我们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应用。

依靠党员干部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宗旨意识来确保其服务工作长效化、高效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要有效保障党组织服务能力长效性,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监督约束机制,严格制度约束和群众监督,从而引导和监督党员干部回归联系服务群众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2]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

[3]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本文系2018年宁夏师范学院校级本科教学项目“‘互联网+’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NJ201811。

责任编辑:黄大灿

标签:;  ;  ;  ;  

以“共享智慧课堂”实现精准化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