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手段之一:以信传德论文_梁 雪

立德树人的手段之一:以信传德论文_梁 雪

梁 雪

摘要:作为铸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立德树人,乃是义不容辞的任务,然绝非易事。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寻得良策,方有奇效。笔者通过躬行体验,总结出教育学生,塑造其美好品德的经验,虽称不上新奇做法,仍需要不断完善,但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即以信传德。

关键词:立德树人;以信传德;教师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过给学生写信来进行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然被渐渐遗忘。当手机短信取代笔墨书信,当文字表达让位有声语言,我们教师其实也失去了越来越多真正走进孩子心灵的机会,教育的效果亦打了折扣。与学生促膝谈心,固然是最常用的、不可替代的方式,它确实方便快捷,亦能免去书写之累,但若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地以信交流,将更好地发挥出传达高尚思想、发展健康人格的作用。

我们面对的孩子,正处思维活跃、个性多变的年龄。十三四岁,是塑造其品格的“黄金期”,也是其最显著的心理叛逆期。他们似懂非懂又自以为是,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心气浮躁、幼稚无知又固执己见。教师想让他们接受大人的正确意见尚难,更何况立德树人?而以信传德,则可以避免面对面说教的枯燥,减少师生直接交流的尴尬,使学生能在一种心平气和的心境下反复咀嚼教师在字里行间传达的道理,给予学生更多自反省、深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透过情辞恳切的文字,更能体会教师们的良苦用心。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师生间的书信往来,更利于师生间的心灵对话,思想交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书信集《傅雷家书》,就是傅雷对儿子傅聪教育的具体表现。其中收录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近200封书信,家书字字珠玑,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孩子的殷殷提醒与深切冀望,包含着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对世界的高尚情感。它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影响是深远的。无独有偶,台湾作家、画家刘墉先生育子卓有成效,他也是以一封封书信,传达着苦心孤诣的父爱,展现了呕心沥血又充满睿智的教育历程,给了我们有益的教育启示。

笔者将以工作实践中的几个教育案例,阐明以信传德的道理。

案例一:有一位男生,颇具个性,维权意识特强,但只注重自己的需要,却不会尊重别人。在学业上缺乏吃苦的精神。他还经常带头与班主任唱反调,背地里说怪话。笔者在给他的信里写道:“……你只注重了自己的需要和权利,却忽略了自己要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人可以追求心灵的自由,但是不能放任自流。做学生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能遵守校纪班规,害怕吃苦,最终会耽误自己的前程,失去很多人生的机会。那高飞于天空的风筝,如果没有线的束缚,最后还是会跌跌撞撞掉进臭水沟里,失去真正的自由。“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你毕竟是个孩子,仍没有形成完全正确的是非观,看问题做事情常常凭主观愿望,随性而至,犯了错也不自知。在人生道路上,需要有大人的帮助和引导,如此才可以少走弯路。一时不能理解大人说的道理,是因为自己的眼光不够长远,只想到眼前的玩乐,只想奋力摆脱大人的束缚。不得不承认,人其实都是有惰性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有竞争才能进步得更快。你这个年龄,是充满热情但又乏毅力,积极上进又缺乏学习自觉性的特殊年龄。如果你没有大人的监督,就不能充分地、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能量。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真正的成功不属于投机取巧的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冷来。”学习是乐事也是苦事,不可能只充满轻松愉快而不必抛洒汗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特别欣赏一句话:“个性可以张扬,治学必须严谨。”愿与你分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实非易事,必须有坚持不懈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非常公正地评价你,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是个可塑之才,但是你缺乏吃苦精神。你很有主见,但缺乏自律性。你做事有效,但喜欢随心所欲。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真的需要付出很多,我希望你能快乐成长,也希望你能成为一个有勇气,有毅力,能担当的男子汉……”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那位男孩待人的态度越来越谦和,学习目标也越来越明确,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

案例二:笔者班上一位女孩初一时是个乖巧懂事,学习上进的孩子,可是进入初二后性情大变,变得脾气暴躁,说话尖锐,表现出许多无心向学的行为。与她母亲交流后才得知,她父母离异了。出于自尊,她没有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变故,默默承受,无处渲泄,变得越来越来不象原来的自己了。我明白这样的孩子需要关心,可是又不能伤害她敏感的心灵,于是笔者写了一封充满关切之语和开导之言的信。

此信一发,立即收到了孩子的短信,她说道:“……读着老师您用心血写成的信,我热泪盈眶。它们像清泉,滋润我的心田……我一定要找回原来的自己,不辜负大人们对我的期望……”

案例三:有两位女生,本是好朋友,后来却反目成仇,经常恶语相向,她们还在同学中拉帮结派,各自建立相互攻击的“小团体”,在班集体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其中一位女生曾任过班干,思维敏捷,伶牙俐齿,常常是教师说前半句话,她就立刻就能接下半句。我很了解这位女生的为人,因此深知一般的谈话交流不能引起她思想的震动,她也没有耐心听老师的喋喋不休。但这个女孩除了言语刻薄的缺点外,其实还是挺可爱的。她性格开朗,有上进心,喜爱阅读,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与老师关系融洽。于是笔者决定通过书信的方式来与她沟通,并且从她送我的一本书开始聊起。通过书信的交流的方式,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两位女孩之间的关系缓和了,最终尽弃前嫌,握手言和。虽然不全是写信的功劳,“以信传德”的手段却也发挥了一分积极的作用。

立德树人,真诚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写信,是有效交流的手段之一。孩子们在收到老师给他们的亲笔信时,一种被重视、被肯定的感觉会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人认可、赏识,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的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很好地说明了人的这种内心需要。他认为人类有五种需要,心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需要都得到满足的人称为基本满足的人,只有基本满足的人才会产生人生的最高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创造的需要、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对孩子而言,尊重的需要已成为占优势的需要。

当教师们苦口婆心的说教不能奏效时,不如用书信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以书信方式与孩子交流,更利于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更容易取得孩子的信任,也更易将道理讲得明白晓畅。为人师者,请不要吝惜你手中之笔,恰到好处地运用起“以信传德”的手段吧!在孩子们的心田播种思想的种子,播洒爱的阳光,那情真意切的文字,将使孩子如沐春风,它会催开一朵朵芬芳美丽的品德之花!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530022

论文作者:梁 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25

标签:;  ;  ;  ;  ;  ;  ;  ;  

立德树人的手段之一:以信传德论文_梁 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