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几种表现及对策_英语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几种表现及对策_英语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几种表现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英语论文,课堂教学论文,对策论文,低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英语课堂效率低下的几种表现

一年来,我深入课堂听课230节次,其中200余节课都属于常态下授课。这些课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教学效率较低。对这200节课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后发现,主要有下列几方面的欠佳表现。

1.复习不能为新课起到铺垫作用

一般在新课之前要进行复习,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深化前面学过的内容,但更重要的是为新课的教学作一铺垫,起到以旧带新、温故知新的作用。如果在教学新内容前的复习没有跟上,学生对学过的内容不熟悉,那么就会造成新课教学的障碍,导致下一步教学活动步履艰难,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时刻的表达法”时:

老师手里拿一个闹钟,一边调控闹钟,一边问学生:

T:What time is it now?

S1:It's six o'clock.

T:Look! Is it six o'clock now?

S2:No,it isn't.It's seven o'clock now.

教师在进行上述“时刻的表达法”教学之前,没有对数词one,two,three,four…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一遇到数字就出现卡壳现象,有的学生遇到数字six,还要从one,two,three,four…数到six,才能说出It's six o'clock now.学生负重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流程受阻,延误了有效教学的进程。

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到位地复习相关联的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理解新知识的一条牵引线,让新知识附着在旧知识上,有一个“黏附点”,起到铺垫作用,一方面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新内容;另一方面新学的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使新知识有一个依附的对象,新知识不容易遗忘掉。

2.新旧知识“泾渭分明”

教学新语言知识时,要借助学生学过的语言知识,创设有意义的语言情景,同时把新语言知识有机地融会在精心创设的语境中,让学生在真实语言情景中理解新语言知识,使新知识依附于旧知识,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载体,便于新知识的理解记忆。

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新旧知识出现“泾渭分明”的现象,一些课的旧知识与新课的内容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下列新语言知识“Can you spell it,please?”“Yes,I can.”时,老师没有借助前面学过的知识,而是直接问学生:

A:Can you spell your name,please?(学生不理解,老师只好用汉语解释)

B:Yes,I can.G-A-O,Gao,Q-I-A-N-G,Qiang.(帮助学生回答)

这种没有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相联系,单纯地教授新知识,学生既不容易理解新知识,又不容易记忆新知识。如果把上述新内容的教学与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创设情景进行如下教学,效果会很好。

例如,老师走到学生面前:

A:My name is Li Hua(老师用手指着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

What's your name,please?(老师用手示意对方)。

B:My name is Gao Qiang.

A:Can you spell it,please?(老师示意学生)。

B:Yes,I can.G-A-O,Gao,Q-I-A-N-G,Qiang.

A:Thank you.

B:Not at all.

这样借助前面学过:“What's your name,please?”“My name is Gao Qiang.”内容,很好地与新内容:“Can you spell it,please?”“Yes,I can.G-A-O,Gao,Q-I-A-N-G,Qiang.顺利过渡,紧密联系。这样新知识被学生牢牢记住,即使忘记了,旧知识也能够提供记忆线索,学生仍然能够有效地回忆起来。

3.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够直观、形象

英语教学在呈现新内容时,应尽量借助教学挂图、简笔画、投影和实物教具,必要时还要运用体态动作、面部表情来辅助介绍新语言知识,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降低教学的难度,提高理解的准确率。而有的英语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没有直观性和形象的特点,学生理解教学情境有困难,常常出现理解错误的现象。如个别教师在教学下列词语时,由于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够直观、形象,而导致学生理解上出现错误。

在教学单词“monkey”(猴子)时,老师创设情境,将手放在额头上,做“猴子状”,学生说“老师敬礼不够标准”。

教学单词“hungry”(饥饿)时,老师将手放在胸部,装出一副痛苦的面部表情,说“I'm hungry.”学生错误地理解为:“老师肚子疼”。

在教学单词“dance”时,老师做跳舞的动作。学生说:“一看就知道老师没有割过麦子,那样容易割伤手。”

上述几例都是因为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够直观、形象,学生理解教学情境有困难,出现理解错误,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4.教学情境没有释义功能

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这就要求创设的教学情境对教学内容有注释性、解释性。如在教学“How old are you,please?”“I'm…”对话时,老师走到一个学生跟前用手指着自己说:“I'm thirty years old.”然后用手指着学生问:“How old are you,please?”学生会马上说出自己的年龄“I'm….”因为老师“指着自己说出自己的年龄”,又用手“示意学生”,这个情景对教学内容“How old are you,please?”有注释性和解释性的功能作用。

