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以人教版必修三课文“Festivals论文_王星妮

(浙江省萧山中学,杭州省 浙江市)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将其细化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项基本目标。其中,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教育部,2018)。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更加崇尚“求同”与“中庸”。这就导致中国学生的思维较随大流,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批判性和创新性。笔者自从教以来一直在教学实践中就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做相应的探索和尝试。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为切口,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并改善学习效果。

二、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先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常态课观摩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仍存在以下三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一)文本解读停留在浅层,对于文本缺乏深入挖掘

现阶段高中大部分阅读课的授课重点依然在于语言点的传授和灌输上。在这应试压力与日俱增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学生的“功利心”都比较重,他们认为只要记住课文中的单词和语言点就可以应付考试拿高分。英语阅读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分配给了机械性记忆和重复操练。这就导致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永远只是浅尝辄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更是无从谈起。

(二)课件素材舍近求远,未充分发挥多模态语篇的作用

笔者发现人教版的每一篇阅读课文都至少配有一张插图。然而,大部分老师更倾向于下载新鲜丰富的网络图片却常常忽视已存在于教材中的插图。这些插图往往在课堂上被三言两语带过,导致其背后的隐藏信息和文化知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这就导致了在编著教材时精挑细选的插图成了流于形式的摆设;原本应该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的多模态语篇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三)阅读活动单一重复,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除了上述提到的应试痕迹明显之外,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阅读活动单一重复。现阶段大部分阅读课的授课模式依然是问答式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授课形式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对阅读课失去兴趣而走入被动学习的误区,这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也是背道而驰。

三、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将从文本挖掘、插图利用以及思维导图建构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于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看法与理解。笔者将以人教版必修三课文“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为例。

(一)深入挖掘文本,延伸学生的思维深度

想要延伸学生的思维深度,就必须先从挖掘文本入手,引导学生从处理表面信息到挖掘文字背后的隐藏信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新的理解。

以下是笔者对于教案文本第一段处理的课堂实录:

Students are asked to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together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Which sentences in this paragraph introduce the ancient festivals?(处理表层文字信息)

Most ancient festivals would celebrate the end of cold weather,planting in spring and harvest in autumn.Sometimes celebrations would be held after hunters had caught animals.At that time people would starve if food was difficult to find,especially during the cold winter months.

T:Good.Then which sentence introduces today’s festivals?(处理表层文字信息)

Today’s festivals have many origins:some religious,some seasonal,and some for special people or events.

T:Are they the same?(处理表层文字信息)

Ss:No.

T:So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锻炼学生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S1:Today’s festivals are more interesting.

S2:Ancient festivals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weather and food while today’s festivals are more diverse.

S3:They have different themes.

Ss:...

T:Good.Why do they have different themes?(由文化表象转向背后原因,鼓励学生分析、推断,从而形成正确的评判)

S1:Because times are changing and societies are developing.

S2:Because people in ancient times are poor and they had to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satisfying their need for food while people nowadays are rich and they have developed other needs.

Ss:...

T:Right.Is the need for food physical or mental?(信息再生,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Ss:Physical.

T:Since it’s called physical need,what’s the other one called?

Ss:Mental need.

T:Great! That’s why the themes of festivals are so differen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Because different times have different needs.

在笔者一连串由表及里的提问中,学生思维的深度也跟着不断延伸--思考节日表象背后的社会及文化原因并最终找到了满意的答案。这个答案也与学生已有的社会知识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锻炼逻辑分析能力目的。

(二)合理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广度

教科书插图体现了多地域文化交流且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王正阳,2016)。图1是来自于教案文本的一张插图,除了图片下方唯一的字母提示--Wangguo Festival,全文包括课后注释未对此图片做任何额外的解释和说明。为了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且培养学生赏析多模态语篇的能力,笔者结合声音、视频等其它多模态表现形式对本张插图进行解析。以下为本片段的课堂实录:

图1

T:Let’s read the picture.What can you find in it?(解读图片内容)

S1:Two men are dancing in the open air.

S2:They are wearing huge,specially designed masks.

S3:The clothes they wear also looks different from ours.

S4:I can find a drum behind them and something like a stick in his hand.

Ss:...

T:Good,based on what you’ve seen,can you have a guess whether it is a happy festival or a sad one? And what’s the real name of it?(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节日名称进行大胆的猜测)

S1:A happy festival.Because they are dancing.Maybe it’s called“旺国节”or“望国节”.

S2:I just feel like it is a sad festival.“亡国节”or “亡果节”would be more possible.

S3:It’s hard to tell.

T:I’m glad to hear so many different opinions.Now I will show you a special video about this festival.Please watch and listen carefully and then find out the answer by yourself.(笔者播放一段介绍此节日的小视频,鼓励学生通过视频找出节日的真正名称以锻炼他们解读多模态语篇的能力。)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T: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 from this video?(鼓励学生将视频信息再加工并有效产出)

Ss:It’s called “望国节”!

S1:It’s a traditional Tibetan festival.

S2:It is to celebrate the annual harvest.

Ss:...

在视频的帮助下,学生顺利发现了节日的真正名称并且对藏族节日有了新的认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阅读兴趣也得到了提升。因此,笔者鼓励今后的阅读课堂中出现更多的图片解读活动,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为有效阅读打好基础。

(三)巧妙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程度

思维导图以一种直观、形象化的形式出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高效理解文章结构和复述文章大意,进而进行个性化表达,培养与提升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品质(朱俊丰,2019)。此处依然以必修三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为例。文章的主题是介绍各色各样的国内外节日。为帮助学生更快梳理出各个节日的异同点同时又避免限制住学生的想象力,笔者在不做任何提示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在稿纸上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

图2和图3是学生画的思维导图的草稿:

图2

图3 文本中出现的节日繁多,图2学生按照节日类型对文本进行梳理,而图3则是按照地理位置将节日分门别类。两张思维导图的结构都非常清晰,体现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由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由信息被动接收者到信息主动加工者最后成为信息提炼重塑者。思维导图不仅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让他们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同时,这项活动也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主动阅读者。只有当他们真正参与其中的时候,阅读课的效果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四、结语

笔者通过追踪学生作业以及随机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巩固情况要好于其它文章。这也让笔者再次坚信了思维品质开发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健全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和必经之路。因此,笔者在日常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将思维品质的培养牢记在心,合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文本,巧妙设计活动,争取将阅读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工作办公室.新起点———全国中小学教材建设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

[2]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3]王正阳、胡悦、张菁 “英语教科书插图的文化功能研究—基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科书的分析”,《学周刊》,2016年第16期

[4]朱俊丰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适时运用”,《学周刊》,2019年第28期.

论文作者:王星妮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以人教版必修三课文“Festivals论文_王星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