然而有一个教师在教学这个内容时,她走到一个学生跟前,直接指着这个学生问:“How old are you,please?”这个学生不知所措,也许他在想:老师是问我“叫什么名字?”还是“我爸是干什么工作的?”或者别的什么。学生茫然不解是由于老师创设的“用手指着学生”这个情境对“How old are you,please?”这句话没有注释性和解释性而造成的。

5.教学难度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

严格说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设法降低教学难度的过程。学生不理解教学内容,是因为教学难度太大所致,而不是因为教学内容的难度太小而不理解。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不但没有降低教学难度,反而使教学难度更加增大。他们常常用生词解释生词、用学生不理解的术语解释学生不懂的内容,结果教师解释得越多,学生越不理解。

其实,降低教学内容难度的方法很多。如在教学“What's your name,please?”“My name is Li Hua.”的对话时,老师先采用暗示的方法对同学们说:“My name is Li Hua.”然后走到一个学生跟前问:“What's your name,please?”这个学生会脱口回答“My name is….”

由于老师说的My name is Li Hua.对同学们的回答有暗示作用,因而降低了教学难度。

再如,在教学“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Class Two?”“There are 48 students in Class two.”时,老师说:“There are 50 students in Class One,”然后问:“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Class Two?”学生会轻松地回答出“There are 48 students in Class Two.”

当然降低教学难度的方法很多,如创设教学情景、采用直观教具等都会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6.没有重视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的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等的综合考虑。

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学策略选择不当,就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导致南辕北辙的结局。

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讲究教学策略,随意性太大。如在教学一篇长课文时,他们一节课主要教学20多个单词,一节课主要教学课文。这一教学策略的运用,导致几个不利的因素:(1)在一节课里,教学内容太单一,学生不喜欢学习;(2)在一节课里,学生学的单词量太大,学生不容易记住;(3)单词脱离一定的语境教学,学生记忆保持时间短,而且学生不容易掌握用法。

再比如先让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再将对话书写出来好,还是先让学生书面编写对话,再让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好?上述两种策略的运用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7.学生的语言实践总量不够

英语教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一般情况下,语言实践量小,教学效果就差,语言实践量大,教学效果就好,也就是说,语言实践达不到一定的量,教学就不会达到一定的目标要求。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开讲,往往概念多,信息量大。一节课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暴风骤雨般地推出一条条生词、难句,一个个语法项目,一项项概念术语,快速地从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由一个话题变为另一个话题,学生把握不住教师在干什么或要干什么。这样,教师一味地“紧锣密鼓,马不停蹄”地堆积知识,学生无暇理解,无暇记忆,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语言的实践和运用,只是囫囵吞枣般地吞下这些知识,结果食而不化。如教学“打电话”时,他们先呈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A:Hello.this is Jim.Is Bill in?

B:Sorry.He's not at home.Gould I take a message?

A:It's very kind of you.

在许多学生还没有把上述句意弄明白的情况下,老师又快速地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一节课就这样走马灯似的变换着。在老师的语言牵引下,学生被动地盲从老师,他们整堂课处于手忙脚乱的紧张应付状态,真正的语言实践量很小。

二、解决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课前准备工作

每位教师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常说:“凡事预则立”,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进行课前准备是负责任的表现和敬业的体现。(1)首先要熟悉教材内容。我们常说“唱戏要熟悉台词”才能唱好戏,同样,教学要熟悉教材内容才能教好书。只有熟悉了教材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教学操作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不要在课堂上出现类似不知道袋树熊(考腊)产于哪个国家而无法正常教学;(2)要准备必要的教具和学具。避免出现播放录音时找不到要播放内容的具体位置;(3)要准备合适的教学方法,即创设什么样的情景,采用什么样的呈现方法等;(4)还要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典型的例子等。

2.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策略的建构和使用,往往要经历两个过程,一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一是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选择和使用的不同,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提出问题后再叫学生回答,还是先叫学生再提出问题?再如,将单词放在文章中学习效果好,还是在单词表中学习效果好?

3.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职能、角色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封闭的教学模式变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智能和特长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语言情景相结合,具有真实性,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空间。

标签:;  ;  ;  

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几种表现及对策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